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這幾年,保健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愛美人士在廣告、明星保養秘訣、雜志文章等途徑紛紛獲知原來要做個不老“美魔女”不能緊靠涂涂抹抹,更要常年“維護體內”年輕化,才能健康、美麗一氣呵成呢。對于上班族來說,最簡易的方式就是透過口服各類保健品、維生素片來補充日常人體所需的營養缺口,以此來達到“內養”的目的,所以,在發達的城市出現了很多膠囊癥候群。
【口服保健食品有效嗎】
很多人口服營養素一段時間后并未覺得與未口服前有多大反差,肌膚改善不如心理所想(如吃VC就要達到快速美白效果等),身體狀況也無太大被“感動”(訴求治療發燒、胃病、各種癌癥等),頂多有時候在疲勞時有些“醒神”之作用。正確來認知保健品若真的那么神效,豈不是能替代藥品和醫療了,那為何全世界統一歸類為“保健”而已?看看國家如何給保健品下定義:「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并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所以,身體健康者口服這類產品是固本保本之作用,不要期望能達到同藥品的“治療”的效果,但可作為日常營養補充、調理身子。
【哪些人需要補充維生素片】
飲食不正常、常感冒者(高免疫力不佳)、熬夜人群等需要長期補充維生素片,其中包括外食族、常出差人士,還有發育中的兒童青少年、用腦的學生等也需要適當補充,才能讓身體電力十足。此外,疾病中或老年人的腸道吸收營養功能低下,也可以額外補充綜合維生素。
吸煙的人:吸煙會消耗體內大量的維生素C,所以應多多補充維生素C;
素食者:長期吃素的人體內會缺乏植物所不含有的營養素,譬如維生素D、維生素B12,所以可以買營養片來補充平衡;
常常口腔潰瘍者:維生素B群可有效輔助愈合口腔潰瘍和防止其復發。
【最常見的“膠囊”疑問】
Q:膠囊是動物皮做的,吃素的人怎么辦?
A:傳統的硬、軟膠囊多以豬骨、豬皮動物明膠為主要原料,進入胃部,膠囊只需要1~2分鐘就會完全軟化,3~5分鐘溶于液體中使內容物快速釋出。不過自從國際上LOHAS樂活風潮興起后,以植物纖維為主原料的素食膠囊也成了新風氣。純素的膠囊水溶性更佳,已成為歐美最受歡迎的劑型,雖國內尚未掀起這股植物性膠囊熱潮,但相信這是不可檔的健康趨勢,未來一定可以在國內成為風潮。
Q:保健食品會不會有副作用?
A:保健食品并不是藥,而是針對身體缺乏某些營養素,作特定、持續性補充的食品,是以天然食物為基礎,再經過精制、加工或組合制成。因為是食品,可以天天吃,至于會不會產生副作用?一般來說是不易產生如同服藥后的副作用,不要要特別注意不能過量,若吃得過多,反而會對身體造成負擔與不適。
Q:身體情況好轉,還需持續服用嗎?
A:有需多人是因為健康出現問題才開始服用保健食品,等到健康獲得控制并好轉后,就將所有保健品食品束之高閣。其實保健品不是等到生病時才需要補充的,在平常時日就應補充維生素、礦物質,以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如果最近工作特別忙碌,使用電腦時間特別長時,就應該特別補充維生素C、β-胡蘿卜素、葉黃素、牛磺酸等保健品,以保護視力及補充體力、腦力。
Q:多吃一點,對身體比較好?
A:“既然保健食品對身體有益,多吃幾顆應該對身體有幫助吧!”這是嚴重錯誤的觀念,千萬不可過量補充,避免影響身體機能運作。像攝取過量的維生素C,輕者會導致惡心嘔吐、腹瀉、腹痛,重者會誘發血尿、腎結石;若是攝取維生素A過量,可能會導致貧血、毛發脫落、頭暈、嘔吐,甚至脾腫大等代謝混亂;攝取過量的維生素D,則會發生中毒危險,因此要注意攝取量,不可過量食用。
Q:每天服用保健食品,就不用吃蔬菜嗎?
A:很多人常以為每天持續服用保健品,就可以不注意飲食,隨便吃,像這樣認為保健食品可以維持身體基本運作的想法,是非常不正確的。無論如何,一定要注重每日的均衡飲食,尤其是要攝取足夠的蔬菜、水果,以及奶蛋魚肉豆等保護性食物,才是維持健康的基本之道,不足之處再行補充保健食品,所以千萬不要倒本為末,不注重飲食。健康基本之道為營養、保養、修養的“三養”,需要謹記在心,并確實執行。
【Tips】如何正確選擇和食用保健食品
(1)檢查保健食品包裝上是否有保健食品標志及保健食品批準文號。
(2)檢查保健食品包裝上是否注明生產企業名稱及其生產許可證號,生產許可證號可到企業所在地省級主管部門網站查詢確認其合法性。
(3)食用保健食品要依據其功能有針對性的選擇,切忌盲目使用。
(4)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藥品,不能將保健食品作為靈丹妙藥。
(5)食用保健食品應按標簽說明書的要求食用。
(6)保健食品不含全面的營養素,不能代替其它食品,要堅持正常飲食。
(7)不能食用超過所標示有效期和變質的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