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 溫俊濤
[摘要]當今以耗竭資源與損害生態環境為代價的、掠奪自然的發展道路,危及了人類的生存與發辰筆者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給水工環地質工作提出了新思路。
[關鍵詞]水工環;地質勘探,問題,技術
[中圖分類號]P53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3)05-0251-01
1、河南水工環勘測現狀分析
多年來,我省地質找礦事業始終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近年來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進,為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形勢在發展,情況在變化,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日趨成熟,給各行各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課題。通過調查分析,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高新技術在水工環工作中的應用很差。不論是野外調查、室內實驗,缺乏系統的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大大的制約了水平的提高,成為創新的阻力;
(2)研究方向不穩定,缺乏長期考慮,多為短期行為,這與整體上的科研管理機制有關,一項工作很難較深入地、持續的搞下去,往往抓一下,就停一下,對問題不能逐步深化,系統的搞,所以就不可能有新的認識,科學的積累,急功近利,最終不可能產生有分量的成果;
(3)年青的科技人員中較多的忽視野外工作,基礎地質的基礎和經驗嚴重不足,缺乏深入扎實的野外工作,影響了自身水平的提高,也出不了高質量成果,久之,科研人員整體素質水平逐步下降;
(4)創新的力度、能力薄弱、不足,工作方法守舊,長期處于僅僅是跟蹤狀態。
(5)長久以來,在開展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中,未能對環境與資源開采前景進行客觀、合理的評價,由于更加重視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而忽視了對環境的保護,因此我省的礦山環境的惡化趨勢較為明顯,生態平衡失調、土地植被破壞等問題日益突出,從而引起了地面塌陷、泥石流等次生地質災害,國內整體的地質環境前景堪憂。
作為從事水工環科技創新領域的國家非營利科研機構,我們也深刻認識到當前存在的一些問題,諸如,水工環地質工作觀念滯后,促進科研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的意識不強;人才隊伍建設成效不明顯,領軍人才缺乏,人才結構不合理,優秀科研團隊建設急需加強;科技成果的社會影響和應用效果不突出,科技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符合現代科研院所制度要求的新機制尚不健全;制度的執行力有待提高;抓中心工作的精力不足,工作作風有待進一步提高等。帶著這些問題,通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地深入開展地質找礦改革發展大討論,就變得十分及時和必要。經過調查研究,提出建議和措施。
2、解決問題的技術與措施
2.1必須加強區域性研究,培養區域性問題的專家人才
我國是個地質條件復雜,自然環境差別較大,國土遼闊的國家。有許多各有特點的自然區域,這些不同的區域都有其特有的水、工、環問題和與地區自然地質條件密切相關的經濟建設問題。對這些區域性問題的不斷深入系統的研究工作,不僅對地區的發展建設有著長遠的影響,而且還可以培養出幾代地區性專家來。這樣對我國整個國土研究水平逐步提高到先進水平,成為世界同類的典范,走向前沿。
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十分重要。人才是保障實現水工環科技現代化的最大地、最根本的問題,也就是說,隊伍的建設問題是第一位的問題。沒有能打硬仗的隊伍,如何能攻戰制高點。所以長遠規劃,首先要考慮的應是如何規劃好培養人才和培養什么樣的人才。
2.2是繼續加強科技創新基礎平臺建設
完善野外調查裝備體系,收集研究第一手資料,指導找礦工作。完善衡水及正定野外試驗、重點地區地下水觀測、大氣降水同位素等基礎平臺建設,加強環境同位素、地下水有機污染等實驗室條件與測試技術方法研究,提高裝備使用效率,不斷提升測試實驗、野外觀測、信息化等科研支撐能力,推進業務工作流程信息化,形成水工環領域信息系統架構,論證準備區域含水層大規模并行模擬計算環境,打通基于網絡信息的社會服務主渠道。
2.3是切實抓好重大地質調查成果梳理
全力做好《全國地下水資源及其環境問題調查評價》、《全國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全國主要城市地質環境綜合評價》等項目的成果集成,加強成果的轉化應用,做好技術支撐服務工作,提升影響力,創造更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同時把《河套平原地下水資源及其環境問題調查評價》合作項目作為拉上主戰場的首次實戰,高度重視,全面保障,抓好開局。
2.4是編制“十二五”規劃,強化項目申報
充分發揮院士和科研團隊優勢,組織專門力量,集中申報973、863、科技支撐、重點基金等科研項目,力爭落實《華北平原地下水演變與調控》等1-2個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進一步拓展社會項目服務領域,更加主動地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提高科技創新和支撐地質找礦重大突破能力。扎實開展“抓作風、提效率、促成果”主題活動,結合河北省干部作風建設年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提高效率、促進成果,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以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大力推進作風建設,靠制度提高工作執行力。
同時,大家還結合水工環事業的內外部環境和專業工作特點,特別是由于部門職能交叉導致的水文地質工作處于定位環境的不利因素、擴大地質工作服務領域的新要求、水工環工作自身發展規律反映出的創新突破新形勢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座談交流。
2.5對環境地質、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綜合考察
(1)開展水文地質勘察工作的重點
隨著整個社會人口的不斷增多,對用水的需求越來越大,如果水文地質環境惡化,地下水生平平衡遭到破壞,那么人們的生活將受到嚴重影響,因此,在進行水文地質的勘察工作時,須對地下水的埋藏條件、當地主要水層的富水程度進行仔細勘察,對地下水水源的分布位置、地下水附屬區域范圍進行仔細計算和評價,勘察共工作還需對地下水開發利用的主要條件、水源開采后對當地的地質環境存在何種影響進行全方位的預測。
(2)環境地質的勘察重點
隨著近年來生態環境的惡化趨勢越來越嚴重、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在勘察中應對區域環境的質量做出整體的開發趨勢預測與綜合評價,對重點防護地區加強環境地質的調查,避免在生態環境脆弱的地區進行開發或建設。
(3)開展工程地質勘察工作的重點
工程地質勘察工作對后期展開工程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工程地質勘察工作的特點在于危險n生較強、地址問題隱蔽n生較強,區域內的滑坡、泥石流、地震等都會對工程的安全建設和安全使用產生影響,工程地質勘察工作的重要意義也正在與此,在勘察過程中,應抓住重點進行勘察,如對區域內的地質構造特點,地震活動情況、活動構造等加強勘察,準確而客觀地評價當地地殼的穩定性,還要勘察區域巖土的巖性、地殼時代、巖土的成因等工程地質的特性,準確劃分工程地質的類型,對地基穩定性做出準確評價。
3、結束語
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人類活動更加頻繁,地質勘察為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水工環勘察工作的展開,滿足了目前國家經濟建設的客觀要求,也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依據和實踐基礎。相關部門應及時總結水工環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重、難點問題,及時制定相應的解決對策,保證勘察工作的順利展開。
誠然,只有通過行業內外的地質找礦改革發展大討論來進一步轉變觀念,讓思想碰撞,智慧交融,經驗匯通,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尋找新的、好的辦法,才能真正實現地質找礦大突破。我們期待的是思想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讓地質找礦工作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發揮真真切切的作用,從而促進水工環地質工作協調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