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首席記者 蔡春麗 圖/本刊記者 劉汪洋
他是一位美國人,卻有著“中國先生”的稱號。他的著作《鄧小平時代》,為世界開啟了一扇中國之窗。
He is an American, but has a title of “Mr. China”. His book, 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has opened a window of China to the world.
和藹的笑容,西服革履,精神矍鑠,一派學者風范。他是傅高義,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熱銷中國的《鄧小平時代》一書的作者。他的著作《鄧小平時代》,為世界開啟了一扇中國之窗。
4月8日下午,83歲高齡的傅高義出現在解放碑重慶書城《鄧小平時代》讀者見面會上。擠滿現場的讀者,將最熱烈的掌聲,獻給了這位美國著名學者。傅高義花費10年心血完成了巨著《鄧小平時代》。全書是對鄧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國驚險崎嶇的改革開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被譽為鄧小平研究“紀念碑式”的著作。《鄧小平時代》自今年1月18日在中國發行以來,已經熱銷近50萬冊。
有“中國先生”美譽的傅高義,如何看待鄧小平和鄧小平時代?傅高義與重慶,有著怎樣的情緣?
在重慶的兩天時間里,在他的《鄧小平時代》讀者見面會上,在重慶圖書館的演講中,在本刊記者對他的專訪中,讀者的謎團,在這位睿智老人的娓娓道來中被一一解開。


〉傅高義著《鄧小平時代》
Began to Write 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at the Age of 70
傅高義,1930年7月出生在美國中西部俄亥俄州的一個小鎮。在1963年進入哈佛大學讀博士,傅高義開始學習中文和歷史。而今,他被認為是美國惟一的一位對中日兩國事務都精通的學者,人稱“中國先生”。他對中國問題的觀察和寫作持續了整整4 0年。
2000年,傅高義從哈佛大學退休了。他想集中精力進行研究,來幫助外國人,特別是美國人更好地了解中國。最終,他的生命與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交織在一起,他將目光鎖定在鄧小平身上,“亞洲最大的問題是中國,而對中國的現代歷程造成最大影響的人是鄧小平。”傅高義說。
70歲開始創作《鄧小平時代》,對傅高義并非易事。為了這部中譯本有64萬字的《鄧小平時代》,10年里,傅高義教授從最基礎的資料工作開始。他閱讀了大量中國大陸出版的相關文字材料,從《鄧小平年譜》,到當年的雜志報紙,再到相關人士的回憶錄,也廣泛涉獵港臺和英文、日文出版物,并充分利用了美國的檔案材料。
他做了大量訪談,采訪了300多人,包括中國的黨史專家、高干子女和在鄧小平手下工作過的干部,如江澤民、錢其琛、黃華、任仲夷、李銳等人,以及深度參與那個時代的各界人物;他還訪問了曾與鄧小平有過接觸或者對鄧小平有特別認識的國外政界、學界人士,如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吳作棟,海外著名學者王賡武、鄭永年,澳大利亞前總理羅伯特·霍克,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前駐華大使阿南惟茂,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前副總統蒙代爾、前國務卿基辛格、前國家安全事務顧問斯考克羅夫特等以及大批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他也不止一次采訪了鄧小平的家屬,包括鄧小平的女兒鄧榕和鄧琳。
為了《鄧小平時代》,傅高義教授還親往鄧小平生活或工作過的地方,以感受鄧小平的氣息,比如鄧小平的出生地四川廣安,還有太行山區、重慶和成都,以及江西瑞金等處。
不過,令傅高義遺憾的是,他從來無緣與鄧小平本人會面并交談。他在書中記錄了自己最接近鄧小平的一次經歷:“1979年1月在華盛頓美國國家美術館的招待會上,當時我距離他只有幾步之遙?!庇捎谝繇懶Ч愀?,從擴音器中完全聽不清鄧小平和翻譯在說些什么。
傅高義眼中的《鄧小平時代》
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in the Eyes of Ezra F·Vogel
傅高義表示,“這本書雖然名字叫《鄧小平時代》,但是我要寫的其實不只一個人,而是一個時代。我更想告訴讀者的是:30多年前發生在中國的這場偉大變革,到底是如何發生的,由誰主導的,影響又如何。”
傅高義4月9日在重慶圖書館做“鄧小平與中國道路”的演講時說,“真正改變中國的道路,是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有的說法,1978年至1992年,是鄧小平時代;也有說法,現在的時代也是鄧小平時代。我的看法是,現在中國的領導人正在繼續走他的道路。我認為,鄧小平走的道路,對中國是好的道路,對全世界也是好的道路?!?/p>
在傅高義眼中,鄧小平是怎樣的一個人?
傅高義說,鄧小平有“令人難忘的個人品質”:“權威、豐富的經驗、戰略意識、自信心、人脈關系和領導中國轉型所需的政治判斷力?!彼J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進程,其實在鄧小平執掌最高權力之前已經開啟,整個改革進程,也并沒有事先設計好的藍圖,和“總設計師”的名號相比,他更愿意稱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經理”。
傅高義在《鄧小平時代》序言里給予鄧小平極高的評價:“我盡力客觀地對待鄧小平的言行,也沒有掩飾我對鄧小平的欽佩。我認為他對世界有著巨大的影響,改變了一個當時還承受著‘大躍進’和‘文革’后果的國家的前進方向。我相信,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對世界的發展有過更大的影響?!?/p>
在重慶圖書館的演講中,一位就讀重慶大學、來自大別山革命老區的大學生問傅高義教授:新世紀的年輕人,如何培養像鄧小平那樣的大視野?傅高義回答:“鄧小平的精神很重要。他被打垮了很多次,又不斷地站起來。他所到之處不斷地學習、了解情況,思想很開放。大學生可能學習的東西不一定適合實際情況,但可以不斷學習,尋求改變來適應。更重要的,是要實事求是做些事情。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國家領導,但我們很多人可以利用鄧小平的精神來做好事情?!?/p>
演講中,傅高義更分享了他自己認為鄧小平一生中最重要的看法:“在世界,中國應該用和平的做法,來搞好與世界各國的關系,與他們有和諧的關系;在國內,應該改革開放。這不是一次能做成的,要不斷改革開放;在中國,應該憑借能力和經驗來選拔領導人,應讓他們從基層做起,并實事求是?!?/p>

〉重慶書城《鄧小平時代》專柜
Ezra F·Vogel’s Affection for Chongqqing
在《鄧小平時代》一書中,傅高義對重慶著墨不多,卻驚濤駭浪—1919年秋天,鄧小平參加了重慶抵制日貨的運動;1919至1920學年,鄧小平在重慶的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學習做留學準備;鄧小平成了西南局的黨委第一書記,一直干到1952年……
傅高義告訴記者,為了寫作《鄧小平時代》,在上世紀90年代,他曾來重慶收集資料。這次來到重慶,傅高義很興奮,并謙虛地說:“這是我寫完這本書后第一次來到四川。鄧小平生在四川,在重慶念過書,也在重慶工作過很長時間,四川人、重慶人比我更了解鄧小平?!?/p>
在接受重慶媒體采訪時,當全程陪同傅高義的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周勇教授告訴他,“鄧小平當年在重慶讀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的地方,就是現在我們所處的重慶書城旁邊的重慶29中!”傅高義露出了驚喜的表情,“是嘛!”
傅高義與重慶的緣分與周勇教授有關。重慶實施“重慶中國抗戰大后方歷史研究和建設工程”后,國際合作與交流逐漸加強。當時傅高義與日本的山田辰雄、中國的楊天石共同發起開展“中日戰爭國際共同研究”,先后在美國波士頓、夏威夷和日本箱根召開了三次研討會。周勇提議第四次研討會在重慶召開。這一提議得到了傅高義等三位發起人的首肯,于是中日戰爭國際共同研究第四次國際學術討論會于2009年在重慶舉行。傅高義蒞臨重慶,出席會議,推動“重慶倡議”發表,取得巨大成功。
2012年1 0月,周勇率“重慶抗戰大后方海外檔案史料考察團”訪問美國,受邀去哈佛大學傅高義先生家作客,他們又有了一次難忘的會面。“以文會友”而與周勇成為好朋友的傅高義,高興地送給周勇兩本他的新作《鄧小平時代》。一本是英文版,一本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的中文版,上面分別有傅高義的中文和英文簽名,以紀念兩人難得的友誼,并感謝周勇對他寫作《鄧小平時代》一書的幫助。
今年1月,傅高義的《鄧小平時代》在中國出版。當周勇得知,傅高義第一輪的巡回新書推介城市中沒有重慶,他便給傅高義發去郵件,希望他能早日到重慶推介新書。
很快,傅高義發來了郵件,表示首批巡回新書推介已確定了重慶。
4月8日中午,傅高義從海南博鰲飛抵重慶。在機場,一見到老朋友周勇,傅高義就急不可耐地問周勇困擾他多年的問題:“為什么四川、重慶產生了這么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鄧小平、聶榮臻、楊尚昆、朱德、陳毅……”
這個問題,在他在重慶書城的讀者見面會、重慶圖書館的演講,以及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被反復提及。
9日下午,傅高義在重慶圖書館的演講結束后,周勇對傅高義的演講和《鄧小平時代》作了系統的評點。
他說,傅高義是一位享譽世界的學者,他的巨著《鄧小平時代》今年1月在中國發行,不到三個月,已經賣了50萬冊。足以說明他當得起“享譽世界”這個評價。而今天的報告,則是另一種風格,既是教授講課,引經據典,有根有據;又如鄰家大爺講故事,他83歲了,圖文并茂,繪聲繪色;更如長輩教誨,娓娓道來,令人深思。所以,他今天帶給我們的完全是一場學術和思想的盛宴。
鄧小平在重慶讀書的那個時代,四川重慶確實出了許多了不起的人物:朱德、劉伯承、鄧小平、聶榮臻、陳毅、楊尚昆,以及此前的鄒容、楊滄白這樣的英雄與名人。之所以如此,有三個原因,第一,四川是中國內陸最貧窮的地區,對四川人而言,窮則思變。所以當年有句話,沖出夔門方為龍。這是社會基礎。第二,重慶得長江地利,商貿物流發達,早在1891年重慶就對外開放,重慶成為西方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最早進入內陸的必經之地,得風氣之先,對重慶的影響非常重要。這是時代條件。第三,當年四川是個移民地區,明末清初湖廣填四川,四面八方的人來到這里,造成了兼容開放的環境。這是人文環境。
傅高義頻頻點頭,認同這種解釋,“美國也是移民國家,移民有創造性”。

傅高義為什么能寫出這樣的巨著?周勇說,這是因為他能夠實事求是地看待中國,研究中國,而沒有西方人的偏見。他是一個美國人,《鄧小平時代》是一本用西方人的視野看今日中國的書,是為西方人寫的介紹中國的書。傅高義描述的是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夢想,所以中國人看起來就感到非常親切。這也是《鄧小平時代》在中國熱銷的根本原因。
周勇還說,傅高義教授是我的朋友,一位學者朋友。作為學者朋友,我從學術上提兩點建議,供在修訂出版《鄧小平時代》的時候參考。一是《鄧小平時代》對鄧小平早年(1919-1920年)在重慶的史實描述顯得比較單薄,需要補充,并對那個時代作深入的分析;二是對鄧小平主政西南時期(1949-1952年)的經歷需要作更深入的分析。傅高義聽后說:“我完全接受你的兩點建議,你說得太好了?!敝苡逻€將幾年前參與編著的《鄧小平西南工作文集》送給傅高義,希望對他修訂著作有一點幫助,傅高義高興地收下,如獲珍寶。
4月9日晚上8點,傅高義登上了去成都的列車。“重慶是個很酷的城市?!彼澩c他隨行的他的孫子的印象。“9月,我還會來重慶,參加‘中日戰爭共同研究第五次研討會’?!备蹈吡x跟重慶朋友揮手作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