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芳
(大理學院大理附屬醫院,云南大理 671000)
本文對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前來就診的46例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給予分組治療,從而探討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對其機體免疫功能造成的影響,為臨床提高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生活質量提供可靠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前來就診的46例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按照隨機的方式將其分為兩組,即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23例。研究組23例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年齡在24~37歲,平均年齡為(30.1±1.3)歲,其中單側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為18例、雙側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為5例,腫瘤直徑在5~14 cm之間,腫瘤平均直徑為(7.2±1.1)cm,有7例患者具有手術史;對照組23例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年齡在23~35歲,平均年齡為(30.7±1.0)歲,其中單側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為19例、雙側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為4例,腫瘤直徑在5至12 cm,腫瘤平均直徑為(6.8±1.2)cm,有9例患者具有手術史。研究組與對照組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在性別、年齡、腫瘤位置、腫瘤直徑、既往手術史、教育背景以及社會經歷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且P>0.05,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臨床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組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給予腹腔鏡手術剝除治療;對照組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給予傳統開腹手術剝除治療。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機體中白細胞介素(IL-6)與T淋巴細胞亞群(CD4/CD8)的含量,并進行統計學分析,從而探討不同治療方法對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
1.2.1 腹腔鏡手術方法 研究組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給予術前氣管插管麻醉與靜脈麻醉相結合的綜合性麻醉方法,之后指導患者取頭低臀高位〔1〕,于患者臍下緣給予手術切口,切口長度約為10 mm,建立人工二氧化碳氣腹,且維持人工氣腹壓力在12 mmHg(1 mmHg=0.1333 kPa)〔2〕,將腹腔鏡置入,在患者身體右側麥氏點及左下腹對稱部位進行兩個穿刺孔,穿刺孔直徑分別為5 mm以及10 mm,對患者盆腔內部進行常規探查。在患者卵巢皮質較薄部位將腫瘤包膜打開,使腫瘤進行充分暴露,之后對其進行鈍性分離,在此過程中盡量避免造成囊壁破裂〔3〕。給予雙極電凝對患者進行止血,之后對患者切緣進行修剪,目的在于使卵巢發生自然對合〔4〕。若在上述過程中患者囊壁發生破裂,且有油脂流出,則應首先對患者腹腔進行反復沖洗,沖洗溶液為濃度0.9%的氯化鈉〔5〕。
1.2.2 開腹手術方法 對照組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給予傳統開腹手術方法治療,術前給予常規備皮,并進行連續硬膜外麻醉,之后給予開腹手術剝除患者體內卵巢良性畸胎瘤,術后給予常規縫合,抗生素預防感染及相關并發癥。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對于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6〕。
2.1 手術結果 研究組與對照組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給予不同方法治療后,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對比分析。見表1。

表1 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對比分析
由表1可知,研究組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均較對照組患者明顯減少,且P<0.05,兩組患者對比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2.2 免疫功能影響分析 研究組與對照組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給予不同方法治療后,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體內IL-6與CD4/CD8的含量變化情況對比分析。見表2。

表2 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治療前后體內IL-6與CD4/CD8含量變化情況對比分析
由表2可知,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IL-6、CD4/CD8檢測結果無明顯差異,且P>0.05,兩組患者對比結果無統計學意義;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手術后1 d與手術后4 d IL-6、CD4/CD8檢測結果有明顯差異,且研究組患者術后4 d基本恢復術前水平,P<0.05,兩組患者對比結果有統計學意義。
卵巢畸胎瘤,屬于卵巢生殖細胞腫瘤〔7〕,是臨床常見與多發性良性腫瘤〔8〕,患者年齡大多在20至40周歲之間〔9〕。目前臨床上治療卵巢畸胎瘤患者的主要方法為開腹手術剝除患者體內卵巢畸胎瘤,但此法易對患者造成較大手術創傷,且術后患者并發癥較多,不利于患者恢復機體功能〔10〕。
隨著近年來微創醫學的不斷發展,腹腔鏡手術剝除卵巢畸胎瘤方法已經得到臨床推廣使用。腹腔鏡方法治療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具有手術創口較小、術后患者恢復較快、患者并發癥較少等優點,患者易于接受治療,可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本研究可知,使用腹腔鏡治療卵巢良性畸胎瘤能夠有效縮短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排氣時間,對患者造成的機體免疫功能影響較傳統開腹手術小,即對血中IL-6及CD4/CD8細胞的影響在術后第4天恢復至術前的狀態較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機體健康以及預防各類并發癥〔4〕,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楊棧卿,萬波,蔡春芳,等.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卵巢良性畸胎瘤的比較〔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8,5(7):146-148.
〔2〕張巖,盧偉英,林葉飛,等.電視腹腔鏡下卵巢良性畸胎瘤手術的探討〔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0,6(4):214-216.
〔3〕邵麗娜,谷嘩紅.腹腔鏡手術治療良性卵巢囊腫98例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1,19(12):743-744.
〔4〕黃穎烽,古維立,唐偉鏢,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血清和腹腔引流液中IL缶及TNF的變化〔J〕.實用醫學雜志,2010,12(16):1874-1875.
〔5〕馬冬梅,張妤.腹腔鏡手術治療卵巢成熟畸胎瘤46例分析〔J〕.安徽醫藥,2007,11(8):225-226.
〔6〕黃燕冰,顧正田,林喬兒.卵巢良性畸胎瘤的腹腔鏡手術治療〔J〕.實用醫學雜志,2011,20(7):123-124.
〔7〕梅新珍,唐曉黎.腹腔鏡下卵巢良性畸胎瘤剝除術的臨床應用〔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7,12(3):68-70.
〔8〕王世進,楊君,華彩虹.腹腔鏡下良性畸胎瘤手術106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5(3):147-149.
〔9〕文朝霞,侯宇.腹腔鏡手術剝離卵巢成熟畸胎瘤的臨床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1,9(2):250-251.
〔10〕段麗君.88例卵巢成熟性畸胎瘤腹腔鏡下手術體會〔J〕.中國內鏡雜志,2009,10(10):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