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蕓
山東省龍口市人民醫院,山東龍口 265701
腦栓塞是在各種栓子進入血液情況下,通過流入顱內動脈誘發血管腔急性閉塞致使該動脈供血區的腦組織出現局部功能障礙及壞死,其發生大約占腦梗死發病率的15%~20%[1],是可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的一類疾病。腦栓塞多發于老年人群,在臨床上具有高病殘率、高致死率等特點,有資料顯示在我國其致殘率排第一位,致死率排第三位[2]。依據栓子來源的不同可將腦栓塞分為非心源性、心源性和來源不明性三種,其中心源性腦栓塞是造成腦疝、嚴重腦水腫的重要原因,致死率高達5%~15%。依達拉奉是一種新型的抗氧化劑和神經保護劑,在臨床上治療腦栓塞可有效降低血管內皮的損傷,并對腦水腫的發生和脂質過氧化反應具較好地抑制作用;同時高壓氧也廣泛使用在腦栓塞的治療上。因此,本文對該院2011年2—11月接收的96例腦栓塞患者給予高壓氧和依達拉奉治療,旨在對比研究兩者在治療腦栓塞上的臨床療效差異,現報道如下。
以2011年2—11月該院神經內科接收的腦栓塞患者96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9例,女37例,年齡37~81歲,平均年齡為(59±3.7)歲。對96例患者的診斷完全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上頒布的腦栓塞的診斷標準[3]。納入范圍:①患者發病時間在48 h內;②心衰、腎肝肺功能嚴重不全者除外;③經MRI、顱腦CT確診后排出腦出血患者;④發病前伴有心房撲動、心房纖顫、風濕性心臟病等病史者。隨機將96例患者分為A組(高壓氧治療組)和B組(依達拉奉治療組),每組各48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因、病情程度及發病時間等方面差異不顯著,P > 0.05無統計學意義,具可比性。
治療前先向96例患者進行腦栓塞的ESS(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患者入院后,及時向兩組患者進行常規血壓血糖控制、腦細胞保護劑、VB1、阿司匹林等治療,對存在嚴重腦水腫者應及時給予以脫水治療;對于出現應激性潰瘍出血、肺部感染等并發癥者也應給予及時處理。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分別向①A組:給予HBO(高壓氧)治療,使用空氣加壓艙,壓力維持在0.22 MPa,加壓階段10 min,吸氧治療80 min;穩壓階段:壓力為0.2 MPa,吸氧時間為60 min,中間休息5 min。每天治療2次,連續治療5 d,休息3 d后,然后改成每天治療1次;②B組給予依達拉奉治療,方法為將30 mg依達拉奉加入100 mL的9%氯化鈉注射液進行靜脈滴注,2次/d。兩組患者治療2周后觀察并對比其療效。
根據ESS(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對患者的治療療效進行觀察對比。①基本痊愈:病殘級別0級,ESS評分降低大于90%;②顯著進步:病殘級別1~3級,ESS評分降低46%~90%;③進步:病殘級別4級,ESS評分降低18%~45%;④無變化:病殘級別大于5級,ESS評分降低小于17%;⑤惡化:ESS評分增加大于18%。總有效率包括基本痊愈、顯著進步和進步。
兩組患者接受不同治療后,A組患者12例基本痊愈,19例顯著進步,12例進步,4例無變化,僅1例患者出現病情惡化,總有效率高達92%;相對應的B組患者治療后8例基本痊愈,16例顯著進步,18例進步,5例無變化,2例出現病情惡化,總有效率為85.4%。結果顯示依達拉奉和高壓氧兩組治療法均可有效治療腦栓塞,但依達拉奉的治療總有效率優于高壓氧治療組,且兩組差異顯著,P < 0.05,具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A、B組患者治療后療效比較
腦栓塞是在各種栓子進入血液情況下,通過流入顱內動脈誘發血管腔急性閉塞致使該動脈供血區的腦組織出現局部功能障礙及壞死,對人類健康可造成嚴重威脅。心臟是栓子的主要來源,大約14%~48%的風濕性心臟病患者會出現腦栓塞。當顱內動脈被栓子堵塞時,此處組織的腦細胞將會出現一系列與腦血栓形成相似的病理改變。腦栓塞與腦血栓相比,其病變范圍更大,早期出現的腦水腫更為嚴重,出現出血性梗死的可能性也更大。因此,臨床上治療腦栓塞多以消除腦水腫、改善腦循環、避免再次栓塞為治療重點,不主張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溶栓等治療[4]。所以對于腦栓塞的治療,我們應該尋找一種更為安全的腦保護劑,并主張早期治療為主。
依達拉奉作為一種新型的抗氧化劑、羥自由基清除劑和腦保護劑,其主要成分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具有以下功能:①具親脂基團,可有效清除缺血周邊、缺血再通部位所形成的大量OH,同時分子量較小,易透過血腦屏障(通透性>60%)到達病變部位發揮功能;②小鼠缺血模型實驗證明其具有強有效的抗氧化性,可有效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并降低腦內花生四烯酸造成的腦水腫;③可通過緩解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和再灌注損傷從而降低出血性梗死的發生率,具抗缺血作用;④通過抑制15-HPETE的形成來降低對細胞的氧化性損害以緩解遲發神經元死亡的發生,從而降低缺血半暗帶的面積;⑤最新研究證明依達拉奉對缺血的心肌細胞也具有保護作用。對于心源性腦栓塞患者出現的心功能不全或心肌缺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5]。腦栓塞患者在24~48 h內使用依達拉奉的治療效果較佳,且可延長半暗區再灌注治療時間窗,因此,急診時應及時向患者給予依達拉奉靜脈滴注治療。
供氧是治療缺血性腦損傷的有效措施之一,可有效緩解缺血、缺氧造成的腦組織損傷。但以往的面罩或鼻導管的供氧療效有限,高壓氧供氧在腦栓塞治療上效果顯著,總有效率高達85.4%,且操作簡便。具以下功能:①可改善缺血區氧供,通過儲備組織氧、提高氧分壓來促進組織毛細血管內氧氣的擴散能力;②對降低顱內壓、緩解腦水腫、新血管形成和神經干細胞的分化等均具有積極作用;③可降低纖維蛋白原和紅細胞的壓積,通過增強紅細胞變形作用而增強組織液氧合作用;④通過促進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表達來提高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緩解再灌注對腦組織的損害作用。此外,Sheikh等[6]研究指出HBO對血管內皮細胞也具顯著的作用,可促進VEGF因子的濃度。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高壓氧和依達拉奉對治療腦栓塞均有較高的療效,由表1可知依達拉奉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2%優于高壓氧治療組的85.4%,可見依達拉奉治療腦栓塞,既具有較高的治愈率,又可有效緩解神經功能障礙,降低出血性梗死等并發癥的發生,是一種安全性高的新型腦組織保護劑,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1] 張樹新,丁紅.高壓氧治療腦栓塞時機和劑量與療效的關系[J].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2007,14(2):104-106.
[2] 趙瑩,劉明亮,張軍,等.依達拉奉治療腦栓塞的臨床療效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1):142-143.
[3] 中華醫學會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分類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4):379-380.
[4] 蘇廣智,于濤,王峰,等.高壓氧聯合依達拉奉治療老年急性腦梗死臨床分析[J].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2011,18(5):311-312.
[5] 朱立.依達拉奉合葛根素治療腦栓塞療效觀察[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06,16(3):157-158.
[6] 翁碧海,蔣小玲.依達拉奉治療急性心源性腦栓塞的臨床療效觀察[J].海南醫學,2006,17(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