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萍
(河南省洛陽市吉利區人民醫院,471012)
髕骨軟化癥是一種較常見的膝關節疾患,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髕骨軟骨損傷和退行性病變致使髕骨關節功能障礙的疾病,也稱髕骨軟骨軟化癥或髕骨軟骨病。自2006年以來,筆者采用玻璃酸鈉關節腔注射結合中藥外敷的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該病,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髕骨軟化癥患者86例均為門診病人,其中男29例,女57例;年齡28~67歲,平均38.6歲;病程1個月~1年;單膝患病59例,雙膝患病27例;X線顯示髕骨關節面軟骨下骨質致密、不光滑邊緣骨質增生者59例,髕骨關節間隙變窄改變者27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6例,對照組40例,兩組一般臨床資料無顯著差異,具可比性。臨床主要以膝關節疼痛為主,其中下樓梯和半蹲位疼痛加重。體征:髕周、髕骨緣以及髕骨后方壓痛明顯。髕骨研磨實驗、下蹲試驗均陽性。
對照組:采用玻璃酸鈉關節腔內注射。常規消毒,髕骨外側緣進針,如果關節腔內有積液先抽凈積液,然后注入玻璃酸鈉2ml,被動活動數次后,針孔包扎,每周1次,連續4周,治療期間減少患肢活動,避免上下樓梯及下蹲動作,同時練習股四頭肌肌力。
治療組:玻璃酸鈉關節腔注射同對照組,在注射24h后結合中藥外敷治療。藥物組成:獨活、紅花、當歸尾、桃仁各20g,透骨草、自然銅、馬錢子、川烏頭、草烏頭各30g。將以上藥物用等量燒酒泡制7d,濾過即成。將數層紗布浸透藥酒敷在髕骨上,外用塑料布包好。每晚睡前包上,次晨取下。初次應用時,可先敷1h,如無皮膚過敏反應,再延長1夜,連續用藥2周。
療效標準:治愈:骨關節疼痛基本消失,關節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恢復正常工作;顯效:骨關節疼痛大部分消失,無明顯痛點,關節功能基本恢復正常,基本恢復正常工作;有效:有輕度骨關節疼痛,關節功能部分恢復,部分恢復正常工作;無效:骨關節疼痛無好轉,關節功能無恢復,不能勝任工作。對本組患者進行了6~12個月的隨訪,平均隨訪時間7.6個月。
兩組療效比較:治療組46例,治愈30例,顯效13例,有效2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7.83%;對照組40例,治愈21例,顯效11例,有效4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0.0%。兩組療效經統計學處理,P<0.01,有顯著性差異,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起效時間:兩組從開始治療到癥狀明顯緩解所需要的時間比較經統計學處理,P<0.05,有顯著性差異。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平均起效時間比較(d)
髕骨軟化癥是引起髕骨痛的常見原因,多見于30~50歲中青年,國內有報道發病率達36.2%[1]。髕骨軟化癥病理改變是軟骨軟化、營養不良,導致軟骨剝脫、增生、硬化,從而出現髕骨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髕骨軟骨是人體最厚的關節軟骨,居于下肢活動中心,活動量最大,易受損傷,處理不及時可形成退行性骨性關節炎。
玻璃酸鈉為關節滑液的主要成分,是軟骨基質的成分之一,是由N-乙酰葡萄糖醛酸反復交替而形成的一種高分子多糖體生物材料。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可在軟骨損傷處形成保護膜,防止進一步損傷,同時可以潤滑關節,減少摩擦;可與糖蛋白結合,抑制炎癥反應,減輕疼痛,修復損傷的軟骨,改善關節攣縮。為臨床治療早期髕骨軟化癥提供有效治療方法。
中醫學認為,本病病機為風寒濕邪痹阻,筋骨失養,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勞損,尤其平時休息時膝關節外露,風寒濕邪乘機侵襲,痹阻經絡,氣滯血瘀,從而導致膝部疼痛,日久活動受限,所以應用活血止痛、溫經通絡的中藥外敷,療效就會特別顯著。方中獨活、透骨草祛風勝濕、散寒止痛;紅花、當歸尾、桃仁、自然銅、馬錢子活血通絡、消腫止痛;川烏頭、草烏頭溫陽祛寒、通絡止痛。上藥共奏活血通絡、祛風散寒止痛之功。通過臨床觀察,中藥外敷治療,藥物經皮膚吸收作用直接,局部藥物濃度高,療效明顯,減輕了藥物對胃腸道的損害,完全符合現代醫療自然用藥、局部治療、內病外治之大趨勢。其方法簡便廉驗,作用迅速,容易推廣,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小,樂為病人接受[2]。
[1]葉啟彬.髕骨軟化癥[J].廣州醫藥,1997,28(4):1.
[2]邱天道.風濕性關節病外治獨特新療法[J].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199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