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仁壽縣黨建工作始終堅持“隨中心而動、為大局服務”,主動把黨建工作放到仁壽全域天府新區的大局中來謀劃、落實,為仁壽跨越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和強大動力。2011年,仁壽縣GDP實現207.2億元,同比增長15.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年零10個月就翻了一番。2012年上半年,縣域經濟發展主要指標躍居至全省第14位,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
“我能夠從鄉鎮交流到縣級部門任職,充分體現了縣委重視基層、重視實干的用人導向,我只有更加努力地把工作干好,才對得起縣委對我的關心”,在仁東增長極富加場鎮建設現場,朱云華伴著轟鳴的機器聲動情地說道。朱云華曾在鄉鎮擔任了15年的鄉長、黨委書記,其所在的四公鄉曾先后被評為全市農業鄉鎮辦工業的先進鄉鎮、全縣城鎮建設先進鄉鎮,2012年5月因工作業績突出,他被交流到縣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任職。
近年來,仁壽喊響“干部從發展中來,到發展中去,在發展中成長”的口號,始終圍繞仁壽全域天府新區建設的需要煉隊伍、選干部,舍得把最優秀的干部用到基層一線、艱苦環境、急難險重崗位去摔打鍛煉、識別檢驗,先后選派了近200名干部到農村藏區、信訪維穩、園區一線工作2011年換屆后,縣委特別重視年輕干部的培養鍛煉,縣委書記冉登祥先后兩次主持召開年輕干部座談會,率先到中青班為年輕干部授課。2012年,又從機關公開遴選了20名優秀年輕干部到一線掛職鍛煉。“實踐長才干,磨練出人才”,始終把選人視野對準發展一線,僅2012年就向市委推薦了7名在基層一線、園區業績突出的干部擔任縣級領導干部,11名業績突出的鄉鎮領導干部交流到縣級部門任職。
“抓黨建就是抓發展,抓發展必須抓黨建”。仁壽縣委書記冉登祥認為抓黨建工作是一級黨組織書記的首要政治責任,必須做到責任在肩、常抓不懈。
2012年3月,仁壽縣在全市率先出臺了《三級聯述聯評聯考聯用辦法(試行)》,明確提出黨組織書記述職要述黨建、評議要評黨建、考核要考黨建、任用要看黨建,并組織開展述評考工作,為各級黨組織書記套責加壓。6月,718名基層黨組書記完成向上級黨委作黨建工作專題述職工作。
如今,“黨建好才能發展好”已成為各級黨組織書記的普遍共識。
“柚樹是弱枝掛果,因此長得好的枝條都要剪掉,不要舍不得。”在農旺鄉玉泉村新建成的黨員群眾培訓中心,“土專家”阮強正在給村里的果農授課。

“基層黨組織有了好陣地,才有好活動;有了好活動,才能激發新的活力。”就村級組織陣地建設的重要性,全縣上下認識一致。
2012年,為實現“好陣地”的目標,仁壽縣爭取了“特殊黨費”結余資金5525萬元,從縣財政中安排配套資金1500萬元,建成了196個集黨員群眾培訓、農家購物、綜治維穩、計生衛生服務、便民服務、開展文化體育活動等功能于一體的規范化村(社區)活動場所。
2011年11月29日晚上,省招商引資局領導在仁壽縣文林鎮看著僅用25天就完成102戶、402人、500畝的征地拆遷和場平現場時,大呼不可思議,稱文林鎮創造了“文林速度”。
2011換屆年以來,在全縣黨員干部中廣泛開展主動作為創一流活動,要求全縣黨員干部始終保持一流的工作狀態、一流的工作能力、一流的工作作風,爭創一流的工作業績,樹立一流的工作形象。富加鎮全體干部在富加迎賓大道工期緊、任務重的情況下,以“打破上下班、打破節假日、打破白天黑夜”的“三打破”超常工作狀態,實行“三班倒”,日夜奮戰在拆遷安置、場平保障、后勤服務一線。
“要大力推行領導掛帥抓落實工作法、一線工作法、專業工作法、系統工作法”。2012年3月以來,仁壽縣又在機關干部中開展直接聯系服務群眾活動,6031名機關干部摘掉“官帽”戴“草帽”、不當“老爺”當“公仆”,與38251戶群眾結成聯系對子,常態化深入群眾中問計問需問效解難,走訪群眾達20余萬戶,為群眾辦實事好事1.7萬件,贏得了群眾交口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