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懷山 董淑湛
[摘要]信息化是當今時代發展的主要特征之一,推進黨外代表人士數據庫建設,不斷完善黨外代表人士數據庫建設機制,加快黨外代表人士信息化管理的建設步伐,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對黨外代表人士的發現、培養、教育、任用、監督等環節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黨外代表人士;數據庫;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G25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3)05-0498-01
引言
2012年2月2日,中共中央頒發了《關于加強新形勢下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意見》(中發[201234號,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從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戰略高度、統一戰線服務科學發展和實現自身科學發展的的現實需要出發,充分認識到建設黨外代表人士數據庫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高度抓好《意見》精神落實上來。
一、黨外代表人士數據庫建設的重要性
1.推進黨外代表人士管理模式的信息似工程,是統戰工作適應時代發展,創新工作方式的必然要求。
隨著社會多元化的發展,黨外代表人士隊伍不斷壯大和迅猛發展,涉及范圍廣,主要包括民主黨派代表人士、無黨派代表人士、黨外知識分子、宗教界人士、非公經濟代表人士、港澳臺代表人士等。
在此情況下,憑主觀印象和傳統的統戰工作模式無法支撐統一戰線現勢工作,我們無法用主觀的管理模式來管理這么龐大的黨外代表人士隊伍,以實現黨外人才的客觀管理,黨外代表人士作為國家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任務的中堅力量,作用重大。
黨外代表人士數據庫建設是統戰部門管理統戰人物、黨外人才的長期的基礎性工程,是統戰部門、組織部門客觀提取黨外人士信息的基礎科技支撐平臺,有利于各級黨委統戰部門在黨外代表人士的發現、培養、任用、管理、監督等環節提供科學的、準確的、客觀的決策。
2.推進黨外代表人士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工程,是利用新科技革命成果,建立現代化黨外代表人士管理工作平臺的必然要求。
管理好、利用好黨外代表人士是一項巨大的數據工程。他們人數眾多,分布范圍寬廣,結構層次多樣,聯系廣泛。只有建立科學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才能科學服務于國家“十二五”規劃建設,才能有利于國家經濟健康穩定快速發展,才能為2020年底實現全民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只有切實加強黨外代表人士數據庫建設,真抓實干,管理好、利用好黨外干部和黨外人才,才能有利于鞏固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增強黨在全社會的影響力和凝聚力;才能有利于充分挖掘和整合人才資源,凝聚起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巨大力量;才能有利于密切黨群關系,促進安定團結,維護社會穩定。這也是落實中發[2012]4號文件精神的重要舉措。
二、黨外代表人士數據庫建設的緊迫性
1.黨外代表人士數據庫建設是黨外代表人士發現環節上發揮科學服務作用的急需。
黨外代表人士隊伍的建設,人才發現是一個重要環節。黨外代表人士分布在企業、教學、科研醫療、環保、航天、航空、能源等各個重要領域,我們要不斷地把黨外人士的大量信息采集入庫,通過黨外代表人士的評價體系不斷發現人才,使黨外代表人士數據庫在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為黨委發現人才提供第一手資料,使黨外代表人士管理更具科學性,更好地服務于統一戰線工作。
2.黨外代表人士數據庫建設是黨外代表人士教育培養環節上發揮科學服務作用的急需。
《2010 2020年黨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訓改革和發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是中國首個黨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訓的專門綱要,體現了中共對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重視,標志著中共對這一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在統一戰線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更重要的迫在眉睫的是《綱要》精神的落實,那就是通過數據庫手段跟蹤培養黨外領導干部,根據《綱要》的重要性和指示性,通過建立黨外代表人士數據庫,對黨外代表人士的培訓情況著實跟蹤,這對于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都具有深遠的影響。
3.黨外代表人士數據庫建設是黨外代表人士任用環節上發揮科學服務作用的急需。
黨外代表人士的舉薦和任用,是黨外人士工作中的重要一環,是統戰工作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對黨委統戰部門來講,舉薦人才是手段,促進人才的安排使用才是目的。因此,建立黨外代表人士數據庫為黨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實職安排和社會安排在使用上發揮科學服務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小結
黨外代表人士數據庫建設不僅能為考察、選拔、安排黨外代表人士提供重要依據,而且能為研究制定新時期統戰工作的方針、政策提供重要佐證,同時對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研究中國政體科學的發展模式,提供科學的決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可持續發展保證。
建設黨外代表人士數據庫的最終目標是“五個形成”、“一個決策”,即:形成一套黨外代表人士各領域工作的人物信息管理標準體系;形成一個權威、動態實時、安全可靠的黨外代表人士數據庫;形成一套統一規范、便利工作的黨外代表人士信息采集和報送體系;形成一個標準、公平的人物綜合評價體系;形成一套科學的、以人為本的人事安排系統體系。實現最終目標即為統戰部門發展、使用黨外代表人士的長期工作任務提供科學決策。
參考文獻
[1]李超.“黨外代表人士”概念辨析,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12年第5期
[2]王艷玲.淺談高校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現代情報,2007.6
[3]牛博.探討計算機數據庫的管理技術,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3
[4]劉力鋼;袁少鋒;高英當代人力資源的科學管理模式研究,科學管理研究,2009.8
[5]楊文娟.東營市黨外人才資源開發研究,中國石油大學,2010.11
[6]廖統宣.著力推進黨外干部的政治和實職安排,共產黨員,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