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敏
四川省達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四川達州 635000
肝膽外科手術是肝膽疾病的主要治療方法,而T管引流則是肝膽外科手術后常用的引流方法,對于患者的康復具有重要作用。但T管引流可引發T管脫落或堵塞、膽漏、逆行感染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術后康復[1-3]。因此,分析T管引流并發癥的發生原因,積極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非常重要。本研究回顧分析了648例肝膽外科T管引流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其并發癥原因以及護理措施,現總結報道如下。
收集2008年1月—2013年5月期間,該院肝膽外科接受治療并行膽道T管引流的患者648例,其中,男321例,女327例,年齡4~81歲,平均(48.9±3.3)歲。
本組患者均實施膽道T管引流術,術后留置T管時間在2周~10個月之間,平均為(3.8±0.4)周。患者在住院期間,相關護理人員密切記錄患者24 h膽汁總量、性質以及顏色等,并定期進行引流袋更換,每3 d進行1次引流管周圍換藥。遵醫囑對患者實施膽道沖洗,患者出院后定期進行復查隨訪,密切觀察患者的術后并發癥情況。
本組648例患者中,共有11例患者出現并發癥,發生率為1.7%。其中,4例(36.4%)T管脫落,經保守治療以后好轉;3例(27.3%)T管堵塞,經膽道鏡取石以及的彈道沖洗以后好轉;2例(18.2%)膽道感染,經抗感染治療以后好轉;1例(9.1%)膽漏,經超聲引導穿刺治療后好轉;1例(9.1%)膽管十二指腸瘺,經膽管空腸Rox-en-Y吻合術進行治療后好轉。詳見表1。

表1 并發癥情況
原因分析:麻醉導致精神障礙,患者自行拔管;帶管時間較長,導致皮膚上的固定線脫落,引起T管脫落;患者變化體位時忽略了引流管導致脫落;部分醫生誤將T管作為腹腔引流管而拔除[2-3]。護理措施:應加強術后護理,尤其是對于全麻且未清醒者,應妥善固定其T管,并加強監護,以免患者自行拔管。如患者的帶管時間較長,需注意保護其皮膚固定線,避免松脫。告知患者在改變體位時應避免影響T管,以免發生脫落。醫生在進行腹腔引流術以后,應嚴格區分T管與腹腔引流管,以免誤拔。
原因分析:術中T管選擇不當,所選T管管腔偏小、管壁過厚,容易被結石片所堵塞;T管的放置不當,容易導致T管折疊或者扭曲等,左右肝管或者膽總管殘留結石也可導致堵塞;術后血塊、蛔蟲阻塞及泥砂結石凝結等均可導致T管阻塞[4]。護理措施:應保持引流管的通暢,切勿受壓或扭曲;定期進行T管通暢度檢查,并及時采用生理鹽水對結石及渾濁膽汁進行沖洗;如發現T管堵塞,立即報告醫生,以便及時查出原因并采取處理措施。
原因分析:更換引流袋或者創口護理時未嚴格無菌操作;經T管向膽道中注入抗生素、造影劑等藥物時造成污染。護理措施:在T管護理過程中,應嚴格無菌操作;術后1周內,切勿對引流管進行加壓沖洗;引流袋應每日更換,患者取平臥位時,保持引流袋較腋中線低,以免發生膽汁逆流而引發逆行性感染。
原因分析:患者體質因素,如營養不良、年老體弱、伴發低蛋白血癥、糖尿病等;手術因素,如術中導致膽總管的血供受損,膽道壁因缺血而壞死;過早拔管也可引發膽漏。護理措施:應加強對患者的營養支持以及健康教育;術后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注意是否有冷汗、發熱及腹痛等癥狀,尤其是腹腔引流管引流中無膽汁引出時,警惕為膽漏,需立即向醫師報告。應嚴格掌握好拔管的指征,以及時、正確拔管,并密切觀察患者的腹痛情況。
原因分析:該并發癥通常較為少見,其形成原因較為復雜,帶管時間過長、T管的末端不光滑、術中及剖、游離膽總管過多等均可能引起膽總管十二指腸瘺[5]。護理措施:合理選擇T管,選擇質軟、長度、大小合適的T管,注意將其末端修剪光滑;T管固定應牢靠,并避免人為的拉扯,嚴格遵循拔管指征并盡早拔管;膽總管游離長度應適宜,以免影響其血供,從而減少膽總管壁炎性反應,術后可予以少量抗生素進行治療。
正確留置引流管是確保肝膽外科手術成功的關鍵,對防止并發癥也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選擇適宜的引流管不僅可以提高療效,且能夠減少甚至是避免發生并發癥或者再次手術。放置腹腔引流管時,應嚴格無菌操作,并使引流管的位置低于出口平面,以免發生逆行性感染。同時,應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等,如引流液持續3 h以上為紅色或渾濁,需立即向醫生報告。加強引流管護理,以免發生受壓、折疊等,如發現引流量突減,尤其是患者有發熱、腹脹情況,需立即檢查其引流管是否通暢[4-5]。護理時耐心傾聽患者主訴,如患者發生劇烈腹痛,警惕繼發性感染或者遷移性膿腫,甚至是臟器破裂等。因此,在腹腔引流停止24 h以內,在滿足拔管指征時應盡早拔除。
留置T管時同樣要嚴格無菌操作,并密切關注引流液情況,正常情況下應為澄清透亮的金黃色或墨綠色。患者的膽道下端梗阻完全消失以后,其膽汁排出量將減少,如此時引流量仍較多,疑為膽道遠端梗阻,而如果膽汁突減,警惕T管堵塞、脫位、折疊等[6]。如發現T管引流出較多的新鮮血液,則多為膽總管壁受T管壓迫導致血管損傷,可予以冷生理鹽水混合適量腎上腺素對膽道進行沖洗。通常術后2周無發熱、黃疸、腹脹、腹痛等癥狀,并經膽道造影確認拔管條件后考慮拔管,并以凡土林紗布對傷口進行48 h堵塞。
總之,T管引流對患者的康復具有重要意義,在護理中應加強心理護理以及各項基礎護理工作,耐心傾聽患者主訴,并密切觀察引流情況以及生命體征,妥善固定好引流管并注意保持通暢,嚴格無菌操作及拔管指征,可有效減少并發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 鐘琳.肝膽外科T管引流并發癥的原因及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導報,2011,8(26):115-116.
[2] 熊英,李洪艷,米娜,等.肝膽外科T管引流并發癥原因及護理[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9,18(5):351.
[3] 鄭德瓊.肝膽外科T管引流并發癥原因及護理[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2,23(8):991-992.
[4] 李叢林,蔡秀華,陳惠蘭,等.膽道術后“T”管引流50例護理體會[J].貴州醫藥,2010,34(10):950-951.
[5] 任進斌.膽總管T管引流術后膽瘺臨床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11,40(1):72-73.
[6] 何瑩,錢桂平.對61例肝膽外科術后引流管的護理及并發癥防治的探討[J].按摩與康復醫學(中旬刊),2012,3(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