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之如

◎
據《華夏時報》報道,在國內70個大中城市中,溫州的房價下降幅度是最大的。除了房價虛高,城市人口流出多于流入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在不斷有新樓盤開盤的背景下,溫州樓市已經出現了供大于求的尷尬局面。記者走訪了溫州多家樓盤,發現價格均被腰斬,六成炒房客被套。
對于這則新聞,相信多數讀者都會有切身體會。近十年來,幾乎所有城市都在猛烈擴張,不斷擴大自己的版圖。于是乎到處都是樓盤建筑工地,眼見得一座座高樓豎起來,一處處住宅小區鋪開來。建設熱潮令人歡欣鼓舞,但其中難免會夾雜一點疑慮和憂愁:新一輪的城市化“大躍進”,能否嚴格貫徹科學發展觀,從而避免半個多世紀前的那場違背了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 “大躍進”的慘痛教訓呢?
如今城鎮新建的樓盤之多,確實讓人有目不暇接之感。而普遍存在的大量住宅空置現象,卻又讓人隱隱感到有點煞風景。房價畸高,使得許多欲購房以改善居住條件的中低收入民眾望而卻步。當畸高的房價不得不大幅回落之時,眾多當初大舉購房以作投資坐待房價再漲賺取高額差價的炒房者便被牢牢套住,在面臨大虧之際惶恐不已。當然心情不佳的除了投機房產的散戶及投資房地產的開發商外,還有各地方政府,因為房市趨冷壓抑了地價的瘋漲勢頭,沒有了滾滾而來的賣地收入,許多雄心勃勃的城市建設規劃也隨之陷入了資金短缺的窘境。有道是:
炒房投機卻被套,
美夢醒來嘆糟糕;
富民強國現代化,
豈止樓宇須竄高?
放眼望去,房地產市場跌宕起伏,波濤洶涌。靜心思量,大量的投資都被卷進了房地產業,偏偏冷落了對于增強國家實力、富裕民眾生活有著舉足輕重意義的制造業。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和企業界人士,還當深謀遠慮,以大局為重,果斷地著手調整國家產業,盡量讓主觀規劃適應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