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健華
蔥在中國是一種很普遍的調味品或蔬菜,幾乎是家家必用,一日不可無蔥。古人對蔥有很高的評價:雖八珍之奇,五味之異,非蔥莫能達其美。相傳神農嘗百草找出蔥后,便作為日常膳食的調味品,各種菜肴必加香蔥而調和,故蔥又有“和事草”的雅號。古人將蔥與姜、蒜并譽為“廚房三寶”。
世界第一例人工導尿術
中醫認為蔥性溫味辛,可發表解肌,利肺通陽,解毒消腫。
蔥入藥用,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如莊子曰:“春月飲酒茹蔥,以通五臟。”我國歷代醫家十分推崇蔥的養生藥用價值,《名醫別錄》記載蔥“除肝中邪氣,安中利五臟、殺百藥毒”。《食療本草》說蔥“主傷寒壯熱,出汗中風,面目浮腫,骨節疼痛”。中醫認為,大蔥溫中下氣,小蔥祛風消腫、散淤解毒,兩者都具清熱明目、利水消痰的功效。民間更有“蔥蒜不離菜,百病生不來”之說。
相傳唐代名醫孫思邈急中生智,曾用香蔥給急性尿潴留的病人導尿,從而開創了世界第一例人工導尿術。
蔥的八大益處
據測定,蔥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氨基酸及多種微量元素,蔥鱗莖中還含有揮發油,這些成分都可單獨或配合發揮相乘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八大益處:
1.促進大腦靈活
科學家主要研究發現,經常吃蔥、蒜有補腦作用。對于腦力勞動者來說,平時多吃些蔥、蒜有助于使大腦保持靈活,活躍思維。廣西合浦等地就流行歲時“食蔥聰明”的飲食風俗,在每年農歷六月十六日夜,家人入菜園取蔥使小兒食,曰食后能“聰明”。
2.增強免疫力
蔥含蒜辣素,能加快血液循環,促進發汗,增強機體免疫力。多食小蔥,也能誘導血球產生干擾素,從而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對抗外來病菌的侵襲。
3.滋補脾胃
蔥能刺激舌頭上的味覺神經,增強胃腸蠕動,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從而溫中健脾、開胃消食、增進食欲。俗話說“夏吃蔥姜蒜,不用跑醫院”,就是這個道理。
4.促進激素分泌
蔥可促進激素分泌,提高性欲,延長“性青春”。 因此,中老年人常食蔥能刺激生殖系統,促進激素分泌。
5.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蔥有助于增強纖維蛋白溶解活性、降低血脂、消化凝血塊,避免發生血栓。進食油膩厚味食物后兩小時再吃適量蔥,對降低膽固醇有輔助作用。經常吃蔥的人,膽固醇不易在血管壁上沉積,因而患動脈硬化、冠心病的機會比一般人要少。
6.養顏美容
蔥有助于抑制體內脂質過氧化物和脂褐質色素——老年斑的產生,從而延緩衰老。蔥還有利于保持角質層水分,防止皮膚干燥,提高皮膚抗菌作用。
7.延年益壽
現代醫學認為,蔥可清除自由基,增強細胞活力。
8.預防癌癥
蔥的有益成分可維持并活化正常細胞,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造成老化及癌癥的活性氧產生,從而有助于抑制癌細胞產生及生長,特別是阻斷公認的致癌物——亞硝胺的合成。
調味風味皆相宜
當今中國烹飪中用蔥極廣,無論涼菜、熱菜、面點、小吃均有以蔥為調味,是人們制作菜肴時常用調味品。北方以食用大蔥為主,南方以食用小蔥為主,燒魚做肉、葷炒素燒都離不開蔥。
蔥含有大量揮發性的硫化物,又名“蔥辣素”,具有濃郁的辛香味,辣味比蒜弱。蔥香有揮發性,一受熱便會發散出來,呈現濃郁的香味,所以用蔥花炸鍋的時候特別香,但火候一過香味會揮發殆盡。將蔥油炸后與主料一同烹制,蔥香味便會與主料鮮味融為一體。大蔥蘸醬卷烙餅是典型的大蔥食品,民諺說:大蔥蘸醬,越吃越胖。這是人們對大蔥的高度評價。聞名中外的北京烤鴨,山東名菜清炸大腸、鍋貼肘子都離不開大蔥。北京人吃烙餅夾醬肉時也是離不開大蔥蘸醬的。另外,在八大菜系中,以蔥為主烹制的菜肴也比比皆是,如爆羊肉、烤肉、蔥燒海參、蔥扒魚唇、蔥燒蹄筋、北蔥明蝦等。
不宜與蔥同食的食物
1.狗肉
狗肉性熱,助陽動火,而生蔥辛溫助火,故狗肉最好不要與生蔥同食,否則易生火熱而傷人,素有鼻衄者,尤當忌同食。
2.棗子
棗子(包括楊梅),因其性甘辛而熱, 而蔥又性辛熱助火,所以兩者同食易氣壅胸悶。
3.公雞肉
公雞肉性味甘溫,生蔥辛溫助火,因而公雞肉最好不要與生蔥同食,否則易生火熱而傷人。
4.豆腐
小蔥拌豆腐色香味俱全,豆腐里含有鈣質,而小蔥中含有草酸。草酸很容易與鈣質融合,生成不容易為人體所吸收的草酸鈣,從而破壞了豆腐的營養。
5.蜂蜜
“生蔥不可共蜜食之,殺人。”(《金匾要略》)按古籍說法,蔥、蜜同食有兩種后果:一是“食之殺人”,意為有劇毒;二是“作下痢”,不過是腹瀉而已。第一種說法很可能是誤解,蜂群采食有毒植物的花蜜,釀成毒蜜,如同海中毒貝采食毒藻而帶毒一樣,因此推測蜜與蔥同食而中毒,誤認為相克。第二種說法則可能有一定的道理,蔥、蜜同食后,蜂蜜中的有機酸、酶類遇上蔥中的含硫氨基酸等,發生不利于人體的生化反應或產生有毒物質刺激腸胃道使人腹瀉,故有“生蔥同蜜食作下痢”之說。
6.中藥
大蔥不宜與何首烏、丹皮、白術、蒼術、地黃、常山等同時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