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勇莉 (廣西崇左市寧明縣人民醫院,廣西 崇左 532200)
冠心病是我國老年人群最主要的健康殺手之一,致殘率與病死率較高,而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是該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本研究擬通過綜合護理管理,對高危人群的危險因素進行干預,來達到降壓、降脂、降糖,預防冠心病的目的,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我院門診2008年6月~2009年6月就診的老年三高患者216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108例給予常規藥物治療及健康教育,其中男67例,女41例,年齡60~75歲,平均(67.5±7.5)歲,合并冠心病32例;觀察組108例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管理,其中男68例,女40例,年齡60~76歲,平均(67.5±7.5)歲,合并冠心病33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高危因素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入選患者均具備一種或多種冠心病高危因素,且經本人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時排除嚴重語言障礙、意識障礙患者及理解能力太差的患者。
1.3 綜合護理管理方法
1.3.1 心理護理管理與健康教育:心血管系統是人體中最易受情緒影響的系統[1],長期情緒不良在冠心病的發生與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綜合護理管理首先從指導患者進行自我情緒調節與健康教育開始,管理初期每周組織患者參加一次健康知識講座,提高患者對冠心病知識的認知,3個月后每月進行一次隨訪,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了解和干預,指導患者正確掌握調節情緒的方法。
1.3.2 飲食及運動管理:對觀察組108例患者加強飲食管理,根據患者合并基礎疾病情況,對代謝紊亂進行糾正,嚴格控制糖、鹽、脂肪的攝入量。督導患者養成定時、定量進食的習慣,食物根據患者的喜好,以瘦豬肉、魚類、兔肉、牛奶及豆制品為主,多食維生素含量高的蔬菜,合并高血脂的患者多食用降脂類食物。吸煙的患者督促其盡快戒煙,每天保持合理的運動量,積極控制體重,并養成持之以恒的習慣,逐漸養成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
1.3.3 按時按量服用藥物:藥物是冠心病及三高患者的基礎治療方法。慢病患者必須接受長期不間斷的治療方能達到控制血糖、血壓、血脂的目的。因此,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是綜合護理管理的重要內容。通過每月一次的隨訪,對患者用藥情況、效果、不良反應進行了解,對依從性好的患者進行表揚和鼓勵,依從性差的患者需要了解不按時按量服藥的后果,采取干預措施,如不良反應大,可報告醫生對藥物進行調整等,健忘的患者可發動家庭成員共同督導。
1.4 觀察指標:所有患者均隨訪6~49個月,觀察護理前后兩組患者血壓、血糖、血脂、體重控制率及冠心病的發病率。
1.5 效果判定:以控制與未控制來判定護理管理效果。控制:血壓達到控制標準,即舒張壓(DBP)≤90 mm Hg(1 mm Hg=0.1333 kPa);血 糖控 制達 標,即 空 腹 血 糖 4.4 ~6.1 mmol/L;血脂控制達標,即三酰甘油(TG)<2.26 mmol/L、總膽固醇(TC)<5.72 mmol/L、低密度脂肪酸(LDL-C)<3.64 mmol/L、高密度脂肪酸(LDL-C)> 1.04 mmol/L[2];體重控制達標,即BMI<24 kg/m2。
1.6 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高危因素控制情況:比較兩組護理后各高危因素控制情況顯示,觀察組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肥胖控制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后高危因素控制率比較[例(%)]
2.2 兩組新發冠心病情況比較:隨訪6~48個月期間,觀察組新發冠心病1例,發生率為0.92%;對照組新發冠心病14例,發生率為12.96%;新發冠心病發生率明顯高于觀察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3.4522,P=0.0417)。
進入二十一世紀,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慢病的發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3],已成為我國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我國在慢病的預防與控制較發達國家還處于落后水平,全民的健康知識水平較低。我國現有的醫療衛生服務的重點仍然是疾病的治療,對疾病預防與控制還處于起步階段。WHO于2008年在世界衛生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對人群健康進行綜合管理[4-5],以達到減輕人群的疾病負擔,降低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6]。綜合護理管理從治療和預防兩方面對高危患者進行管理,從管理效果顯示,觀察組108例患者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肥胖控制率明顯高于對照組,隨訪6~48個月期間,觀察組新發冠心病1例,發生率為0.92%;對照組新發冠心病14例,發生率為12.96%;新發冠心病發生率明顯高于觀察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果提示綜合護理管理是藥物治療的有效補充,具有投入少、見效快、效果好的優點,使患者各高危因素得到有效地控制,延緩疾病的進展,降低老年冠心病的發病率,同時綜合護理管理使患者及家屬的健康知識有所提高,有利于健康知識的普及,將使高危患者在較長一段時間獲益。
[1] 符 紅.冠心病一級預防的研究分析及護理干預[J].中外醫療,2011,30(5):160.
[2] 李子鳳.167例冠心病介入治療后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J].當代醫學,2012,18(27):123.
[3] 張雪好,陳瑤琴,陳麗花,等.出院后護理干預預防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臟事件發生的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15):1763.
[4] 劉彥梅,吳志娟.循證護理對冠心病介入診療術后并發癥的預防效果[J].血栓與止血學,2011,17(6):278.
[5] 李 琰.冠心病介入診療術后血管并發癥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7):22.
[6] 李紅梅.冠心病介入治療并發低血壓13例預防與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