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斌, 鄒雪松, 黃冬梅, 董志偉
(1.河北省承德市中心醫院檢驗科, 河北 承德 067000 2.河北省承德市中心血站, 河北 承德 067000)
目前,隨著工作量的逐漸加大,血常規已經由全自動分析儀代替了手工計數,而血常規標本大部分以EDTA鹽作為抗凝劑,EDTA鹽對紅、白細胞形態影響很小,根據國際血液學標準化委員1993年文件建議,血細胞計數用EDTA二鉀作為抗凝劑。但極少數患者或正常人血液中血小板會受EDTA-K2的影響而發生聚集,導致血細胞分析儀在計數過程中出現血小板的降低,即發生EDTA依賴性假性血小板減少(PTCP)。由此所造成的血小板計數的假性減少會給臨床醫生的診治過程帶來很大困擾,極易造成誤診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煩。現就我院1例EDTA依賴性假性血小板減少癥患者的血液進行實驗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患者,男,42歲。因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來我院,查血細胞分析PLT計數為42×109L-1,無出血、瘀點、瘀斑等癥狀。
1.2 儀器與試劑ABX Panter60血細胞分析儀;Olympus CX21顯微鏡;20ul微量吸管;EDTA-K2抗凝管,枸櫞酸鈉抗凝管;全血質控物由ABX公司提供;瑞氏染液(珠海貝索公司生產),血小板稀釋液(自配),細胞計數板。
1.3 方 法
1.3.1 用微量吸管取患者未抗凝血20ul于血小板稀釋液中,后加于細胞計數板,與顯微鏡下手工計數三次,取平均值。
1.3.2 分別用EDTA-K2抗凝管和枸櫞酸鈉抗凝管抽取患者靜脈血,上下顛倒混勻,分別于5min、10min、20min、30min、1h、2h 在 ABX Panter60 血細胞分析儀上進行計數,所有操作均按操作規程進行。
1.3.3 將EDTA-K2抗凝血、枸櫞酸鈉抗凝血和指尖血各做血涂片一張,用瑞士染液按照操作步驟染色,顯微鏡下觀察。
2.1 參考結果:計數三次結果分別為:161、156、172,取平均值結果為 163×109L-1。
2.2 EDTA-K2抗凝血、枸櫞酸鈉抗凝血在不同時間血小板計數,見表1。

表1 EDTA-K2抗凝血、枸櫞酸鈉抗凝血在不同時間血小板計數
2.3 三張血涂片經瑞氏染液染色后顯微鏡下可見:EDTA-K2抗凝血涂片中大部分血小板呈聚集狀態,僅可見少量分散狀血小板,且聚集的血小板大小不一,多數分布在血膜的兩側和尾部;枸櫞酸鈉抗凝血和未抗凝血涂片中血小板大小正常,散在分布,無聚集現象。
乙二胺四乙酸(EDTA)鹽對紅細胞、白細胞形態影響很小,因此國際血液學標準化委員會(ICSH)推薦將EDTA-K2作為血細胞計數的抗凝劑,目前在世界各地廣泛應用[1]。但EDTA二鉀可誘導血小板某些成分發生改變,從而發生聚集、堆積等現象,導致血細胞計數儀不能正常識別血小板,而使血小板假性減少。到目前EDTA引起的血小板假性減少的機制并不完全清楚,其發生的原因可能有兩點,其一是在作為免疫介導的血液中,出現的冷抗血小板自身抗體[2],這種EDTA依賴的冷抗血小板自身抗體可與單核細胞或淋巴細胞膜上Fc受體結合,出現衛星現象;其二是EDTA可導致血小板活化,因而改變血小板膜表面某種隱匿性抗原構象,從而與存在于血漿中的自身抗體結合,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激活了細胞膜中的PLA、PLC、AA、ADP、52TH等活性物質。這些血小板活性物質又能不同程度的活化血小板纖維蛋白原受體,促使血小板與纖維蛋白原聚集成團,出現血小板聚集現象,導致血小板假性減少。
在本實驗中結果2中可看出,用EDTA-K2抗凝的血細胞分析中血小板計數明顯低于手工計數的參考結果,而且隨著時間的延長,血小板計數呈下降的趨勢;而用枸櫞酸鈉抗凝的結果接近手工計數的參考結果,且沒有隨著時間的延長有明顯的趨勢性變化,再結合結果3的涂片鏡檢可以看出此患者是EDTA依賴性血小板假性減少。在血細胞分析的過程中,血小板的聚集可導致血細胞分析儀錯將聚集的血小板誤認為白細胞或巨大血小板從而導致出現低血小板計數。通過本實驗可以看出,EDTA-K2能導致血小板假性減少,而且,是隨著時間的延長血小板的計數也隨之下降,所以時間也可能是加速EDTA依賴性血小板減少的另一因素;而枸櫞酸鈉可以用作疑似PTCP患者的篩查血小板的抗凝劑使用;而未抗凝血加于血小板稀釋液中的手工計數方法仍作為血小板計數的參考方法。PTCP的發生率雖然很低,有報道其約為0.09-0.21%,但在近幾年的文獻報道中并不少見。在2011年劉春生等的報道中[3],他們對EDTA-K2和檸檬酸鈉這兩種抗凝劑做了針對正常人群的對比分析,最后得出EDTA-K2能導致血小板假性減少,檸檬酸鈉能一定程度降低血小板計數的影響,同時也指出,時間也能影響血小板的假性減少,與本實驗結論一致。在張茹、張濤的報道中[4],他們是用EDTA-K2和肝素鈉作為對比進行的實驗分析,其結論為EDTA-K2能導致血小板假性減少,肝素鈉可作為PTCP患者篩查血小板的抗凝劑來使用。而對于檸檬酸鈉和肝素鈉是否可以作為PTCP患者篩查血小板的抗凝劑,有待在以后的實驗中分析證實。
綜上所述,日常工作中,在進行血常規檢測時,如遇血小板顯著減少,血小板直方圖異常,且患者無淤點、淤斑等出血情況,可考慮假性血小板減少。對于這種血小板減少的患者,首先要進行血涂片鏡檢,觀察血小板的數量和形態,尤其要注意觀察血膜的尾部和兩側是否有血小板的聚集;其次,告知患者后,用枸櫞酸鈉抗凝管重新抽取患者血液,做血細胞分析,并抽取患者未抗凝血20ul于血小板稀釋液中,手工計數作為參考方法,以避免因血小板假性減少而引起的誤診,為臨床醫生提供準確可靠的診斷依據。
[1]張文,周強,黃憲章.臨床檢驗抗凝劑特點及應用[J].廣東醫學,2005,26(8):1158-1160.
[2]魯平,王丹,靳偉東,等.32例EDTA-K2抗凝血引起血小板假性減少的結果分析[J].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10,44(6):618-619.
[3]劉春生,柳發虎,等.不同抗凝劑對血小板檢測結果的影響[J].臨床醫學與臨床,2011,8(8):899-900.
[4]陳言偉,張一民,董娟.EDTA依賴性假性血小板減少癥1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