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景蘭
[摘要]新課改的指導思想就是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教師教學效益,提高學生學習效益。課堂學習方式轉變就能實現以上兩個目標。本文通過一節觀摩課,認真反思教學,及時總結經驗。
[關鍵詞]高中數學 新課程 觀摩課 反思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7(a)-0214-01
2010年秋季,我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已全面實施,在此之后,已經使用了幾十年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將漸漸淡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為了更好地進行新課程教育改革,擴大教育成果,酒泉市在市教研室的組織領導下,進行了全市高中數學新課程觀摩課。這次觀摩課展示了新課堂、體現了教學新理念、煥發了新活力。同時,我也感慨萬分:在我們高中數學教學同樣可以上好精彩且成功的新課改課。下面談談我的體會。
1.觀摩課的特色
楊老師抽的題目是:“空間幾何體的結構特征”,上課前認真備課,發揮集體智慧,進行集體備課。依照高中數學課程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學習數學的方式,楊老師為學生設計了新穎獨特的活動。
活動一:學生和老師一同制作空間幾何體模型。
把準備好的竹簽和膠帶發給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生們情緒飽滿,七手八腳,你追我趕,超高速的完成制作,有四組還不盡興要求再做。這次動手制作模型雖然只是一節課,但給學生留下的是無盡的遐想和成功的體驗,可以記一輩子,并且對學生學習立體幾何打下幾何直觀的基礎,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活動二:老師和學生合影拍照。
學生制作模型時我們抓緊拍照,記錄了非常美好的瞬間,有楊老師指導學生的,有一個個小組正在制作的,有做完后展示的,這個活動留下了學生成長的足跡,激發了廣大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
活動三:學生填表完成助學案,
為了有效預習,楊老師準備了助學案,組織學生參考教材完成填表,這一活動培養學生的閱讀自學能力。這次備課改變了過去只是老師一人備課,學生只是參與者的做法,而把學生當做這節課的主人,就是從頭至尾讓學生走在前面,讓學生去表現去表演,去說去做,符合高中數學課程應力求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這是楊老師這節課的非常珍貴的亮點之一。
2.觀摩課帶給我們的啟示
1、認真做好課前預習。課前預習是學好數學必不可少的,做好課前預習,不僅可以明確新課的重點和難點,發現不懂的問題,使自己在課堂上有針對性的學習,而且有益于培養自學能力,增強創新意識,要學好數學,就要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2、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能力。學生自主探索分課堂內和課堂外,可以自己看書、利用多媒體、利用網絡課件,也可以開辟第二課堂。需要注意的是自主探索并非漫無目的,而是在教師的適當監控下多角度、多層次、多目的的探索。3、科學的組建合作小組。教師應根據班內的實際,有意識的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其目的是為了在學生的合作過程中做到組內合作、組間競爭,讓每個學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在互相幫助中不斷提升,讓學習優良的學生也能獲得自信。4、教師實現角色轉變。在新課改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正由傳統的接受式學習向探究式學習轉變,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從單純的傳授知識的角色向學生發展的促進者轉變,教師要用更大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來面對自己的本職工作,面對新時期的挑戰。
3.認真反思教學、及時總結經驗,確保教學有效
反思1:突出學生學習的過程,重視對知識進行生成探究。
新課程理念突出學生學習的過程,重視對知識進行生成探究,體驗成功與失敗,注重師生與生生間的合作交流。楊老師上這節課的一個原則是能不講則不講,能少講就少講,一定要讓學生的活動發揮到極致。教學開始時情景導入,讓學生看了幾張圖片,別的老師都是下載,而楊老師是自己提著相機在市里和校內精心拍照的,都是學生最熟悉的,而且倍感親切。這樣處理一方面是上課,另一方面也突出創新精神和動手實踐,為學生做出表率。展示環節有三個內容,第一個是展示學生做模型時拍的照片,一組連續播放,會場安靜極了,每個人都生怕漏了哪一張,在場的每個人無不為之感動。展示的第二個內容是學生制作的立體幾何模型,上來了十個學生拿著自己親手做的模型,舉在頭頂讓大家看,效果非常好,學生們非常自豪。展示的第三個內容是讓學生分小組合作填表,有一組在小黑板上完成,然后給大家一一講解匯報,可以看出學生掌握的不錯。最后是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獲,大家爭先恐后發言,說的特別好,明白了即將要學習的立體幾何的大致內容,也對本節課做出評價,最后下課鈴響時,全班同學自發鼓掌,戀戀不舍的離開。
反思2:與時俱進建立新的評價機制。
一節課是好是壞,是成功還是失敗,要有一個評價標準,葉瀾教授認為一堂好課有一些可供參考的基本要求,即可以去努力做到“五實”:扎實、充實、豐實、平實和真實。只要是真實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恰恰是真實的指標。這種課可以稱為真實的課。
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勤于學習和反思的教師。新課程課堂教學的特點是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做到人人參與活動,人人健康發展。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中,每一位教師都只有把握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收到“雙贏”的效果。
考試·教研版2013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