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孫一凡
在當今的影視制作發展過程中,數字技術整體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制作者往往需要通過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于數字制作的前后期制作方法進行探索。這時,由于不當的流程或操作,制作者經常在制作過程中對于影片的影像質量難以把控。在這樣的背景下,影片數字影像控制工作流程應運而生。面對不同廠商出品的攝影機以及不同平臺的后期系統,制作者需要選擇最佳的制作流程,從而有效地完成影片的制作。數字制作環境中的影像控制工作流程優化方案,使影片制作者能夠通過優化制作流程,從而達到準確、簡潔的控制數字影像的畫面質量的目的,同時提高影片拍攝的工作效率。
在當今的影視制作發展過程中,數字技術整體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從制作的角度來看,隨著例如ARRI Alexa和Sony F65等一批先進的數字攝影機的發布,越來越多的電影采取了從前期拍攝到后期制作全部數字化的制作工藝。而在低端電影攝影機市場,自2007年RED公司推出Red one數字攝影機和2008年佳能公司推出5DmarkII數字相機以來,幾乎所有的小成本電影都選用了數字制作的制作工藝。數字攝影機從低成本的替代品一躍成為了影視制作的主流產品。數字后期技術也逐漸實現了高端和低端的融合,后期軟件平臺的處理器性能以及儲存容量在不斷地提升,而成本在逐步下降。
在這樣的背景下,影片數字制作的工作流程應運而生。對于數字電影制作來說,工作流程的標準化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電影自誕生之時就兼有藝術與技術的雙重屬性。隨著電影的發展,電影技術的不斷進步為電影藝術提供了更加寬廣的展示舞臺。數字制作的便捷和成本的下降讓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電影制作之中,尤其是很多未經過系統化專業訓練的人員,以及一些剛剛進入電影行業實踐經驗不多的人員。這些制作群體的特點之一,便是從前期到后期的徹底獨立制作。在這樣的制作條件下,制作者往往需要通過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于數字制作的前后期制作方法進行探索。這時,由于不當的流程或操作,制作者經常在制作過程中對于影片的影像質量難以把控。例如,在前期拍攝中,不同的記錄媒介和攝影機不同的感光特性,往往會造成畫面質量較大的變化;在后期制作中,根據數字文件的不同,選取不同的制作流程或制作軟件,會對后期工作的效率以及畫面質量有很大的影響;而在最終的顏色調整和輸出過程中,不當的操作又會進一步加劇畫面質量的損耗,破壞影片最終的觀賞效果。
因此,研究一系列對于低成本數字電影的制作流程是十分必要的。標準化流程的研究對于低成本數字電影的意義主要在于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工作流程極大地改善了從拍攝到輸出過程中的數字影像質量。具體來說,這里的數字影像質量主要涵蓋的內容有:影像的影調(寬容度,動態范圍),細節清晰度(分辨率、噪點),以及色彩。其次,對于工作流程的優化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約了制作成本。在影片的制作中可以根據不同的影片類型或不同質量要求的影片,制定有針對性的工作流程,避免對于有限資源的浪費。除此之外,工作流程還會對于制作者的藝術表達有積極作用。在掌握工作流程中對于畫面質量控制的關鍵點后,在某些題材的影片中,制作者可以通過積極主動的在技術可控的范圍內控制畫面,造成不同的藝術效果,從而達到其本身的創作意圖。
在數字影片的工作流程中,尋找控制畫面質量的關鍵節點,是改變畫面質量的重要因素。攝影機作為數字影像的捕捉設備,它的性能直接影響了影像的大部分性質。攝影機的感光元件首先決定了數字影像的物理分辨率,也影響著例如寬容度、噪點、偽色等等影響畫面的因素。攝影機的數字處理過程決定了捕捉畫面的動態范圍和色彩取樣,在視覺感受上直觀影響了畫面的影調、細節和色彩。
在制定工作流程之前,制作者需要對于攝影機進行科學有效的測試。測試可分為客觀標版測試和主觀感受測試兩種。無論哪種測試,都應保證使用控制變量法嚴格控制測試的光源和場地環境。攝影機測試分為“曝光范圍測試”“感光度噪點測試”“機身設置文件評估”等不同環節。這樣的測試,可以有效的改善一款攝影機獲取影像的質量。更重要的是,它為影片的后期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在前期拍攝中,除了攝影機的物理性能和參數設置外,另一個對于畫面質量有著重要影響的便是數字影像的儲存編碼方式。由于數字影像的原始無壓縮文件有著非常巨大的數據量,一般的儲存設備很難達到其要求的存儲空間和存儲速度。因此,絕大多數的制作者會采用機內錄制或外部記錄儀儲存影片。
一般來說,攝影機內部儲存的編碼格式壓縮率較高,文件較小,適宜進行快速的編輯和處理,對后期設備的配置和存儲空間的要求也較低。但由于色彩取樣和色彩深度一般較低,機內儲存的影像一般不具有較高的細節,容易產生模糊的邊緣和色塊。而通過外部記錄儀儲存的畫面,一般擁有較高的碼率、色彩取樣和色彩深度,能夠保留更多的畫面細節。同時,外部記錄儀所記錄儲存的編碼和封裝的格式一般是有利于后期編輯的。他們采用的格式一般是主流后期軟件所采用的,例如,Apple ProRes或Avid DNxHD編碼,采用QuickTime或MXF格式封裝。這樣的文件極高的提升了后期工作的效率。在工作流程控制畫面質量的同時,制作者必須考慮如何同時保持工作效率,這才是研究工作流程的另一個關鍵所在。
在定制工作流程中中應特別注意幾點。首先,在遵照影像質量控制理念的前提下,應毫不猶豫的執行標準化的測試工作,為影像的拍攝和制作提供最優化的方案。其次,在后期制作過程中應貫徹對影像無損的制作方法,將渲染步驟保留至最后一步,避免多次渲染對影像的破壞,也避免了制作效率的下降。最后,在流程圖制作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每部影片的特殊性。流程圖的制作絕不是機械化的填寫照搬。例如當制作一些播出標準較低的針對手機或網絡媒體播放的短片時,可根據制作預算,適當降低畫面錄制和采集的標準,以達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對低成本數字電影的影像控制工作流程的研究,非常有利于今后制作者在拍攝影片時對影片的畫面質量進行科學的控制。嚴格按照技術要求工作后,有利于制作者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藝術創作中。同時也使制作者能夠非常明確的對自己所要得到的畫面進行預期,在不同環節精確控制自己想要達到的畫面效果,讓制作者從對影片畫面質量技術性的擔憂中解放了出來。技術的進步日新月異,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今后必定會有更震撼的影像效果展現在世人面前。無論技術如何演變,工作流程的研究都對影片的拍攝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