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丹
急性腦血管病(ACVD)是指一組起病急驟的腦部血管循環障礙性疾病,以腦血栓、腦梗死、腦溢血多見[1],常伴有神經系統癥狀,如肢體偏癱,失語,精神癥狀,眩暈,共濟失調,嗆咳等,嚴重者昏迷甚至死亡,臨床上又稱腦血管意外。心血管病是指心臟和血管等人體內運送血液的器官和組織發生疾病。急性腦血管病通常與心血管病合并發作,此時的心電圖變化已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本文分析我院2011年1月-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腦血管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的心電圖變化特點,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收治的100例經CT檢查被確診為急性腦血管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齡40~78歲。其中,腦血栓、腦梗塞、腦溢血分別為36例、16例、42例,蛛網膜下隙出血6例?;加懈哐獕骸⒐谛牟?、心律失常、風濕性心臟病的分別為38例、33例、26例、3例。
1.2 方法 在患者發病12h內行常規心電圖檢查,3周內進行1~3次復查。
100例患者中心電圖發生改變的82例,構成比為82%。心電圖的改變主要體現在心律失常和ST-T的改變上,為數不少的急性腦血管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心電圖異常同時包括心率改變和ST-T改變兩種情形。其中,心律失常的49例中又具體表現為心動過緩、過速、期前收縮、心房顫動、左前分支傳導阻滯等。ST-T改變以ST段下移、心肌梗死圖形如T波低平、T波倒置等。治療結果具體見表1。

表1 100例急性腦血管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治療結果
由表1可見,除外死亡的13例患者,存活87例,其中,心電圖異常的共74例,心電圖異常率為85.06%,死亡患者的心電圖異常率為100%,較存活患者的心電圖異常率高出15個百分點[2]。
急性腦血管病合并心血管病是臨床常見病,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健康,特別是50歲以上中老年人。全世界每年死于腦、心血管疾病的人數高達1500萬人,居各種死因首位[3]。腦、心血管疾病已成為人類死亡病因中最高的頭號殺手,也是人們健康的“無聲兇煞”。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是腦、心血管疾病共同的常見病因,存在共同的病理學基礎。因此,急性腦血管疾?。ˋCVD)多合并心血管疾病[4]。急性腦血管病(ACVD)會影響心臟功能,導致心電活動異常,出現異常的心電圖及心肌酶改變。然而導致心電圖異常到底是由腦血管疾病的繼發性引起還是心血管疾病引起目前還無具體定論。我院通過對100例患者的心電圖改變進行觀察和研究,可見腦溢血例數明顯高于腦梗死。原因可能是腦出血后顱內壓增高,顱內缺氧,腦血管供血不足而影響腦干心血管中樞所致。病變部位越靠近丘腦下部,心電圖異常率越高,特別是基底節區及丘腦是急性腦出血的好發部位,此區與腦對心臟的神經體液調節及支配密切相關。提示ACVD心電圖改變與腦部病變部位及嚴重程度有一定因果關系[5]。急性腦血管病患者心電圖出現異常的發生機制可能與大腦對心臟活動的調節作用紊亂有關,因為心臟活動受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共同作用,反映交感神經張力增高和副交感神經張力降低,自主神經總的張力出現異常,心臟自主神經功能失調。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是心電圖功能性改變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有學者認為,心肌損害可能是腦部疾病引起的內臟效應,也可能與腦鈉素釋放有關[6]。因此,要全面考慮,仔細分析腦、心血管疾病產生的原因,進行多元化的治療才是最有效和最根本的。通過對100例急性腦血管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進行治療和復查,分析患者的病情輕重與心電圖的異常程度,可見,急性腦血管病合并心血管病病情越嚴重則心電圖的異常程度越明顯,且常以心律失常和ST-T的改變同時存在[7]。鑒于此,我們可以通過心電圖的異常變化來預測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和結局,這在腦、心血管疾病的臨床診療中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8]。
[1]沈玉玲.急性腦血管病并心血管病85例心電圖臨床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0,14(5):64-65.
[2]劉寧,于華,代嘉虹,等.急性腦血管病類型與心電圖變化的相關性研究[J].實用心電學雜志,2006,15(1):5-6.
[3]李寧.急性腦血管病心電圖變化的臨床觀察[J].臨床醫學雜志,2007,7(7):45-46.
[4]孫玉平,許建新,徐艷梅.急性腦血管病合并心血管病89例心電圖異常及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2,7(6):83-84.
[5]路偉.急性腦血管病患者伴發心血管病臨床特點分析[J].中國心血管雜志,2006,11(3):216-217.
[6]蔣學勝.急性腦血管病并發神經源性肺水腫43例臨床分析[J].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29(1):55-57.
[7]孫會成.急性腦血管病并發神經源性肺水腫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08,5(6):50-51.
[8]黃文勝,耿學敬.洛賽克治療急性腦血管病并應激性潰瘍出血臨床觀察[J].臨床薈萃,1997,12(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