周仙菊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簡稱FD)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主要表現為餐后飽脹、上腹燒灼感、上腹痛、早飽、噯氣、惡心、嘔吐、食欲下降等癥狀[1]。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隨著社會的發展,近年來FD的發生率日漸增高,有報道約為30% ~50%[3]。
2010年4月~2012年12月作者采用雷貝拉唑聯合多潘立酮治治療FD,臨床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病例來源于2010年4月~2012年12月本院門診收治的FD患者60例,均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2006年修訂的羅馬Ⅲ標準[4]。其臨床癥狀必須包括以下1項或多項:①餐后飽脹。②早飽感。③上腹痛。④上腹燒灼感。出現癥狀至少6個月且近3個月病情活動加重,缺乏可以解釋上述癥狀的結構性疾病證據(包括胃鏡檢查)。
1.1.1 納入標準:年齡18~60歲;符合羅馬Ⅲ標準;簽訂知情同意書。
1.1.2 排除標準:排除心、肝、腎等功能不全者;合并消化性潰瘍等器質性疾病者;在治療前1月服用過影響胃腸功能的藥物。
按入院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情況比較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采用雷貝拉唑鈉腸溶片(江蘇豪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20330)每次10 mg,1次/d口服。聯合多潘立酮(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0910003),每次10 mg,每日3次飯前15~30 min口服,連續服用4周為一療程。
1.3 療效判定標準[5]治愈:主要臨床癥狀消失,工作和生活恢復正常。②顯效:主要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生活質量明顯提高。③有效:主要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生活質量有所提高。④無效:主要臨床癥狀沒有明顯變化,甚至加重。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治療后觀察不良反應及復發率。
1.4 臨床癥狀積分評定[6]0分:無任何癥狀;1分:有間斷不適癥狀未影響正常生活或工作;2分:有持續不適癥狀服藥后可緩解袁一定程度上影響日常生活或工作;3分:不適癥狀持續明顯服藥后不能緩解,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或工作。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治療結果比較 兩組療程結束后,觀察組治愈率66.67%,總有效率96.67%;對照組治愈率33.33%,總有效率70.0%。治愈率與總有效率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χ2=6.67,P <0.01;χ2=7.68,P <0.01),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治療結果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積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積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治療后兩組組間比較治療臨床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積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積分比較(±s,分)
注:與治療前比 aP<0.01;與對照組比bP<0.01
項目 觀察組(30)對照組(30)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腹痛 2.81±0.65 0.77±0.28ab 2.77±0.43 1.26±0.37a燒心 2.74±0.36 0.64±0.12ab 2.75±0.31 1.53±0.27a食欲不振 2.92±0.37 0.82±0.48ab 2.87±0.49 1.33±0.34a惡心嘔吐 2.90±0.33 0.84±0.32ab 2.89±0.43 1.37±0.29a
2.2 不良反應及復發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67%,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67%,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65,P >0.05);復發率:治療后隨訪2 個月,觀察組復發2例(6.67%),對照組復發8例(26.67%),兩組復發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2,P<0.05),見表2。

表3 不良反應及復發率兩組比較[n(%)]
FD臨床表現為早飽、惡心嘔吐、反酸、持續性上腹痛、胃部灼燒感等主要表現,重者可致營養不良,但沒有消化系統及全身器質性疾病[7]。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必須及時對功能性消化不良進行診斷與治療[8]。
目前為止FD的發病機制尚不明了,可能的病因是心理和精神的不良應激、不良飲食習慣以及溫度環境的變化等。FD的生理病理學基礎為胃酸分泌異常及胃及十二指腸動力障礙,近端胃及胃竇運動異常,胃排空時間延長。近年來還發現FD有胃部感覺過敏的存在[9]。因此,有效地控制胃酸分泌和提高胃腸動力是治療該病的藥物選擇。
雷貝拉唑為新一代高效質子泵抑制劑(PPI),能使胃內pH值迅速上升到4.0以上,抑酸能力強,起效快,且作用持久。其強大抑酸作用可使胃蛋白酶的活性銳減,且能通過負反饋作用引起高胃泌素血癥提高食管括約肌的張力,減少胃食管反流,又能減少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反流[10]。
多潘立酮是促胃動力劑,作用機制為通過胃外周的多巴胺受體,直接作用于胃腸壁,增加食道的張力,并防止胃反流,對抑制惡心嘔吐有明顯的效果[11]。且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癥狀積分治療后明顯低于對照組。
本研究結果表明雷貝拉唑聯合多潘立酮治療FD,臨床療效觀察組治愈率與總有效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不良反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復發率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雷貝拉唑聯合多潘立酮治療FD,臨床起效快,抑酸效果好,作用持久,晝夜均可維持較高的抑酸水平,與其他藥物之間無相互影響,不良反應少,復發率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孫靖若.健脾疏肝祛濕法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52例.中醫研究,2012,25(5):26-27.
[2] 劉小玲.復方消化酶治療不同病因消化不良的療效觀察.中國實用醫藥,2009,4(24):99.
[3] Hiyama T,Yoshihara M,Matsuo K,et al.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with serotonin agonists:a 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trials.JGastroenterolHepatol,2007,22(10):1566-1570.
[4] Drossman D A.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Ⅲprocess.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377-139.
[5] 劉國鳳,譚榮.中西醫結合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96例.實用中醫藥雜志,2012,28(6):481.
[6] 譚德虎,劉勁松.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藥物治療研究現狀.臨床消化病雜志,2005,17(4):197.
[7] 梁玉紅,莫沙必利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療效觀察.中國實用醫藥,2009,4(16):173.
[8] 謝鵬雁,王化虹,張忠兵,等.多潘立酮和法莫替丁緩解慢性淺表性胃炎癥狀的療效觀察.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1,25(4):446-447.
[9] 江秀杰.多慮平與西沙必利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56例療效觀察.醫學文選,2001,23(1):56.
[10] 梁大銘,程華焱,徐麟.雷貝拉唑聯合中醫辨證論治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浙江中醫雜志,2011,46(6):430.
[11] 王娜,趙娜,高峰,等.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多潘立酮聯合復方消化酶治療效果觀察.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547-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