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銘
[摘要]進入二十一世紀后,隨看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在建筑結構工程方面的研究也進一步的得到提高。基于原有的建筑結構技術基礎,專注于保證建筑結構安全質量,增強建筑結構的美感,通過合理設計達到建筑結構的人性化服務理念和最大利用空間,這些都是我國建筑工程著重關注和研究的內容。本文就分別從我國建筑結構工程的人才隊伍建設、安全質量保障、合理布局、地震影響、交流與合作這五個方面對其未來作了展望,以期本文能幫助我國建筑結構工程專業體系的完善,促進建筑結構工程理念的進步。
[關鍵詞]建筑結構工程 未來展望 分析與總結
[中圖分類號]U4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3)05-0200-01
根據我國建筑工程發展現狀來看,我國的建筑結構工程主要從事房屋建筑結構、地下建筑結構、橋梁結構設計、施工管理、監理、房地產開發工程和項目管理,以及建筑工程學科的教學、科研等工作。由此可以看出,建筑結構工程牽涉到我國民用住宅建設、城市地下排水工程建設、道路交通橋梁建設、工程管理經營工作、學術研究等各個方面,可以說建筑結構工程在建筑工程里是至關重要的,它是建筑工程的主體,需要建筑工程建設者和管理者共同重視這一問題,嚴格把關、認真研究、落實到位、檢查審驗。
1、建筑結構工程自身堅持發展的方面
1.1加強建筑結構工程安全質量
在居民住宅建筑的建造中,建筑結構工程關系到建筑整體安全質量的問題,這是首要問題,是對居住者安全放心居住的必要承諾。建筑結構的設計和實際建造,需要充分運用科學的結構理念、計算方法、合格建材來保證建筑結構的穩定性、安全性。科學的建筑結構設計理念,是基于科學理論和實際經驗,在建筑結構的設計上進行經驗總結、方法匯總、理念改進和創新,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保證建筑結構設計上的準確、科學;建筑結構的設計圖紙和實際建造過程中,要使用諸多專業化的計算公式和方法,從而使建筑結構的每一部分都能做到安全可靠、科學合理,所以強化建筑結構工程中計算方法的準確度和先進性,是今后建筑結構工程領域必須不斷學習、改進的內容;建筑結構工程所使用的建材也是影響建筑安全質量的重要因素,我們經常談及豆腐渣工程,說明現今建筑行業在建材的把關上還有所欠缺,總會出現因為各種貪污腐敗、省錢省料而出現的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的現象,所以說建筑結構工程中對建材的合格性檢驗是必須重點做好的工作。
1.2優化建筑結構的合理布局
不論是民用住房建筑、公用辦公建筑,還是道路橋梁建筑、地下排水通道建筑,都需要對其進行合理的布局設計、建造。在人用房屋建筑上,建筑結構設計師,要通過專業的結構設計眼光、想法,進行房屋結構的設計,合理安排建筑的內部空間,盡可能的做到建筑空間利用的最大化。當然,同時也要參照人們的實際需求進行設計、布局,兩方面結合的做到建筑結構優化。在道路橋梁建筑這一方面,一是要考慮到橋梁結構的穩定性、承重能力,二是要考慮到橋梁結構的實用性、外部結構構造,像很多地方在橋梁設計和建造上,都采用了高低層模式,在同一路線空間上,上下通行汽車和火車,做到了工程節約。在城市地下排水建筑結構的布局上,主要是對下水道的路線、空間進行設計和建造,盡可能的減少下水道的迂回擁堵缺陷,使城市的地下排水網正常順利的工作。
2、建筑結構工程人才培養、交流合作以及4.20雅安地震反思
2.1建筑結構工程人才隊伍建設
我國在建筑結構工程這方面的人才培養,主要還是在校教育的培養為基礎,建筑工程類專業院校和建筑工程專業單位對人才的培養目標如下: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需要,從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獲得工程師基本培訓,掌握扎實的數學和力學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具有建筑結構工程的項目規劃、設計、施工、監理、科研及管理能力,能適應房屋建筑結構、地下建筑結構、橋梁結構等領域的要求,具有較強的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綜合素質較高,工程實踐能力較強的高級專門人才。開設的主要課程有:高等數學、英語、畫法幾何及工程制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彈性力學、工程測量、工程地質、土力學與基礎工程、結構設計原理、有限元法應用、鋼結構、房屋結構工程、橋梁工程、道路工程、技術經濟學、建筑工程施工、高層建筑結構等。就業的方向是: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可到各工程設計研究單位、建筑企業、工程管理部門、對外工程承包公司、交通工程部門與房地產行業等單位工作。在我國今后的建筑結構工程中,對于打造具有專業化知識水平的建筑結構人才隊伍,應該放在建筑工程建設工作的顯要位置。
2.2建筑結構工程理念、方法、經驗的交流與合作
建筑結構工程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必須進一步加強建筑工程行業與行業間、學校教育研究間、國內與國外間的交流合作。建筑行業在建筑的實際建造過程中,積累了相當豐富的建筑結構方面的經驗和方式,因此有必要加強我國建筑行業間關于建筑結構方面的經驗交流和合作,不要因為經濟利益上的問題始終保守自己的技術和經驗,才能加速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在不同高校的建筑工程專業研究工作團隊間,必須要加強相互間的交流和合作,將各自的經驗和成果分享,互相學習和進步,從而完善我國建筑結構工程的理論體系;國內與國外在建筑理念和建筑風格上有很多不同之處,我國的建筑結構研究工作者,要注意中外建筑結構方面的學習和融合,壯大自身建筑結構方面的知識、理論基礎,創新出具有中國特色和實際建造的建筑結構模式。
2.3雅安地震后關于建筑結構工程的反思
2013年4月20日早8點,中國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造成眾多房屋倒塌,人員傷亡滲重。在這場自然災難中,我們發現蘆山縣老城區99%的房屋倒塌,但新建房屋相對保存完好,這是一個值得反思的問題。我們知道,自2008年“5.12”大地震發生后,國家對新建建筑的抗震要求明確規定,就是為了以防萬一。通過這場災難,我們的建筑結構工程研究專家們,應該更加積極努力的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和規劃建筑結構,可以向地震高發的日本在建筑結構方面進行學習和交流,盡可能的通過建筑結構的改良來減少不必要的人員傷亡。國家在統一規劃市縣以下建筑建設的工作中,需要明確提出建筑結構的設計要求和建造要求。在民用居住的房屋中,是否可以設計地震發生時,可以進行躲避的防震空間,這點想法是因為很多較高層的人在地震發生逃跑中,確實不知道躲在何處,為什么不能在家中就建造保留一個可避難的空間?希望我國的建筑結構研究者,重視這方面的問題,國家政策也對此大力支持,這樣的話,地震損失才能盡可能的減少。
3、總結
我國的建筑結構工程的發展方向,必須建立在保證安全質量的要求上,通過對建筑結構的合理布局,增加建筑空間的利用率。在建筑結構研究工作的人才隊伍建設上,要大力培養專業化人才,要積極對內對外交流合作。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要有統一的明文規定,要形成科學的建筑結構理論體系。相信做好以上幾點工作,我國建筑結構工程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能走的更平穩,發展的速度和效率也能大大提高,我國的建筑結構專業化人才也會越來越多。
參考文獻
[1]薛高社,關于建筑結構工程的安全性與耐久性的探討[c];河南省建筑業行業優秀論文集,2008
[2]胥傳喜,錢若軍,建筑結構工程的未來發展[J];河海科技進展,1992.(2)
[5]肖寒,徐勁,建筑結構工程事故的分析總結[JI_中外建筑,2003.(8)
[4]陳宗強,建筑結構工程技術領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C];貴州省科學技術優秀學術論文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