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虎榮
山西省偏關縣中醫院,山西偏關 036400
急性皮膚挫擦傷在臨床中屬于常見疾病之一,臨床中常常采取創面清創處理,并應用濕敷包扎或者收斂藥物進行治療[1],但是經常出現創面感染和愈合后瘢痕率高等特點,導致總體的治療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床治療工作經驗對該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間收錄的80例急性皮膚挫擦傷患者采取傷科黃油紗外敷治療,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具體的分析如下。
本次研究主要選取該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間收錄的80例急性皮膚挫擦傷患者,并將其隨機的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觀察組40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的年齡為18~45歲,平均年齡為(34.2±2.1)歲。病因:車禍傷患者22例,摔傷患者12例,其他創傷6例。創面大小為1.4 cm×2.2 cm~11.2 cm×10.3 cm,平均創面大小為(14.5±5.3)cm2。對照組40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的年齡為19~45歲,平均年齡為(35.6±2.0)歲。病因:車禍傷患者20例,摔傷患者13例,其他創傷7例。創面大小為1.6 cm×2.0 cm~12.2 cm×11.5 cm,平均創面大小為(15.7±4.8)cm2。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和病因以及創面大小等比較無明顯的差異(P > 0.05),具有可比性。
本次研究的對象符合以下幾點[2]:①符合《現代創傷學》中的皮膚擦傷與挫傷診斷標準;②均為受傷時間6小時后進行及時的治療患者;③年齡在18~45歲之間的患者;④同意此次的臨床研究患者。
①伴有瘢痕體質的患者;②合并有嚴重的糖尿病和尿毒癥以及惡性腫瘤與營養不良的患者;③創傷時間超過6 h,且有嚴重傷口感染的患者;④合并有多處骨折和顱腦外傷以及休克等患者;⑤出現有外用藥物過敏的患者;⑥不同意此次的臨床研究,或者中途停止治療的患者[3]。
本次研究的兩組患者均采取0.9%的生理鹽水進行清洗創面和周圍的污染物,并采取3.0%的雙氧水+0.9%的生理鹽水進行交替清洗創面2次。然后,采取安爾碘進行創面與周圍皮膚的消毒,并拭干創面。觀察組的40例患者選取創面大小的傷科黃油紗(由佛山市中醫院制劑中心所生產,產品批號:144G7)進行外敷治療,用鑷子將選取的傷科黃油紗進行刮平,并將其進行覆蓋在創面。同時,在傷科黃油紗外進行覆蓋6~8層的無菌脫脂紗布包扎和固定處理[4]。而對照組的40例患者選取創面大小的優拓(由法國優格醫療用品公司所生產,生產批號:53905)敷料進行外敷治療,將其進行覆蓋在創面。同時,在優拓外進行覆蓋6~8層的無菌脫脂紗布包扎和固定處理。兩組的患者均每日進行換藥一次,并在傷口無滲液的情況下調整換藥次數,改為兩天一次換藥,直到患者的創面愈合[5]。
本次研究主要觀察兩組的臨床治療情況,觀察的指標主要有:①創面粘連度;②創面愈合時間;③創面愈合面積。
本次研究通過觀察輔料和傷口床有無粘連以及粘連的程度等并依據創面粘連分級標準對創面粘連度進行分級。可依次分為0、Ⅰ、Ⅱ、Ⅲ級。換藥時無粘連為0級;輕度粘連,且面積≤20%為Ⅰ級;中度粘連,且面積≤60%為Ⅱ級;重度粘連,且面積>60%為Ⅲ級。由此,可對兩組患者創面粘連情況進行評定。
本次研究的數據資料均采取SPSS 18.0的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與處理,計數資料采取均數±標準差(±s)進行表示,并采取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采取χ2進行檢驗,P < 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創面粘連分級標準對兩組患者創面粘連度比較,觀察組無粘連度明顯的低于對照組的無粘連度,數據的比較具有明顯的差異(P < 0.05),統計學有意義。數據的分析如下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創面粘連度比較[n(%)]
通過對兩組患者治療5 d和7 d后的創面觀察分析,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5 d后和治療7 d后的創面愈合面積比較無明顯的差異(P > 0.05),統計學無意義。數據的分析如下表2所示。

表2 兩組患者治療5 d和7 d后創面愈合面積比較(cm2)
通過對兩組患者創面愈合時間比較,觀察組的創面愈合時間為(10.7±2.2)d,對照組的創面愈合時間為(12.3±3.2)d,觀察組的創面愈合時間明顯的低于對照組的創面愈合時間,兩組的數據比較具有明顯的差異(t=11.0321,P < 0.05),統計學有意義。
急性皮膚組織挫擦傷在臨床中屬于常見疾病,臨床中常常采取濕敷治療,并且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而傷科黃油紗是一種新型的濕敷材料,在臨床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6-8]。
通過本次的臨床研究分析,急性皮膚組織挫擦傷患者應用傷科黃油紗外敷能夠有效的縮短創面愈合時間,并且減少創面粘連度。主要是由于采取的傷科黃油紗主要是以紫草和地榆為主,在臨床中具有較好的清涼止血與活血散瘀以及解毒等功效,從而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效果。另外,能夠有效的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的生長,并有效的促進纖維組織的快速生長,加快創面的愈合[8-10]。
綜上所述,急性皮膚挫擦傷采取傷科黃油紗外治療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能夠有效的縮短患者創面的愈合時間,降低創面的粘連度,操作簡單,值得臨床中應用與推廣。
[1] 劉靜,周曉舟,肖萍,等.不同處理方法治療壓瘡創面的療效觀察[J].現代臨床護理,2009,21(10):555-556.
[2] 王杰.濕潤燒傷膏在皮膚軟組織挫擦傷并感染治療中的臨床體會[J].中國當代醫藥,2011,21(15):313-314.
[3] 黃少娟,潘燕青,李淑芳,等.急性皮膚組織挫擦傷的護理方法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07,21(5):455-456.
[4] 黃少娟,黃珍玲,李淑芳,等.傷科黃油紗外敷用于急性皮膚挫擦傷創面的效果觀察[J].現代臨床護理,2010,21(12):452-453.
[5] 譚薇,鄭碧霞,鐘娟,等.優拓分層換藥法在淺表軟組織損傷創面的療效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5):23-24.
[6] 黃少娟.傷科黃油紗治療急性皮膚挫擦傷的臨床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08.
[7] 曹衛良.濕潤燒傷膏治療皮膚挫擦傷的療效觀察[J].醫學信息,2013,26(5):23-24.
[8] 陳洵,付子俊.醫用復合敷料(美寶創瘍貼)用于皮膚挫傷的療效觀察[J].醫藥前沿,2012,2(17):204.
[9] 方梅,柳暉,黃麗容,等.胰島素聯合生長因子及濕性敷料處理難愈性燒傷殘余創面的療效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1,26(14):1-3.
[10] 鄭琥.美寶創瘍貼治療皮膚挫擦傷35例臨床觀察[J].中國燒傷創瘍雜志,2011,23(4):3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