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順姬 張弘子 魏學鋒
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種急性時相蛋白,由肝細胞合成。當機體由于感染而引發炎性反應時,CRP的濃度明顯升高,而隨著病變的消退,組織、結構和功能的恢復,其可降至正常水平[1]。由于CRP具有在炎性反應或組織損傷發生后 6~8h開始升高、24~48h到達峰值,且其值可達到正常值的100~1000倍的特點,因此被譽為炎癥標志物[2]。CRP在細菌感染后明顯升高,而在病毒感染時升高不明顯,因此為臨床上鑒別細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的有效指標[3]。筆者觀察比較了正常健康者和患者CRP的水平變化及其與血常規的關系,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3月就診的發熱、肺炎、膽囊炎、急性闌尾炎等內科、外科感染患者50例作為試驗組,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齡最大68歲,最小18歲,平均年齡為(50.7±11.1)歲。對照組則選取我院健康體檢完全的健康者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齡最大65歲,最小16歲,平均年齡為(49.7±12.1)歲。
1.2 檢查方法
1.2.1 標本采集方法要求所有患者均于清晨采集空腹靜脈血4ml,將其中1ml放入有EDTA-K2的抗凝管中充分混勻,以進行血常規檢測,而另外 3ml則注入干燥的普通試管中凝固并分離血清,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C-反應蛋白的數值。
1.2.2 儀器試驗所選用的 C-反應蛋白檢測儀器為OLYMPUS AU64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而血常規檢測儀器則采用邁瑞BC-580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
1.3 統計學方法本試驗數據的統計學處理均采用PEMS軟件(華西醫科大學衛生教研室)進行,而相關資料的相關性分析則采用q檢驗來進行。
2.1 血常規和C-反應蛋白檢測結果如表1所示,試驗組中50例患者的CRP均升高(100%),而對照組中僅有1例升高(2%)。試驗組患者,血常規檢測結果顯示,白細胞總數(WBC)、中性粒細胞均升高者24例(48%),WBC總數正常而中性粒細胞升高者24例(48%),WBC總數、中性粒細胞均正常者2例(4%),總陽性率達96%。

表1 血常規和C-反應蛋白檢測結果(n)
2.2 CRP與 WBC感染程度的關系將試驗組 50例患者的血常規檢測結果分為輕度升高、中度升高和重度升高三組,其中白細胞總數輕度升高者為(14.20±2.56)×109/L,中度升高者(18.20±3.11)×109/L,重度升高者為(22.30±2.94)×109/L。進而探討CRP與白細胞總數升高程度的關系。如表2所示,兩者之間呈正相關。
表2 C-反應蛋白與白細胞感染程度的關系(±s)

表2 C-反應蛋白與白細胞感染程度的關系(±s)
組別 對照組 試驗組輕度升高 中度升高 重度升高WBC(×109/L) 6.50±2.36 14.20±2.56 18.20±3.11 22.30±2.94 CRP(mg/L) 6.15±2.19 42.30±23.20 65.50±37.10 90.10±43.30 P <0.01 <0.01 <0.01 r 0.69 0.62 0.65
C-反應蛋白是一種在機體受到感染和組織損傷時血漿中濃度急劇升高的急性時相蛋白,其可通過激活補體和增強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而起到調理作用,從而達到清除病原微生物和損傷、壞死、凋亡組織細胞的作用,在機體的免疫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保護作用。而血常規則是臨床上常用的基礎化驗檢查之一,其檢查項目包括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等,根據其檢查結果可對病癥進行初步診斷,如紅細胞計數升高可見于嚴重燒傷、紅細胞增多癥、肺源性心臟病、嚴重脫水等疾病,而紅細胞減少可見于貧血、出血性疾病;白細胞計數增多可見于各種感染性疾病,如炎性反應、創傷、白血病等,而白細胞減少可見于各種病毒感染、傷寒、瘧疾、造血功能障礙等疾病;中性粒細胞升高多見于炎性反應、細菌感染,減少則可見于各種病毒感染性疾病。CRP與血常規檢測聯合應用,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通過試驗分析可以看出,CRP在檢測患者感染、創傷中具有重要意義,且其與白細胞總數具有相關意義,兩者協同檢測,可對機體炎性反應、感染情況等作出綜合判斷。研究表明[4],CRP在臨床上的應用很廣泛,主要體現在診斷和鑒別診斷急性感染性疾病、觀察抗生素療效、監測術后感染及判斷預后等方面。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CRP的檢測技術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快速、準確有效的測定CRP方法也已建立,使 CRP在臨床上的應用領域得到了擴展,其在醫學上的價值也越來越重要。臨床研究表明[5-6],機體在發生炎性反應和感染時,CRP較血常規的數值水平變化更加敏感和快速,并且CRP水平與WBC總數呈正相關。另外,CRP與白細胞計數相比,其優勢表現在以下幾方面:CRP對放化療、激素等干擾因素不明顯,白細胞則變化明顯;CRP水平變化較白細胞變化迅速,一般于幾小時內即可增高,且病變消退后數值恢復也較快。
綜上所述,CRP的數值變化與感染的嚴重程度有一定關聯,較血常規敏感,可將其作為各種原因引起的炎性反應和組織損傷程度的一項靈敏指標,其數值可隨著感染程度的加重而升高,而在疾病好轉后,CRP在體內的濃度可迅速減少甚至消失,從而反映出疾病的嚴重程度及病情的轉歸。而CRP數值檢測與血常規聯合應用,對炎性反應及組織創傷程度及轉歸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值得在臨床廣泛應用及推廣。
[1]陳一斌.血常規和C-反應蛋白測定的對比觀察[J].中國醫學工程,2013,21(4):96-97.
[2]Clyne B, Olshaker JS.The C-reactive protein[J].J EmergMed,1999,17(6):1019.
[3]鄭宇.肝硬化合并細菌感染患者血清降鈣素原、G-反應蛋白水平的研究[C].第二十次全國中西醫結合肝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2011,8(4):43-44.
[4]鄭豐強,吳翔.C反應蛋白和高敏 C反應蛋白在新生兒敗血癥早期的改變及其臨床意義[J].海南醫學,2011,2(15):13-14.
[5]麻新霞.C-反應蛋白和血常規測定的對比[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3):239.
[6]陳廷福,錢紀銀.CRP血常規聯合檢驗在兒科中的應用價值[J].中外健康文摘,2010,7(18):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