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波, 劉勁松
(河北省承德市衛生監督局, 河北 承德 067000)
隨著臨床血液透析技術的普遍應用,近年來血液透析患者血源性疾病感染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我國山西、安徽、甘肅等省接連發生多起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肝炎事件[1],造成不良社會影響,規范管理血液透析室成為保障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內容之一[2]。為了解我市血液透析管理現狀,提出有效監管對策,我們依據《醫院感染管理規范》,《醫療機構血透室管理規范》、《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程》等規定要求,于2011年4月對全市11個縣(區)18家醫療機構血液透室診療活動情況等進行了全面調查,對調查結果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對象:全市18家開展血液透析的醫療機構。
1.2 方 法
1.2.1 現場調查:制定《承德市醫療機構血液透析室診療活動現狀調查表》,培訓調查人員,統一標準。按照衛生部《醫療機構血透室管理規范》、《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程》,對開展血液透析醫療機構的分布、執業許可、執業人員資質、血液透析室布局、功能用房設置、血液透析的診療流程、透析藥械使用、患者疾病篩查頻度等進行現場調查。
1.2.2 消毒監測:按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規范》及《消毒技術規范》規定對醫療機構透析室使用前、使用中不同空氣消毒方式消毒效果監測,空氣監測采用普通瓊脂平皿暴露法,按照《醫院消毒衛生標準》對醫務人員手進行消毒后操作前采樣監測。(GB15982-1995)中規定的Ⅲ類環境要求空氣培養<500cfu/m3為合格,醫護人員手≤10cfu/cm2為合格。
2.1 18家開展血液透析醫療機構分布在除鷹手營子區以外的10個縣區,共有透析機103臺,平均2.97臺/10萬人口(103/347萬),其中,雙橋區分布45臺,平均10.30臺/10萬(45/43.67萬),日平均透析患者210余人,年透析患者7.6萬余人次。2.2 18家醫療機構有11家醫院核準科目細化到腎內科,9家醫院設在了大內科;有1家醫院使用執業助理醫師從事血液透
析診療活動,醫護人員專業培訓不到三個月即上崗為6.95%(8/115)的,醫師與床位比1:2.6,護士與床位比為1:1.4。
2.3 醫院血液透析室建筑布局流程與功能區設置情況(見表1),18所醫院血液透析室建筑布局流程與功能區設置情況表明,有50%透析室流程布局和三區劃分不夠合理,水處理間設置、污物處置間設置合格率為38.3%,隔離透析間設置合格率為83.3%,手衛生設施設置合格率77.7%。

表1 18所醫院血液透析室建筑布局流程與功能區設置合格率(%)
2.4 血液透析室空氣消毒使用空氣消毒機的12家,使用紫外 線燈消毒的6家,透析前、透析中空氣檢測結果見表2。統計學表明透析前兩種消毒方式沒有區別(P>0.05),透析中空氣消毒機明顯優于紫外線燈消毒,而且之所以出現一家使用空氣消毒機的醫院消毒前不合格,是因為沒有按照說明書提前開機30分鐘所致。

表2 透析前透析中空氣檢測結果
2.5 使用一次性透析器的醫療機構12家醫院,有6家醫院仍在使用復透器,且消毒和存放都存在交叉感染的風險;8家醫院使用A液B液,10家醫院使用A液B粉,B粉的配液室8家設在水處理間,2家設在庫房,7家配液室設有空氣消毒設施,但紫外線燈安裝不達標,3家沒有空氣消毒設施。
2.6 有13家醫院不接受乙肝、丙肝以及其他經血傳播的傳染病患者的血液透析,接受上述患者的5家醫院中2家分區3家分室隔離患者透析;11家醫院完全做到了對透析患者每6個月一次的疾病篩查,其他醫院只對部分患者做到了每6個月一次的疾病篩查。
3.1 我市醫療機構開展血液透析診療活動的資源分布不均,經濟發達的承德市區(雙橋區)和隆化、灤平縣配置較多,相對落后的鷹手營子區的患者只有到就近的興隆縣或承德市的醫療機構去透析,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而且醫保或新農合報銷不便利,資源配置存在不平衡,體現出同一地區的患者享受公共醫療服務的不均等化。
3.2 醫療機構設立血液透析室,必須具有市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核準的腎病學專業診療科目[2],執業人員需經過三個月專業培訓方能上崗,9家醫院將血液透析室放在了大內科是因為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內科專業沒有細化到二級科目的腎病學專業,非衛生行政部門原因的應按超范圍行醫處理;使用執業助理醫師從事血液透析獨立執業活動的應按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進行處理,未經專業培訓而上崗勢必對血液透析的醫療安全帶來風險。
3.3 大多數醫院血液透析室是在醫院原有布局中改擴建而成,致使三區分布和診療流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有的醫患出入共用一個通道,有的治療室設在污染區血液透析室內,這與許可條件把關不嚴,監督管理不到位有關;洗手設施和快速手消毒劑的使用以及醫護人員手衛生意識的提高是提高醫護人員手衛生達標的關鍵。
3.4 應加強透析單元的消毒隔離管理,每次透析結束后應拆除所有的管路系統,嚴格進行物品器械清洗和消毒,尤其是手頻繁接觸的部位,如按鍵、旋鈕、泵門等,以及血液噴濺的物體表面等[3]。紫外線消毒燈只能做到定時消毒,當有患者和醫護人員進入血液透析室后,空氣質量難以保證合格,空氣消毒機是在治療過程中對治療區域內的空氣進行循環消毒,解決了紫外線燈在有人的環境不能使用的缺陷,這對控制呼吸道疾病在血透室內的傳播更有益處。
3.5 因透析器和透析管路消毒不嚴造成的醫院感染事件屢屢曝光,復透器存在一定的交叉感染風險,加強對這6家使用復透器醫院的監管勢在必行。而使用A液B粉不但價格便宜,而且現配的B液濃度有保證,但配液室要單獨設置,健全消毒設施,完善消毒記錄和配液記錄,加強B液配制管理刻不容緩,透析用的B液桶污染非常嚴重,究其原因是醫院盛裝B液均為塑料桶。細菌在塑料表面易形成生物膜,條件適合時可大量生長繁殖,從而加重了B液的污染[4],要依法經過行政許可,回避未經許可擅自配制藥劑帶來的行政處罰風險。
3.6 加強透析患者的疾病篩查,進而分而施治是控制血液透析感染事故的重要措施,對患者的篩查除了按要求開展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轉氨酶等項檢查外,還應對出現呼吸道癥狀的患者進行篩查,對呼吸道傳染病必須隔離透析,做好隨時和終末消毒,創造條件設立隔離透析室以備應急之需。
3.7 要合理設置透析室,各級政府應關注透析人群的救助,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合理設置醫療機構,均衡配置醫療資源,做到公共衛生服務的均等化,也使每一個患者盡可能地均等享受醫療服務的福利。加強透析室規范性管理,衛生行政部門嚴把醫療機構許可關,應及時把有能力和資質的醫療機構診療科目細化到二級科目。衛生監督機構應加大對醫療機構依法執業的檢查力度,堅決取締未經核準開展血液透析的診療行為,堅決打擊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血液透析診療活動的行為。醫療機構應加強血液透析診療活動中醫院感染控制工作,血液透析室盡可能安裝空氣消毒機,完善診療流程和消毒設施,規范患者疾病篩查,設置隔離透析室,防止經血液透析診療活動造成醫院感染事故的發生。
[1]劉榮輝.血液透析相關血源性疾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預防對策.14所醫院血液透析室醫院感染管理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1(12):1815.
[2]程桂芬.14所醫院血液透析室醫院感染管理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4):2949 -2951.
[3]衛生部.關于對醫療機構血液透析室實行執業登記管理的通知(衛醫政發〔2010〕32號文)[J].
[4]李月玲,李線明.血透制水系統的消毒處理及其監控[J].中國消毒學雜志,2008,25(5):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