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建平/文
2012年,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經濟增速明顯下滑的大背景下,全球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出現了新的進展。繼美國在2011年高調推動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談判,并誘導日本加入TPP談判后,日本與歐盟啟動了自貿區談判,中日韓、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談判也宣布啟動。而美歐自貿區談判在停滯十年后舊事重提,重新啟動談判,不僅對美歐雙方的經濟,而且對全球區域經濟合作格局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從美國金融危機到歐債危機,全球經濟進入了新一輪的深度調整時期。以美歐為代表的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復蘇緩慢,深層次的經濟矛盾和問題不斷涌現,失業率高啟,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操作捉襟見肘。與此相對照,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的作用不斷提升,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全球經濟格局正在發生質的變化。發展中經濟體的規模正在接近和即將超越發達經濟體。在這種形勢下,發達經濟體感受到了明顯的壓力,無論是從全球競爭的戰略層面,還是從解決國內矛盾和危機的戰術層面,都需要尋求新的解決方案,自由貿易區自然成為了一種戰略方案。
從全球看,每一次經濟危機都顯著推動了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這在東亞地區尤為明顯。今天,發達國家也正在順應這一趨勢。從全球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的發展進程看,多哈回合明顯遇阻,特別是發達經濟體對多哈回合失去了興趣。與此相對照,自由貿易協定蓬勃發展,成為推動全球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在金融危機后和經濟復蘇乏力時期,各國都在致力于尋求新的經濟增長動力,自由貿易協定已經成為一種有效的工具。特別是歐洲和美國,作為全球主要經濟體和全球兩大主要消費市場,在危機背景下,推進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有利于提振信心,有利于進一步推進二者之間貿易與投資關系,有利于歐美與發展中國家競爭,有利于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推動經濟復蘇。由于美歐自貿區會對其他國家產生貿易轉移效應,因此,發展中國家占領歐美市場的難度將明顯加大。從這個意義上講,美歐自貿區是美歐保持和提升全球競爭力的客觀需要。美歐自貿區反過來也將影響未來全球經濟格局。
到目前為止,歐盟的經濟一體化水平是全球最高的。歐盟已與東盟、韓國等亞洲國家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歐盟與印度、日本的自貿區協定也在談判進程中。美國則早在1994年就與加拿大、墨西哥組成北美自貿區,形成了共同市場,目前正在致力于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的談判。自由貿易區其實質是一個無壁壘共同產品市場,選擇地理位置臨近的國家構建自貿區,最基本的利益是拉近貿易距離,降低本國全球產品貿易成本;擴充本國所處地域共同市場規模,增強本地域市場全球區位優勢;為本地域關稅同盟、貨幣同盟等高層次區域經濟合作奠定基礎。

2013年2月26日,美國國務卿克里訪問德國,敦促美歐抓住難得機會,達成跨大西洋自由貿易區協議。圖為德國外長韋斯特韋勒(左)歡迎到訪的克里(右)。
第一,歐美自由貿易協定將推動構建21世紀新的國際貿易投資規則體系
。歐美自貿區有可能與歐日自貿區及TPP一起構筑21世紀新的國際貿易規則體系,從而實現發達國家在21世紀繼續主導全球貿易投資規則的格局。從美國高調入主TPP起,美國就提出要構筑全領域、無豁免的高標準FTA(自由貿易協定),并在知識產權保護、競爭中立性、國有企業規制、環保標準和勞工標準等問題上樹立新的標準體系。由于歐美在上述貿易投資相關議題領域的價值觀和發展趨向十分相近,在歐美自貿協定談判過程中,美歐極易一拍即合,從而使TPP談判與美歐FTA談判形成聯動效應。考慮到日本一方面宣布將加入TPP談判,另一方面已經開始與歐盟的自貿區談判,這就使發達經濟體之間走向經濟聯合的前景漸趨明朗,并很有可能大大推動其他國家和地區自貿協定的談判。發達國家所形成的協定,將成為21世紀新一代國際貿易投資規則體系的重要內容。第二,歐美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也將為大經濟體之間的FTA樹立樣板。
根據目前全球自貿協定的發展狀況,可建立一個“大國之間難成自貿區”的假說,這是因為國土規模大、經濟規模大的經濟體之間,諸如美國、歐盟、日本、俄羅斯、中國、印度、巴西等,相互之間要形成自貿區,由于利益關系復雜,影響范圍太大,較難推進自貿區建設。新加坡這樣的小國與中美歐都能簽訂自貿協定,原因在于其產業規模小,產業結構深層次矛盾不復雜,與大國談判容易達成共識。美歐作為全球最發達的兩個大經濟體,有望實現突破,邁出這一關鍵步伐。
歐美自貿協定談判,其在貿易條件、市場準入、國民待遇、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標準、勞工標準等各個方面如果能夠達成共識,很可能成為其他未有實質進展FTA談判的標桿,推動國際貿易投資規則體系的建設,對全球貿易投資會產生極為深遠影響。
從過去到現在,由于歷史、文化、經濟淵源,美歐之間始終擁有十分密切的經濟貿易投資關系,歐盟和美國互為對方最大貿易伙伴。1990年歐美共同發表《跨大西洋聯合聲明》后,雙方多次重申要推動經濟一體化,但實質性合作成果主要是少量貿易便利化措施。實際上,歐盟與美國在產業結構方面有一定互補性。歐洲有全球最好的奢侈品制造業、發達的金融業及高新技術產業。美國則在高新技術、金融服務等領域世界領先,雙方可通過簽訂自貿協定進一步加強合作。
2012年底奧巴馬連任后,雙方談判才有了重大突破。奧巴馬希望加強美歐經濟合作關系,特別是美歐作為服務業為主導的國家,應積極推動實施國際服務業協議(International Services Agreement)。而德國、英國等歐洲國家領袖也一直敦促奧巴馬加快推行美歐自由貿易協議。目前歐美雙方已預備聯合評估報告,并已在基本上達成共識,美歐雙方也已經同意成立專家小組,并努力消除目前的談判障礙。
在全球事務中,歐美始終是重要戰略伙伴。美歐開啟自貿協定談判,從效果上將形成北約的“經濟版”。鑒于美歐雙方目前經濟問題積重難返,特別是美國國內面臨巨大財政壓力,歐洲仍舊處于主權債務危機困境中,美歐自貿區談判重啟首先將提振美歐市場信心,中長期將推動經濟調整與復蘇。同時,美歐形成一體化市場能強化跨大西洋的政治與軍事聯盟,共同協調亞洲戰略。正如美國領導人所言,美國亞洲戰略并不是把重心從歐洲轉向亞洲,而是與歐洲一起把重心轉向亞洲??梢哉f,歐洲與美國在亞洲戰略上的高度一致性是其自貿談判的另一重要基礎。

歐盟鼓勵特色品種養牛,養牛場規模相對較小,因此美歐自貿區一旦達成,美國的大規模農場養牛將對歐盟市場形成不小沖擊。圖為美國加利福尼亞現代化養牛場。
此外,加拿大已經與歐盟基本完成了自貿區談判,將為美歐自貿區談判提供借鑒,減少障礙??紤]到目前TPP談判成員國家之間發展差距巨大,短期內難以判斷能否在2013年底出現重大突破。RCEP、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對于TPP的談判進程也構成了一定壓力。歐洲與美國發展水平相近,對于未來全球貿易投資規則的價值觀高度一致,相較于TPP談判,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知識產權等領域的談判相對難度低一些。在歐美共同核心利益推動下,美歐盟合作伙伴關系非常可靠,可以應對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的全球影響力。
雖然歐美FTA談判將消除貿易壁壘與促進經濟增長,但歐洲方面強調食品安全、轉基因作物種植,以及文化視聽服務是不可談判領域。美歐雙方都有各自關切的敏感產品,很容易發生貿易摩擦。歐美對農產品統一標準制定難度很大。如美國荷爾蒙牛肉、萊克多巴胺豬肉、氯漂洗雞肉及轉基因作物等,因不符歐盟健康標準,無法進入歐盟市場;而美國基于對瘋牛病的憂慮,禁止進口歐盟的牛肉、奶制品。受歐洲消費者較為苛刻的影響,歐盟對食品安全標準、轉基因作物種植等也有自己的定義與模式,尤其是法國在轉基因作物問題上態度堅決。如果將這些領域納入談判目標,將會給雙方談判造成巨大障礙。美國希望未來進一步打開歐盟農產品市場,不僅涉及降低出口關稅,還要解決動植物檢疫及衛生措施問題,而歐洲農民則憂慮其自身競爭力。歐盟的農場規模往往比美國同行小很多,還要承擔社會環境和動物福利要求,擔心市場開放后超市將充斥美國廉價農產品。以牛肉為例,美國大規模農場養牛,成本較低。歐盟,特別是法國,鼓勵特色品種養牛業,養牛場規模相對小成本高,政府補貼較多,面對美國牛肉競爭力相對較弱。牛肉市場將是美歐交鋒的重要領域。
到目前為止, 歐洲各成員國均未否定歐美進行全面自由貿易與投資協議談判的原則,但在談判即將開始之際成員國可發出自己的聲音??紤]到歐盟嚴格的動物健康與福利、環境及消費者利益等法規已經實施,這些法規不會因美歐自由貿易協定而改變。因此,農業將成為雙方FTA談判中最困難的領域之一。

[1] 即以東盟為主導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