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洪瀾
摘 要: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人們對高中數學教學給予了更多關注,為了使高中數學教學水平得到長足發展,加強高中數學教學方法改進是勢在必行的。高中數學現階段分層理念的推行,將理論與實際情況緊緊聯系在一起,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掌握知識水平的不同因材施教,使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
關鍵詞: 分層教學 高中數學 教學效果
分層教學理念在高中數學的出現并不是憑空、沒有根據的,而是根據學生心理及教學特點產生的,可以說分層教學是時代的產物。高中生相比較小學生和初中生來說,更注重所學知識的運用,如果和以前一樣,單純進行知識灌輸,就很容易造成學生厭學,分層教學理念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提高不同掌握程度的學生學習高中數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質量。
1.分層教學理念在高中數學中運用的意義
分層教學理念在高中數學中的運用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到真實的東西,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1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而且更多人傾向于實踐教學,摒棄最開始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分層教學方法就是對這一實踐理念的具體應用。很多學生仍然談數色變,分層教學就是對具有這種思想的人的沖擊。通過分層教學使更多學生被老師關注,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不斷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愛好。
1.2有利于學生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
分層教學理念來源于課堂,同時又跳脫于課堂教學,需要學生與老師多溝通與交流,老師要了解學生對于問題的掌握程度,依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分析教學,這樣才會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自己探究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2.現行高中分層教學的建議
2.1建立合理的分層流動制度
高中數學面對的學生群體是不同年級的,因此,對高中學生進行分層教學,首先需要對其進行顯性分層,也就是依據他們所處的不同年級劃分層級。當然這種顯現的分層并不是一概而論的,而要依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具體分析,而且教師要與學生溝通,盡量讓學生接受這一分層。
2.1.1分層教學前動員
學校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教育之前,應與學生及家長溝通,用實際效果向學生、家長講述,使其充分理解學校的工作。而且學校應對家長做出一定的承諾,保證分層教學是依據每一個學生的實際學習特點分配的,而且會依據每個學生的具體進步情況及實際表現變動相關層級,保證每個學生在學習進步的同時獲得更大的尊重。
2.1.2對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摸底分析
在對學生進行分層之前,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了解,并且遵循學生自愿的原則,讓學生自主選擇相應的層級,教師在其中只起輔助作用,輔導學生應選擇適合自己的層級。
2.1.3隨時調動的流動性管理制度
對于學生的分層應當隨時調動,不應讓學生死守在一個層級范圍之內,老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于不符合學生實際成績的劃分,要及時調整,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2.2加大分層教學的普及力度
實行分層教學的高中,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學校都應該加強宣傳,調動學生與家長對分層教學的積極性,消除家長對分層教學的認識誤區。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家長認為分層教學是對學生的差別待遇,是對學生的不尊重,需要老師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同時增加與學生的交流,讓其對分層教學有充分的了解。
2.3強化教師教學意識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分層教學的意義,有些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顯性分層之后,往往只關注這些學生的現有階段成果,而忽視其在隱性分層之后的努力,需要老師不斷增強意識,推動分層教學不斷發展。
2.3.1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依據不同層次學生實際水平進行教學備課,爭取讓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真正學有所獲。由于不同層級學生面臨的實際問題并不相同,需要老師對教學目標進行具體劃分,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發展。
2.3.2課堂教學分層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到知識的最直接環節,對課堂教學進行層級劃分,有利于學生課下預習課文時有重點、有方向,更有利于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這樣,在第二天的課堂上,老師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前一天遺留的問題進行解答。這樣才有利于不同層級學生共同進步。
3.結語
分層教學是時代的產物,是增進老師與學生溝通的良好橋梁。通過學生主動參與,教師充分了解學生,進而對學生進行層級劃分,有利于學生學習成績不斷提高,有利于增進師生感情。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老師自身素質的提高,知識水平不斷提升,對老師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好處。我們要關注分層教學在實際教學中的運用效果,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自主參與度,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朱俊.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實踐與反思[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33):87.
[2]袁紅紅.淺談在高中數學中如何進行分層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1(28):124-125.
[3]張錦清.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實踐與體會[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