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摘要]基于地域文化特色開展地方文獻館藏建設,為地方文化建設提供專題文獻服務,越來越為公共圖書館所重視。文章在分析地方文獻與地域文化密切關系的基礎上,提出公共圖書館基于地域文化特色開展地方文獻收集和館藏建設的策略。
[關鍵詞]地方文獻;館藏建設;公共圖書館;地域文化特色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3)02—0409—02
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地域范圍內的符號文化,是不同地域文化差異性的重要標志,是現代意義上的“城市名片”。塑造“城市名片”,弘揚地域文化特色,增強城市競爭力,推進文化強市戰略,是當今中國城市文化建設的熱門課題。地方文獻是指與本地方相關的一切資料,具有鮮明的地方性,涵蓋了地域文化的方方面面。公共圖書館基于地域文化特色開展地方文獻的收集和館藏建設,為城市文化研究和建設提供專題文獻服務,不僅適應當今城市發展需求、弘揚地域特色文化,還有利于促進地方文獻工作科學有效開展。
1地方文獻與地域文化的密切關系
地方文獻是指與本地方相關的一切資料,一般包括三大部分:地方史料、地方人士著作、地方出版物。地方史料是關于本地方的一切情況的記載,取決于著作內容的地方特點;地方人士著作是關于本地方知名人士、勞模、烈士以及與本地方建設有關的各地方重要人士,他們的著作、手跡、紀念文學等也包含在內;地方出版物是指本地方雕印、出版的文獻資料。地方文獻記載和反映地方的歷史發展、學術思想、特色文化、風俗習慣、典章節慶、民間藝術等,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能夠為本地域特色文化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發展提供較為全面的參考文獻和信息資源。
地域文化,從抽象概念來講,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特定人群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模式;而不同地域內人們的行為和思維模式不同,便導致了地域文化的差異性,也就有了地域特色文化。從具體內容來看,地域文化包涵三個層次:物質層面的、制度層面的、哲學層面的。物質層面的文化包括特定地域的語言、飲食、建筑、服飾、器物等;制度層面的文化包括特定地域的風俗、禮儀、制度、宗教、藝術等;哲學層面的文化則指特定地域人們的價值取向、群體人格、審美情趣等。地域文化特色是特定地域的符號文化,是不同地域文化差異性的重要標志,是現代意義上的“城市名片”。
由上述基本定義和分析可見,地方文獻和地域文化具有一個鮮明的共性:地方性。基于共同的地域范圍,兩者之間存在著緊密關系。地方文獻收錄的資料,是與本地方一切情況相關的,涵蓋地域文化的各個層面,不僅記載本地方的飲食、建筑、服飾、器物、風俗、禮儀、制度、宗教、藝術等具體的符號文化,還為這些符號文化背后的“地方n生”和“民族性”的深層文化研究提供基本的參考資料。地域文化特色是由特定區域的地理環境、社會生產生活方式以及歷史文化傳統所決定的,它具有歷史發展上的傳承n生和文化外觀上的獨特性。研究地域文化特色,對特定地域社會發展理論與實踐探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公共圖書館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地方文獻收集
地方文獻收集是地方文獻館藏建設的基礎和前提。基于地域文化的地方文獻內容廣泛、載體多樣,需要建立系統、有序的收集策略。公共圖書館收集地方文獻的重要步驟有二:一是定義文獻收集的主題與范圍;二是確立有效的收集途徑與方法。基于地域文化特色進行地方文獻收集,同樣需要依兩大步驟展開工作。
2.1基于地域文化特色定義地方文獻收集主題與范圍
基于地域文化特色定義地方文獻收集主題,應當圍繞各個地域文化特色,對設立相應主題的必要性、合理性、實用性展開科學分析。在必要的情況下,對于重要主題需建立相應的特色館藏。重要的主題一般包括地方名勝、名人、名產和名俗等,每一個著名的地方特色都有可能成為特色館藏專題。地方公共圖書館作為地方公共文化服務系統的重要一員,對本地域的文化特色、城市文化建設重點都有很好的把握,為合理定義地方文獻收集主題打下基礎。
公共圖書館基于地域文化特色定義地方文獻收集范圍,應從整體著手,先界定文獻內容,再細分文獻類型,力求分類清晰、內容全面。從整體內容分析,地域文化包括三個層次:物質層面的、制度層面的、哲學層面的。物質層面的地域文化包括本地域的語言、飲食、建筑、服飾、器物等;制度層面的地域文化包括本地域的風俗、禮儀、制度、宗教、藝術等;哲學層面的地域文化包括本地域人們的價值取向、群體人格、審美情趣等。凡是涉及上述內容的地方文獻,都應當納入收集范圍。從文獻類型看,地方文獻應當收錄各種類型的資料,包括專著、期刊、報紙、方志、年鑒、政府出版物、學位論文、手冊、百科全書、報告、會議文獻、專利文獻、技術標準與規范、產品樣本和說明書、技術檔案、地理圖譜、手稿、筆記、信札等。
2.2基于地域文化特色探求相應的地方文獻搜集途徑
基于地域文化特色所定義的地方文獻收集主題和范圍,是確立文獻搜集途徑的基本依據。不同主題和范圍的地方文獻的來源有所差異,為探求有效的搜集途徑,我們需要對具體的主題進行具體分析。從學術角度講,每一個主題或地域文化特色都可以定義一個相對獨立的研究領域。我們可以針對該研究領域進行初步分析,了解該領域文獻的主要來源。一般分兩大方面展開分析:正式出版的文獻、非正式出版及未出版的資料。針對正式出版的文獻,通過了解該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研究機構等,可以較為容易地把握這些文獻的來源和搜集途徑。對于非正式出版及未出版的資料,則需要針對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可見,對于非正式出版和未出版的材料搜集是更為困難的,這類資料的不易獲得性也令它們更加珍貴和具備參考價值。本地公共圖書館在獲取此類資料方面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在搜集和保護這些資料上也宿負重任。公共圖書館開展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地方文獻搜集工作,理應加強這一方面的投入,開展對地域文化特色的深入研究,探求有效的文獻搜集途徑,力求建立獨具特色的館藏,而不是僅僅收藏一些容易獲得正式出版物,欠缺地方特色及獨特價值。
3公共圖書館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地方文獻館藏體系建設
科學地建立地方文獻館藏體系,便于有效地保存、整理和開發地方文獻,提高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服務工作的效率,更好地發揮地方文獻為社會發展和文化建設的服務作用。不同地域公共圖書館的地方文獻組成存在差異,相應的館藏體系構建也因館而異。基于地域文化特色建設館藏體系,科學設置特色館藏專題,將有效提高地方文獻信息服務質量。
3.1基于地域文化特色搭建地方文獻館藏體系
搭建館藏體系,應當遵循由整體到部分的原則,首先確立館藏的主體框架,然后確定框架內部的細化與分類原則。從涉及的地域文化內容上看,地方文獻館藏的主體可劃分為兩大部分:普通地方文獻和專題地方文獻。如前文所述,專題地方文獻是由各地域的文化特色所決定的。與一般的館藏文獻相比,地方文獻整體中包含更多的特色專題館藏,不能一概而論地按照《中國圖書館分類法》(以下簡稱“中圖法”)進行整體分類、編目和排架。對于具備一定規模的的地方文獻專題(這里“規模”大小的界定,由各館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一般建議設立特色館藏,建立專架,設專人管理。特色館藏的分類和編目仍然遵循中圖法,但是其排架是獨立的,不與其他地方文獻相混合。對于普通的地方文獻,其分類、編目、排架與管理可按照傳統的圖書館館藏規則開展工作。
在設立的地方文獻主體框架內,文獻資料的分類一般依照中圖法進行。然而,基于地域文化表現形式的多樣性,地方文獻資料的載體形式呈現多樣化。如何對這些不同的載體形式進行管理和分類呢?這種細分也應當從屬于主體框架,區分普通地方文獻和專題地方文獻。將這些資料中屬于專題地方文獻館藏的部分歸入專架,在專架內部,將不同的載體類型加以區分。對于普通地方文獻的多種載體,也按照載體類型進行分類排架。在各載體類型中,仍依照中圖法進行分類和編目。為充分利用豐富多彩的文獻形式,公共圖書館可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創新服務方式。
3.2圍繞地域文化特色建立地方文獻多媒體數據庫
地域文化的表現形式多樣,僅僅依靠傳統的實體館藏無法得到全面的詮釋。地方文獻多媒體數據庫可從多角度介紹和展現地域文化特色,不僅為學者們提供了更為便捷的信息搜索和獲取途徑,也為廣大市民搭建了一個文化欣賞的平臺。圍繞地域文化特色建立地方文獻多媒體數據庫的基本流程有:第一,進行市場調查、科學論證,選擇利用率高、用戶需求大、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本館館藏特色的專題文獻資源進行數字化,有效避免重復建設和浪費;第二,掌握待數字化資源的數量、分布、品質、版權狀況等具體信息,提出資源數字化及素材收集與處理的實施方案。第三,參考相關的數字圖書館建設標準,選擇科學的信息資源建設標準規范,選擇適用的、成熟的、可擴展性好的技術;第四,將整理并編輯好的素材入庫,通過智能軟件或人工方式提取元數據,進行內容標引,建立統一完善的后臺數據庫;第五,設計發布內容的服務界面或載體形式,提供相應的查詢與使用工具,建立強大、簡單陜捷的檢索系統和友好的用戶界面。
地方文獻多媒體數據庫建設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方便、快捷、全面的地方文獻信息服務。在制定數字資源的加工標準時,應當遵循通用性、開放性和實用性的原則來進行。通用性是指特色數據庫建設遵循的標準與規范應當與本館其他數字館藏相統一,而不是讓特色數據庫成為一個專用的系統。開放性是指在制定標準時要堅持開放原則,有利于把其他信息資源吸收進來,更能夠經受技術的變遷和時間的考驗。實用性是在數據庫資源的加工和提供使用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以用戶實際需求為導向,最大限度發揮信息資源的價值。在地方文獻多媒體數據庫的建設上,根據讀者需要,實現地方文獻數字資源的有機重組,深化地方文獻服務,發掘城市文化傳承的亮點,為弘揚和傳播地域文化特色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喬好勤.地方文獻的范圍及其界定原則[J].圖書館論壇,2007,27(8):86-90.
[2]張風琦.“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徑探析[J].浙江社會科學,2008,(4):63-66
[3]樓晶.地市級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策略研究——蘇州、寧波、汕頭、佛山圖書館比較[J]圖書館論壇,201 2,32(5):74-77.
[4]陳寶昀.公共圖書館地方特色數據庫建設的原則與流榭[J]_圖書館學刊,2012,(11):47-49
[5]王燦榮.公共圖書館基于“城市記憶”的地方文獻建設策略[Jl_現代情報,2012,32(12):137-139.
[8]單元誠.地方文獻專題數據庫建設及網絡應用模式——以南京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學刊,2012,(11):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