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燕
[摘要]根據《新課程標準》關于課程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理念,教學的教材建設應該由國家統編教材、地區教材和校本教材共同組成,其中校本教材的開發建設是由各學校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組織編寫。那么如何界定校本課程的地位是編寫的關鍵,因為這是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和總體思路之所在。現行國家統編教材的編寫既提供了指導思路,也為校本課程的建設留下了足夠的空間。
[關鍵詞]校本課程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7(a)-0213-01
1.校本課程在教學中的定位
現行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的三級管理的課程政策,使學校不再僅僅是課程的執行者,而是真正成為課程改革的主人。今天我們進行的課程建設是在現代學校制度背景下,在課改實踐過程中,以開展課程開發與實施為基礎的、以教師隊伍的發展為著眼點的、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最終目的,從而更好地促進學校內涵發展。
2.校本課程建設的宗旨:
創造適合并服務于學生發展的課程,確立課程的服務意識。主動服務于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主動服務于學生良好品德的養成、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學生成長,滿足社會需求,發揮學校教育在社會發展中的能動作用。
我校課程包含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三者有機整合。在開設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基礎上,學校通過校本課程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進行再開發。我們明確了“基礎課程+校本課程”的整體規劃原則,并努力提高教師的課程執行力。
3.努力完善課程結構
校本課程是學校辦學理念的載體。在體現校本課程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培養目標一致性的前提下,根據學校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資源狀況,設置了可供學生選擇、靈活安排的課程,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求。以選用和改編為基本方式,在語文、數學、英語、科技、藝術、體育、德育等課程中發現最能體現學校特色,能適應本校學生不同發展需要的課程題材,發掘相應的課程資源,設計有創意的課程主題和課程單元,在國家課程計劃給學校留出的空間內對校本課程進行自主開發。
4.強化校本課程開發,發展學生個性
4.1我們探索了以“科普環保特色”、“社團文化”、“科學主題月活動”為領域,將教育與生活融為一體的拓展校本課程,以此來發展學生的活動能力、合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的拓展型課程建設主要分為自主拓展和限定拓展兩個部分。限定拓展內容主要是為學生開設專題教育、社區實踐、學校文化活動等,自主拓展主要通過菜單式來呈現由學生自主選擇,一方面我們結合教師特長開設社團活動,另一方面還是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開展社團活動。我們希望通過全體教師共同努力,能夠開發和使用更好的課程資源,為學生培養興趣,陶冶情操,構建健康人格而打下堅實的基礎。
4.2我們積極探索以“參與、體驗、實踐和創新”為重點的體驗型實踐課程。我們注重課程的長效性和過程性,引導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社會、家庭和學校生活,讓現實磨練學生,感悟人生的探究,以實驗創新、自主管理、社會實踐、主題節活動等多途徑形成和完善課程內涵。例如:學校以《珍惜生命教育學習實踐活動》項目為引領,從“生命安全教育”、“生命情感體驗活動”、“生命成長實踐活動”三個角度設計開發了活動方案,引導學會自我保護、能快樂安全地度過每一天,為教師開展生命教育實踐活動提供了可選擇的活動菜單。又如:我們按年級高低依次設計了體驗活動課程,如;“一年級學習準備期展示”、“二年級入隊儀式”、“三年級十歲生日”、“四、五年級擁抱自然活動”、“六年級畢業典禮”。目前,我們準備對學生行為養成和思想教育中繁多的操作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帶領教師開展以“五愛五會”為教育主題的研究與實踐。
5.實施校本課程的難點:
1、我們覺得校本課程資源開發方面的指導性資料嚴重匱乏。2、在校本課程的研究和實施過程中,師資力量的不足和師資水平有待提高。3、采用怎樣行之有效的評價方式、方法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促進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和發展。
在校本課程的研究和實施過程中,教師普遍感到壓力很大。原因有多方面的,有知識缺陷方面的,有精力透支方面的,教師的主動性未能發自內心地體現。采用怎樣行之有效的評價方式方法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促進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和發展,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6.實施中的思考與建議:
1、基層學校需要專家團的引領。2、學校課程建設是一個學習、探索、創新、不斷改進的過程,需要校長、教師在課程與教學方面的理解、合作、交流。3、教師是課程建設的核心力量,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師素養,調動他們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研究、實施,決定著課程實施的成敗。4、基層學校在人力資源、經費資源很有限的情況下,必須有專項制度、經費保障。
我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才能進一步有效激發和提高老師們課程開發的意識和能力。一是建立培訓機制,提供學習、交流平臺,提升課程理念使他們明確目標程序,有利于搞好課程開發。二是營造和諧、民主的氛圍,使教師團隊充滿人文智慧和人文關懷,充分發揮集體智慧,鼓勵教師積極主動參與校本課程實踐中來,并在實踐中主動改進教學方式,規范課程實施。三是強化課程管理,搞好教學評價,鼓勵勇于改革,創新的優秀教師,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四是學校領導要及時肯定他們的工作,當好參謀,幫助他們調整思路,和他們一起分析遇到的問題,從而樹立信心,盡力保證課程建設的順利實施。
考試·教研版2013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