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長才 袁映梅 朋源鳳 孫 健 符文彬 許能貴 (廣東省中醫院針灸科,廣東 廣州 5020)
肥胖是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重要發病基礎,目前國內外對肥胖癥的防治采用了各種各樣的減肥療法,如藥物減肥、手術減肥、節制飲食減肥、體育運動減肥等。但這些減肥療法有的副作用大,有的效果不理想。本文采用針刺和中藥結合的方法治療單純性肥胖病患者,分析其效果。
1.1 一般資料 98例均為我院針灸門診病人,經臨床檢查可以排除患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腫瘤和其他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及代謝病等繼發性肥胖,年齡16~55〔平均(36.2±17.9)〕歲,近3個月未接受針灸減肥治療。
1.2 方法
1.2.1 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醫學會發布的《臨床診療指南·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分冊》診斷標準:①以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的平方(m2)為評估指標。BMI≥23 kg/m2為超重;23 kg/m2<BMI≤24.9 kg/m2為肥胖前期;25 kg/m2≤BMI≤29.9 kg/m2為Ⅰ度肥胖;BMI≥30 kg/m2為Ⅱ度肥胖。②腰臀比值(WHR)=腰圍(cm)/臀圍(cm),腰臀比>0.72為肥胖。
1.2.2 納入標準 符合診斷標準其中1項,同時能配合計劃療程治療者。
1.2.3 排除標準 ①繼發性肥胖患者:如下丘腦綜合征、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癥、垂體瘤、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皮質醇增多癥、多囊卵巢綜合征、水滯留性肥胖癥等。②年齡 <16歲或 >55歲。③合并血液病、大動脈炎及心、肝、腎、腦等嚴重疾病,病情不穩定者。
1.2.4 治療方法 (1)針藥組:針刺取穴:曲池、中脘、天樞、氣海、血海、足三里、內庭;配穴:脾虛濕盛加陰陵泉、三陰交、水分、脾俞;胃腸實熱加巨虛、大腸俞、支溝、豐隆;肝郁氣滯加膻中、太沖、陽陵泉、行間;脾腎陽虛加脾俞、腎俞、太溪、關元;陰虛內熱加太溪、腎俞、太沖、三陰交。操作方法:患者舒適體位,穴位常規消毒,用0.35 mm×40~50 mm毫針,快速進針,得氣后,實證用瀉法,虛證用補法。補瀉完畢后,于雙側天樞、足三里穴接G6805型電針治療儀兩組線,用斷續波,頻率為20次/s,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值為度。留針30 min。2 d治療1次,1個月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月。荷葉飲組方:荷葉,陳皮,茯苓,澤瀉,甘草。加減:脾虛濕盛加薏苡仁,白術,山藥;胃腸實熱加生大黃,厚樸,法半夏;肝郁氣滯加柴胡,香附,益母草;脾腎陽虛加干姜,巴戟,黃芪。中藥均由醫院代煎,每日一劑。(2)針刺組:針刺取穴、操作均同針藥組。
以上兩組在治療期間均進行飲食套餐醫囑,原則為一日三餐“餓了就吃,不餓少吃”。采用均衡的營養膳食,逐漸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同時保持每天40 min快步行走,適量運動。
1.2.5 療效性指標 體重、BMI,腰臀比。分別于治療前、后進行測量,要求測量標準化。
1.2.6 生化指標 血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分別于患者治療前、后早晨8時空腹抽取靜脈血進行檢測。參照中華醫學會發布的《臨床診療指南·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分冊》制訂療效標準。顯效:體重下降5 kg以上;有效:體重下降2 kg以上;無效:體重無變化或未達到上述標準。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等級資料用Ridit分析。
1.4 結果 見表1~表3。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治療前后體重、BMI、腰臀比比較(±s)
表2 治療前后體重、BMI、腰臀比比較(±s)
與治療前比較:1)P<0.05;下表同
組別 n 體重(kg)治療前治療后針刺組 48 78.56±8.97 70.68±12.981) 29.00±12.22 25.90±7.891) 0.830±0.09 0.790±0.021)治療后BMI(kg/m2)治療前 治療后腰臀比治療前針藥組 50 76.93±15.23 71.35±14.551) 29.12±8.33 24.28±10.561) 0.828±0.10 0.778±0.031)
表3 治療前后TC、TG、HDL-C、LDL-C含量比較(± s,mmol/L)
表3 治療前后TC、TG、HDL-C、LDL-C含量比較(± s,mmol/L)
TC TG HDL-C LDL-C針刺組 48治療前組別 n 4.76±0.64 1.58±1.11 1.44±0.18 2.78±0.40治療后4.75±0.65 1.48±0.66 1.54±0.18 2.35±0.36針藥組 50治療前4.69±0.76 1.65±1.23 1.42±0.18 3.35±0.59治療后4.22±0.23 1.55±0.93 1.52±0.44 2.58±0.78
現代醫學認為,肥胖癥的發生是一個復雜的慢性過程,與遺傳、飲食生活習慣、代謝紊亂、內分泌失調、精神苦悶、心理壓力等多種因素有關,就其發病原因是攝入熱量過多而消耗太少,低能量代謝導致脂肪在體內堆積。中醫學認為,肥胖癥的病因病機主要是飲食起居不慎,脾胃運化功能失常,痰濁膏脂內生,進而致肺、肝、腎等功能失調,痰濕更甚。其病變涉及多臟腑、多經脈,是整體陰陽臟腑失調的結果。
本次臨床觀察以針藥結合治療為主,針藥組及針刺組均有一定療效,針藥組療效較好。在對單純性肥胖規范化臨床研究中總結出單純性肥胖治療是以針刺療法為主要的治療方法〔1〕。臨床中常有病人提要求配合中藥治療,根據臨床需要,本文總結出采用荷葉飲加減,主要組方中荷葉有健脾除濕之功效,是減肥主要藥物。荷葉動物實驗表明,荷葉生物總堿具有明顯的減肥降脂作用,用藥后反映機體肥胖程度的指標如肥胖指標指數、體脂和血脂都有明顯下降〔2〕,配合茯苓,澤瀉,陳皮健脾、除濕,消腫等功效。通過本次研究,中藥治療可以配合針刺起到較好療效。
TC、TG、LDL-C超過正?;蛲瑫rHDL-C低下稱為血脂異常,它較為全面、準確地反映了血脂代謝紊亂狀態〔3〕。在本次臨床研究中發現,患者的糖代謝、脂代謝、胰島素抵抗(IR)現象等出現異常和內分泌系統出現紊亂〔4〕,實驗表明,電針可以降低下丘腦型肥胖大鼠血清胰島素(Ins)含量,減輕IR,從而改善肥胖大鼠脂肪代謝的紊亂狀態,電針結合飲食調整可以顯著降低肥胖大鼠的血清中腫瘤壞死因子,是引起脂肪組織IR的主要因素之一,總之,針灸可以從多角度、多靶位對機體進行綜合性的良性調整〔5〕。這表明針刺方法治療肥胖可以改善肥胖患者體內異常的物質代謝及紊亂的內分泌系統,促進其生物效應的發揮,從而調節進食,增加機體能量代謝,產生了減肥減重的療效。本研究表明針刺加中藥治療療效確切肯定,針刺加中藥結合更加能有效提高治療肥胖癥的治療效果,在臨床中應該靈活運用,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1 謝長才,符文彬,孫 健,等.針刺治療單純性肥胖癥的規范化方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24):4751-3.
2 劉大力,董艷君.中藥治療單純性肥胖癥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0;3(9):143-4.
3 李筱雯,艾 華,張寶慧,等.有氧鍛煉結合飲食控制減體重對肥胖者血抵抗素及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影響〔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06;25(4):399-403.
4 徐 斌,劉志誠,張中成.針刺治療肥胖臨床方案制定的基本思路和方法〔J〕.中國針灸,2004;24(2):129-33.
5 楊 暉,李 藝,程 玲,等.電針與飲食調整對營養性肥胖大鼠胰島素抵抗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學報,2007;5(5):5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