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逸康 夏 揚 張新顏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江蘇 南京 20009)
腦卒中是我國常見的腦血管疾病,病死率、殘疾率很高,隨著近年治療水平的提高,病死率已大幅下降,殘疾率卻日益升高,約有90%的患者遺留不同程度的殘疾,其中肢體偏癱是最常見的功能障礙,發(fā)生率高達75%〔1,2〕。本研究擬探討早期綜合康復在改善腦卒中病人的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中的作用。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康復治療的腦卒中患者91例,其中糖尿病19例,高血壓34例,血脂異常38例;病程1 w~2個月,平均(0.98±0.52)個月;入選的患者均意識清楚;生命體征穩(wěn)定1 w;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8;無嚴重機體臟器疾病及其他腦部器質性病變,排除精神障礙、意識障礙以及先天性殘疾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91例腦卒中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n=46)和對照組(n=45),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偏癱部位、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文化程度及并發(fā)癥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予以常規(guī)藥物治療、針灸、理療等,給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改善循環(huán)、控制血壓和血糖、防治并發(fā)癥、神經細胞營養(yǎng)劑、氧自由基清除劑等對癥支持治療。研究組患者在入院后生命體征穩(wěn)定、神經系統(tǒng)癥狀不再進展,48 h左右同時接受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具體治療措施包括:(1)運動療法:主要根據患者功能障礙的特點,應用Brunstrom法、Bobath法和運動再學習等內容相結合進行訓練,重點是運動功能的恢復,以及坐位平衡訓練、站位平衡訓練、步行訓練和作業(yè)治療〔3〕。治療時間45 min/次,1 次/d,5 次/w。(2)心理治療:貫穿于整個康復治療過程中。指導患者通過看電視、深呼吸、聽音樂、靜坐等放松療法穩(wěn)定情緒,每天安排一定時間與患者溝通交流,并組織康復較好的患者現(xiàn)身說法,因人而異、針對性地給予心理疏導,消除患者的負性情緒,使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4〕。(3)語言功能障礙訓練:教會患者口腔操。如撅嘴、鼓腮、呲牙、叩齒、彈舌等,每個動作做5~10次;(4)記憶訓練:利用圖片、視頻動畫、實物等強化患者記憶。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分別在入院3 d、入院1個月、入院3個月時評價肢體運動功能和ADL。肢體運動功能采用簡式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法(FMA)〔5〕評定,<50分為嚴重,50~84分為明顯,85~94分為中度,95~99分為輕度;ADL采用 Barthel指數(BI)〔6〕評定,總分為100分,≤40分為差,41~60分為中,>60分為良。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數值變量資料以±s表示,分類變量資料以百分比表示;兩均數間的比較采用t檢驗。
2.1 兩組BI評分比較 兩組入院1個月和3個月時BI評分均較入院3 d的得分顯著提高(t=4.12、3.28、9.63,P<0.05)。另外,研究組在入院1個月和3個月的BI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t=4.53、5.64,P<0.05)。見表2。
表2 兩組BI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BI評分比較(±s,分)
與入院3 d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下表同
組別 n 入院3 d 入院1個月 入院3個月研究組 46 30.1±26.4 44.7±22.91)2) 70.7±18.91)2)對照組 45 29.7±19.8 35.4±24.81) 54.4±28.81)
2.2 兩組FMA評分比較 兩組入院1個月和3個月時FMA評分均較入院3 d的得分顯著提高(t=5.83、4.38、10.28、5.02,P<0.05)。另外,研究組在入院1個月和3個月的FMA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t=3.32、4.27,P<0.05)。見表3。
表3 兩組FMA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FMA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入院3 d 入院1個月 入院3個月研究組 46 18.4±16.2 37.2±20.21)2) 50.7±23.11)2)對照組 45 19.1±15.8 28.4±23.71) 38.4±28.41)
腦卒中是臨床上常見病、多發(fā)病,其治療后肢體功能障礙在臨床中十分常見,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精神及經濟負擔〔7〕。相關研究表明〔8〕早期康復可以降低中風患者的致殘率,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對收治的腦卒中患者均采用常規(guī)的藥物治療、針灸、理療及早期綜合康復治療,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入院1個月和3個月時BI評分均較入院3 d的得分顯著提高;另外,研究組在入院1個月和3個月的BI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同期的BI評分。兩組入院1個月和3個月時FMA評分均較入院3 d的得分顯著提高。另外,研究組在入院1個月和3個月的FMA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因此,筆者認為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配合早期綜合康復能有效促進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和ADL的恢復,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1 項 俊.早期康復治療腦卒中偏癱患者的療效〔J〕.中國康復,2010;25(2):138-9.
2 趙 強.急性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治療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9;47(36):133.
3 宋學云,程雪雁,郝 明.早期康復治療對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09;6(19):51-2.
4 鄧 丹,王 坤,孫 偉.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對急性腦卒中療效的觀察〔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1;19(3):27-8.
5 史 艷,解慶凡.早期綜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后單側空間忽略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09;31(4):281-3.
6 李 紅.早期綜合康復護理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6):19-20.
7 莫連英.急性腦卒中患者早期綜合康復治療的護理〔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0;48(8):57-9.
8 樂 琳,郭鋼花,李 哲.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對腦卒中療效的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2;50(1):1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