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倩
[摘要]學校信息化建設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影響因素很多,但學校管理者特別是校長的信息化領導力是關鍵。本文從校長信息意識與態度、信息化知識與技能、信息化管理水平、學校的信息化投入、信息化制度、信息化文化等六個維度入手,分析農村中小學校長信息化領導力現狀,并根據其存在的問題,提出進一步提升農村校長信息化領導力的建議。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校長;信息化領導力;調查思考
[中圖分類號]G2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3)05-0281-02
一、信息化領導力在學校信息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教育的信息化進程也被快速推進,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使得學校在課程、教學、管理、文化建設等方面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教育信息化實現學校跨越式發展,已經成為現代學校發展的必然選擇。西北欠發達地區由于該地區特殊的環境、經濟及教育條件,使得學校教育質量相對落后,辦學水平普遍不高。農村中小學校長應充分認識到學校信息化建設對推進學校改革和發展,實現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的重要作用。
本文通過對甘肅省Y縣部分農村中小學教師和校長的問卷與訪談,分別從校長信息技術意識與態度、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信息技術整合與應用、信息技術規劃與評估及等方面,對西北欠發達地區農村中小學校長的信息化領導力進行了調查分析,試圖了解該地區的農村中小學校長的信息化領導力的現狀,以期有針對性的提出提升農村中小學校長領導力的對策建議,為推進西北農村中小學信息化建設與發展提供借鑒。
二、現狀調查與分析
(一)農村中小學校長信息化領導態度與行為存在一定的偏差
觀念決定行為,校長只有在思想觀念上認識到信息化建設對學校教育管理質量提升的重要作用,才能在其管理行為上有效推進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對“您認為信息化教育與管理對農村學校發展的作用”這一問題的統計表明,82.1%的校長都認為信息化建設與應用對農村學校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可見,對信息化建設對學校發展的作用普遍持肯定和認同的態度。然而,當問及是否能夠用信息化手段和資源來管理學校、進行課程資源開發、進行教育教學整合時,校長笑著說:“沒有考慮過,覺得現代化的東西離我們太遠,學校能有電腦用就不錯了。”這說明農村中小學校長和教師在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態度與行為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不一致。
(二)農村中小學校長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有待提高
農村學校校長的信息技術知識與能力是其信息化領導力的基礎,校長自身的信息化素養即知識、技能與能力是體現其信息化領導力的必要條件。調查顯示,多數校長只是簡單的用于處理文字信息,上網瀏覽網頁等,許多校長表示沒有其他方面的用途。究其原因,有的校長說是由于自身年齡大,對信息化這方面不感興趣,覺得這是年輕人的事情;有的校長說上級沒有相關的技術方面的培訓,就自己的這點知識還是自學的。可見農村學校校長的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是十分匱乏的。
(三)信息化建設資金投入不足
信息化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資金缺乏更是令西北欠發達地區農村中小學校長頭疼的大難題。調查中,多數學校的校長認為資金是政府和教育部門的事情,“等”、“靠”、“要”的思想嚴重。75.7%的學校信息化建設資金來源不確定,東拼西湊;可見,資金來源和使用問題是困擾校長的一大難題,也是阻礙農村地區學校信息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四)學校信息化規章制度不夠健全
健全的制度是有效管理的必要條件。調查發現很多學校其制度往往不是很健全,即使有相應的制度,執行力也不是很強,一定程度影響了學校信息化建設與實施。在問及教師“您所在學校有無健全的信息化規章制度”這一問題時,被調查的教師中18%的選擇“不清楚“,15%選擇“沒有”,47%的選擇“有,但形同虛設”,可見大多數農村學校信息化規章制度是不健全的。
(五)缺乏創設學校信息文化的能力
校長創設學校信息化文化氖圍應該體現在,通過制定與執行各項保障信息化建設的規章制度、組織各類信息化應用的活動和考評、對做出成績的師生給予表彰獎勵等來體現。實際調查中,對構建學校的信息文化這一理念,僅有兩所學校的校長表示比較明確,其余學校的校長則表示沒想過、不知道具體怎樣操作。通過訪談得知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是欠缺創設學校信息化氖圍的能力,不知道怎樣去引領。
三、對策建議
(一)促進農村中小學校長信息化態度與行為的一致性
首先,教育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信息技術在提高教育質量及實施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制定相應的政策或獎勵機制及考核和評價制度,支持和鼓勵學校管理者積極推進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其次,提供機會和條件,使校長直接體驗教育信息化的成果,使他們切實感受到現代信息技術給學校管理、課程實施、教學手段與方法以及教學模式帶來的深刻變化,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的巨大作用。這樣既可以使學校長已經形成的積極的教育信息技術態度得到鞏固,又可以使其教育技術行為得以落實和強化。
(二)提高農村中小學校長信息知識和技術能力
首先,應當通過多種渠道強化校長的信息化意識,使其真正認識信息化建設對學校發展的價值和意義,從而產生強烈的學習提高信息知識和技術能力需求和愿望。其次,為廣大校長提供學習和掌握信息知識和技術培訓和支持。再次,提供同行交流學習的平臺。特別是對一些信息化建設與發展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的學校,應讓其充分宣傳和展示學校的經驗和成果,為更多的校長提供多種學習和借鑒的機會。
(三)形成規范合理的信息化應用與發展機制,增強約束力和執行力
制度與文化管理是管理之魂。當學校信息化規劃、目標、愿景制定后,接下來就是要通過制度來保障信息化目標任務的有效實施與運行。農村中小學校長應在現有的條件下,努力建立一套成果共享、責任共擔、覆蓋全員的信息化管理機制。如建立各級干部信息化分級負責制、建立信息技術教師技術服務承包制、管理和教育教學信息運用與效果的評價獎勵機制等,讓學校的全體成員擔負起學校信息化管理應用職責,使學校信息化的建設、管理、應用,向著更為科學與規范的方向邁進。
(四)提高獲得社會支持能力,拓寬信息化建設資金來源
西北地區農村學校辦學辦學條件相對較差,經費普遍不足,地方財政難以滿足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需要,面對相關的政策支持和發展機遇,校長應該走出校門,跨進社區,融入社會,走向媒體,努力提高爭取社會支持的能力,積極尋找多種渠道來獲得信息化經費投入,促進學校的信息化建設與發展。
(五)提高營造學校信息化文化氖圍的能力
文化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在學校層面上,校長要有營造學校信息文化的意識,并通過規劃建設、制度保障、支持引導、行為表率、交流溝通等彰顯出來,從而營造一個學校信息文化建設的良好氛圍。校長要鼓勵教師進行合作學習、信息資源共享、經驗交流的創新工作的文化環境,使教師以一種開放的、積極參與的、不斷創新的心態參與到教學革新活動中來,進行卓有成效的教學創新工作而形成良好的風氣。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孫禎祥.校長信息化領導力的構成與模型[J]現代遠距離教育,200.2
[3]伍海燕:學校校長教育信息化領導力研究[J].中國信息界,2010年第11期
[4]王佑鎂,面向基礎教育信息化的校長信息素養差異及結構模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6(11)
[5]祝智庭,顧小清.突破應用瓶頸,關注教育效益: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問題與對策[N].中國教育報,2006/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