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丹
高位子宮下段剖宮產術在我國剖宮產的臨床應用中已有10余年時間,因其術中術后并發癥少、手術簡潔迅速、瘢痕形成不明顯、盆腔粘連輕等優點而廣為推廣[1]。為進一步探討高位子宮下段剖宮產術在再次剖宮產中效果及相關情況,筆者收集2009年3月-2012年3月剖宮產婦再次妊娠終止方式選擇高位子宮下段剖宮產術的60例,與選擇傳統再次剖宮產術的60例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120例患者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患者60例,平均年齡為(30±3)歲,平均體重為(85.1±1.6)kg,距上一次剖宮產術后時間為3~5年,切口愈合良好;對照組60例,平均年齡為(30±3)歲,平均體重為(84.6±2.0)kg,距上一次剖宮產術后時間為3~5年,切口愈合良好。患者均為二次剖宮產。兩組瘢痕子宮孕婦在年齡、體重、手術指證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兩組產婦均采用的麻醉方式:腰麻加連續硬膜外麻醉。觀察組采用高位子宮下段剖宮產術:(1)在恥骨聯合上4cm橫向切開皮膚10~12cm,再切開脂肪層,向兩邊徒手撕開皮下脂肪,暴露筋膜,橫向剪開。(2)避開雙側腹壁淺靜脈,依次分離腹直肌、皮下脂肪至切口大小。(3)鑷子向上提起一小口(勿損傷到膀胱),切開,再撕開腹膜至抬頭大小。(4)于子宮下段上部1/3之處切開子宮膀胱反折處腹膜以及子宮肌層,徒手撕開達抬頭大小,破膜,吸凈羊水,娩出胎兒。(5)子宮肌層注入縮宮素同時靜脈滴注,娩出胎盤。(6)依次縫合子宮肌層,腹膜,筋膜,皮下組織以及皮膚。對照組則采用傳統剖宮產術。
1.3 觀察指標 收集兩組孕婦的備皮及胎兒娩出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瘢痕形成、盆腔粘連、新生兒出生情況等,進行對比性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孕婦術中術后情況比較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備皮及胎兒娩出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均明顯增加(P<0.05)。見表 1。
表1 兩組孕婦術中術后情況(±s)

表1 兩組孕婦術中術后情況(±s)
組別 例數 備皮及胎兒娩出時間(min)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術后排氣時間(h)觀察組 60 12.4±3.2 51.0±3.1 343±115 22±7對照組 60 7.7±3.0 47.6±2.6 254±88 36±8 χ2值 - 11.6792 6.4141 4.7748 10.3357 P值 - <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孕婦并發癥情況 兩組新生兒缺氧,新生兒產瘤、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產婦產后出血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例(%)]
2.3 切口愈合及隨訪情況 所有孕婦在產褥期(42d)后對子宮復舊情況進行隨訪,復舊良好。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在切口愈合、瘢痕方面均顯著改善,兩組比較在統計學上具有顯著性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切口愈合及瘢痕形成情況[例(%)]
剖宮產是臨床常見解決難產、胎兒胎位不正、胎兒宮內缺氧、產道畸形等導致不能順產后的常用手術,近年來在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下剖宮產率逐年提高,有些醫院的剖宮產率報道甚至高達80%[2-3]。剖宮產可解決難產、降低孕產婦及新生兒病死率,對于二次剖宮產的孕婦,由于首次剖宮產手術后瘢痕形成、存在粘連,使得孕婦二次妊娠手術難度及并發癥風險性增大,雖然傳統的縱切口入路可降低手術操作更為簡潔,暴露更為方便,但切口往往較大瘢痕非常明顯,以致許多產婦無法接受[4]。而高位子宮下段橫切口方向選擇與皮膚自然紋路想吻合,可盡量降低瘢痕的明顯程度。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在術中備皮以及胎兒娩出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以及術后排氣時間較對照組明顯增加(均P<0.05),表明高位子宮下段橫切口較傳統縱切口手術難度、創傷程度均有增加。根據我們的經驗結合文獻[5],我們認為,橫切口入路無論是高位還是低位入腹時都需不可避免的分離腹直肌、腹直肌筋膜,且需要大力鈍分,加之首次剖宮產所遺留的瘢痕和粘連,對周圍組織的創傷勢必要增加,手術時間也會相應延長。觀察組與對照組新生兒缺氧、新生兒產瘤、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產婦產后出血等不良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這表明,雖然高位子宮下段橫切口雖然手術難度、創傷有所增加,但并未增加產婦及胎兒的不良并發癥的發生率。產婦術后切口愈合情況及隨訪瘢痕形成情況,結果顯示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子宮下段橫切口愈合良好,較好,具有很好的美學效果。
綜上所述,瘢痕子宮行高位子宮下段橫切口手術作為一種新的剖宮產術,是對傳統剖宮產術的改進,具有切口愈合好、瘢痕生長不明顯的優點,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增高,更符合對美學效果的追求,有臨床應用價值。但同時應該注意到此術式仍不可避免增加了手術難度及術中創傷程度,盡管并未增加產婦及新生兒的并發癥。因此在實際的臨床工作中,選擇時應結合患者和家屬意愿及實際情況,綜合考慮、慎重選擇。
[1]林英杰.經腹小橫切口筋膜內子宮全切除術術式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2006,21(14):2031.
[2]王富英.疤痕子宮再次足月妊娠的分娩方式選擇[J].中國美容醫學,2011,20(Z2):347-348.
[3]李偉宏,郭宇.2次下腹橫切口剖宮產術36例臨床分析[J].海南醫學院學報,2009,15(12):1539-1540.
[4]宋美蘭.橫切口剖宮產120例臨床分析[J].鄭州大學報(醫學版),2010,45(4):702-703.
[5]李亞男.傳統剖宮產與新式剖宮產對再次剖宮產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28):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