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林
黨的十八大報告內容豐富、思想深刻,結合工作實際,深入學習領會其中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內容,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一種高瞻遠矚的思想沖擊力和務實前行的組織動員力。
十八大報告著眼于不斷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對做好新時期黨的建設工作提出了一系列任務要求。
在黨建工作的發展定位上,提出了建設“三型”黨組織的新目標和建設服務型
黨組織的新要求。明確提出“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同時提出“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這就意味著黨建思路、工作方式、執政形象的轉型與發展,更加切合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條件下的中國實際。
在黨建工作的運行機制上,提出了一個主線、“四個自我”的新思路。把純潔性與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建設并列為黨建主線,并提出“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從而置身于人民群眾之中,形成了“四個自我”的運行機制。
在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上,提出了抓好一個根本、一個核心、一個基礎,爭做“三個者”的新要求。提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提出要“抓好思想理論建設這個根本”,“抓好黨性教育這個核心”,“抓好道德建設這個基礎”,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做社會主義道德的示范者、誠信風尚的引領者、公平正義的維護者”,以實際行動彰顯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這就對新時期黨員干部的思想教育引導提出了明確的方向目標。
在黨內民主的推進運行上,提出了更加切合實際的新要求。首先,堅持強調兩個生命:“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在社會民主的大方向上,提出要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參與政治。在黨內民主推進上,繼續強調“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營造黨內民主平等的同志關系、民主討論的政治氛圍、民主監督的制度環境。在具體工作上,從黨員民主權利保障、黨的代表大會制度、黨內選舉制度、黨內民主決策機制、黨內基層民主制度5個方面提出一系列具體措施。這些做法充分體現了中央善于總結基層先進經驗,提升到理論高度又反過來指導基層實踐的信心和決心。
但同時也設定了底線: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要積極借鑒人類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是絕不照搬西方制度模式。這也就指明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環境下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的發展路徑和基本尺度。
十八大報告對于黨的建設工作如何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即黨建工作面臨轉型發展、改革創新。這對基層黨建工作來說既是新機遇也是新挑戰。
“順潮流而動快半拍”,應當成為基層黨建工作推進運行的強節奏和主基調。要敢于打破長期以來計劃經濟條件下抓黨建工作的思維定勢和套路模式,勇于吸納新氣息、整合新元素、采用新方法、創建新格局。

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提出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基層黨建工作如何著眼于滿足人民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新期
待新愿景,還需要緊緊圍繞“促進了什么、解決了什么、帶來了什么”,在思路上、機制上、措施上進行深入思考,進一步改進完善、進一步轉變適應、進一步鞏固強化。

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化相互協調;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基層黨建工作如何適應這些要求,加強城鄉基層黨建資源的系統整合、統籌安排、整體布局,還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思路、完善辦法。
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持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提出要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對黨員干部提出了做“三個者”的要求。在此情勢要求下,黨內教育與社會教育的推進,黨內文化與大眾文化的倡導,如何實現有機對接、相融互動,使整個社會真正實現從“幸福認同”、“文化認同”到“價值認同”、“信仰認同”的全面提升,在具體實踐中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創新、努力推動、深度融合。
在黨的自身建設上,針對所面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十八大報告提出要著力增強“四自”能力,建設“三型”,并且鄭重地提醒全黨注意:“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經過創先爭優活動的洗禮,經歷基層組織建設年的強化,基層黨組織如何緊緊圍繞這些新要求,進一步加強黨員隊伍教育管理,加強組織建設的規范化、制度化,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還需進一步增添措施、增強效能。
對于以上問題,在認真學習領會十八大報告精神的基礎上,應當結合工作實際,深入研究思考,進一步深化、細化各項具體工作,善于轉換適應、勇于調整改變。
一是更加注重順勢而為,開拓進取。
“順潮流而動快半拍”,應當成為基層黨建工作推進運行的強節奏和主基調。要敢于打破長期以來計劃經濟條件下抓黨建工作的思維定勢和套路模式,勇于吸納新氣息、整合新元素、采用新方法、創建新格局。
比如,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深刻轉型,各種要素資源都在跨區域、跨
系統、跨單位流動整合,著力構建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區域化黨建工作新格局,將大大有利于推進基層黨建工作縱向調整、橫向聯合、立體發展。
又如,現在山區、丘陵農村甚至包括一些平壩農村,“農業副業化”、“農村空心化”、“農民老齡化”的現象日趨嚴重,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如何堅持實事求是、回歸本原,不再熱衷于搞那些大呼隆、大排場、大活動,而是采取量力而行、務實管用的做法,真正增強時代性、針對性、實效性,還需要拿出大的決心和好的方略。
二是更加注重抓大放小,統籌協調。
現在基層黨建工作內容面寬量大、任務繁重,應當著眼于宏觀指導、總體把握,著力于總體設計、機制推動,充分發揮系統部門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發揮基層單位的創造性能動性,充分依靠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推動力。特別是要防止簡單地坐在辦公室搞理想化設計,閉門造車、高談闊論。
比如,在黨建工作任務的推進落實和檢查指導上,對于城鎮與農村、藏區與內地、農區與牧區、山區與平壩、富地與窮地、機關與實體、國有與民營,需要區別不
同的環境狀況、地域風格、行業特點,因地、因時、因人、因事制宜,提出不同層次的檢查指導標準,而不是簡單地搞一刀切,推行一個模式。
三是更加注重求真務實,落地生根。
基層黨建工作的推進運行不能滿足于做表皮功夫,搞花架子,一定要從基層實際出發,工作措施一定要切實可行,確保落到實處。
比如,在深入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大規模、大批量、大范圍地解決了基層黨組織的經費待遇與活動陣地問題后,怎么進一步準確把握、有效激活基層干部的興奮點、凝聚點,充分發揮投入產出效益,增強工作實效,真正形成“不用揚鞭自奮蹄”的生動局面,還需認真調研、深入分析。
再如,廣泛學習推廣“文建明工作法”,在精神作風、工作方式層面解決一些問題后,下一步如何針對鄉鎮實際面臨的狀況,準確定位、賦予權能,進一步激發和增強鄉鎮工作活力。對這些問題,如何置身于一定環境進行縱橫分析、客觀把握,做到既嚴格要求、規范管理,又正視現狀、合理安排,還需要審時度勢,不斷增強基層治理的科學化水平。(作者系省委黨建辦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