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然
青光眼為不可逆性眼病[1],近些年的臨床發病率顯著提高,治療方法也較多,手術治療多以小梁切除術為主,但傳統方法存在一些問題[2],近年本院使用復合式小梁切除術顯著提高了臨床效果。為探討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的臨床療效情況,筆者選取青光眼患者46例(46眼),給予傳統小梁切除術治療和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比較兩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9月-2011年9月江門市中心醫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46例(46眼),隨機分為兩組,各23例(23眼)。觀察組男 16例(16眼),女 7例(7眼),年齡 31~61歲,平均(45.32±1.22)歲,其中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15例,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8例;對照組男15例(15眼),女8例(8眼),年齡30~62歲,平均(46.19±1.32)歲,其中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14例,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9例。兩組患者數量、性別、年齡、病情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傳統小梁切除術治療,觀察組給予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情況。觀察組給予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在患者的角膜上緣約1mm位置的透明角膜板縫入懸吊線,再向下牽引患者的眼球,對于鞏膜內出血病例使用灼燒止血方法[3],手術后取走結膜間和鞏膜瓣間的絲裂霉素C棉片,使用緩沖液沖洗角膜瓣,進行虹膜周切手術,在縫線結口后,恢復前房,觀察手術后濾過泡形態和前房的深度,手術后使用地塞米松、慶大霉素注射治療,再用典必殊滴眼,包扎手術部位[4]。
1.3 觀察項目 觀察兩組患者的術后視力、眼壓恢復、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視野改變情況。我院采用OCULUS Centerfeild視野分析儀,采用程序為30°-2,視野改變評價標準為:視野改善(視野各檢測點光敏感度平均分貝值減少≥4),視野穩定(視野各檢測點光敏感度平均分貝值減少或增加在正負4以內),視野惡化(視野各檢測點光敏感度平均分貝值增加≥4)。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和百分比(%)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后視力 觀察組患者術后視力不變5例,視力提高17例,視力下降1例,視力提高率73.91%;對照組患者術后視力不變7例,視力提高12例,視力下降4例,視力提高率52.17%。觀察組患者的術后視力提高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4.23,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后視力恢復情況(例)
2.2 眼壓恢復 觀察組手術前眼壓為(28.12±3.12)mmHg,手術后眼壓為(15.32±2.12)mmHg;對照組手術前眼壓為(27.98±3.87)mmHg,手術后眼壓為(18.31±2.46)mmHg。手術前兩組的眼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兩組的眼壓均明顯下降,觀察組術后眼壓下降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8.3627,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眼壓情況比較(mmHg)
2.3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手術后觀察組出現淺前房1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4.35%;對照組出現淺前房2例,脈絡膜脫離1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3.04%。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8.34,P<0.05)。
2.4 視野改變 觀察組視野改善21例,視野改善率為91.30%;對照組視野改善18例,視野改善率為78.26%。觀察組術后視野改善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8.23,P<0.05)。
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是以傳統的小梁切除術作為基礎,聯合鞏膜瓣縫線拆線和絲裂霉素C有效降低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絲裂霉素為一種抗代謝藥物[5],對成纖維細胞具有比較強的抑制作用,進而可以有效改善手術后患者球結膜瓣下功能濾過泡的形成[6]。手術中調整鞏膜瓣縫線,有效提高了該手術的成功率,顯著提高了外引流量,有效控制了眼壓水平,有效改善了手術中因為房水濾過過度緊密縫合引起的手術后濾過不足。觀察組患者術后視力不變5例,視力提高17例,視力下降1例,視力提高率73.91%;對照組患者術后視力不變7例,視力提高12例,視力下降4例,視力提高率52.17%。觀察組手術前眼壓為(28.12±3.12)mmHg,手術后眼壓為(15.32±2.12)mmHg;對照組手術前眼壓為(27.98±3.87)mmHg,手術后眼壓為(18.31±2.46)mmHg。手術后觀察組出現淺前房1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4.35%;對照組出現淺前房2例,脈絡膜脫離1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3.04%。可見,復合式小梁切除術在青光眼的治療上更好的控制了眼壓,降低了術后常見并發癥的發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7-9]。筆者臨床實踐發現,在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時應該注意,絲裂霉素C使用時要進行充分的沖洗,注意對患者角膜、結膜瓣邊緣保護,同時絲裂霉素的放置時間也要注意因人而異,對于筋膜囊厚,年齡較小的患者,絲裂霉素C的作用時間應該相應延長,這樣可有效避免濾過道阻塞和狹窄發生。
綜上所述,復合式小梁切除術在治療青光眼上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患者的視力、眼壓恢復、視野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李淑珍.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的臨床觀察[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09,32(2):163-164.
[2]曾新生,彭燕一.改良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7,25(8):879-881.
[3]王艷紅.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的臨床觀察[J].中華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12,34(3):230-231.
[4]袁鑄,張怡轉,高波.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的臨床觀察[J].國際眼科雜志,2007,7(4):1155-1157.
[5]岳輝,劉莉,樊桂蓮,等.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的觀察及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8):84-85.
[6]謝馳,方嚴,李梅,等.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持續高眼壓的臨床觀察[J].臨床眼科雜志,2010,18(6):538-540.
[7]崔宏宇,范肅潔,郭黎霞,等.虹膜光凝聯合復合式小梁切除治療新生血管性青光眼[J].臨床眼科雜志,2011,19(5):404-405.
[8]黃信.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患者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2,9(4):28-29.
[9]黃文榮.復合小梁切除術對原發性青光眼的臨床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