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康寶
做呼字訣可以健脾,可以防治腹瀉,對于四肢乏力、腹脹、皮膚水腫、肌肉萎縮、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病癥有不錯的治療作用。
人生在世,只有把吃、喝、拉、撒、睡最基本的問題解決好,才能夠去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無論哪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影響人的正常生活,甚至一個人的健康。腹瀉在生活中是一種常見病,吃的食物不干凈,或者受風著涼,最容易導致腹瀉,大便次數增多,甚至伴有腹痛,能把一個平日神采奕奕的人折磨的神色憔悴。那么可以做做呼字訣,呼字訣就具有防止腹瀉的作用。
呼字訣,是我國傳統養生功法六字訣之一,它最早出于南朝養生家陶弘景的《養性延命錄》中:“納氣有一,吐氣有六。納氣一者,謂吸也;吐氣六者,謂吹、呼、嘻、呵、噓、呬,皆出氣也。……委曲治病,吹以去風,呼以去熱,嘻以去煩,呵以下氣,噓以散滯,呬以解極?!薄昂簟本褪侵负糇衷E,下面提到的“呼以去熱”則說明了呼字訣的功效。
由于呼字訣在發展過程中開始配合著肢體的導引動作,因此形成了多種變體,在此介紹一種簡便的方法:
選擇站立的姿態,雙腳分開,全身自然放松,精神處于安靜狀態;兩手手心朝上放于小腹前,使口唇呈圓筒狀,舌體放平,舌尖微翹,向前用力,呼氣時發“呼”聲。
隨著呼氣發聲,右掌旋外上升至頭部,手心向上,左手向下按,手心朝下;呼氣畢兩手放置體側,在吸氣時放于小腹前;第二次呼氣時使右掌下按,左手上抬,如此交替進行;如此反復六次為一遍,做完后可以稍作休息。
在做整個功法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呼氣時要提肛、收腹,重心后移;呼氣時以氣息勻細柔長為好,不要憋氣或呼氣過猛;身體過于虛弱者不宜進行此操作。
經常做呼字訣,既可以防治腹瀉,還可以防治四肢乏力、腹脹、皮膚水腫、肌肉萎縮、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病癥。
為什么做呼字訣可以防治腹瀉呢?從中醫上講,脾虛濕盛是導致腹瀉主要原因,我們通俗的講一下,脾和胃兩個搭檔主管我們的消化吸收,而在他兩個當中脾是起主導作用的,脾負責把富有營養的精華向上輸送,從而供應我們上身的重要器官,化生氣血;胃負責把糟粕向下輸送,排出體外,這樣兩者一上一下,形成了一種張力,共同維持著消化系統的平衡。
一旦脾虛,也就是向上輸送營養精華的能力衰落了,兩者之間的張力就不平衡了,胃這邊兒的力量相對就大了,精華與糟粕都被向下排出,就形成了腹瀉,由于脾還運化水液,脾的虛弱會導致胃排出大量的水液,因此,腹瀉還可以引起脫水,使皮膚變得干燥。
做呼字訣的作用在于健脾,醫學古籍《壽世保元》中說:“呼有六者,……以呼字治脾氣。”因此,通過做呼字訣培育脾氣,使他能夠向上輸送營養精華,輸布水液,能夠和胃形成一個新的平衡,這樣來達到防治腹瀉的目的。
實際上,平時多做呼字訣還能夠預防肌肉萎縮,因為中醫上講,脾“在體合肉”,就是說脾負責著全身肌肉的營養供應,脾氣充盈,運化營養精華的能力不虛衰,表現在肌肉上就是柔韌有力,防止了肌肉萎縮的發生。
另外,平時多做呼字訣不僅對脾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對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也能起到不錯的治療效果,在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中提到:“四季常呼脾化食。”意思就是說一年四季經常做呼字訣,脾就能夠順利的消化食物。因此,對于脾胃不好,經常感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人不妨試試此法。
在《西游記》中,唐僧師徒歷盡磨難終于到達西天,取得真經,四人都修成正果,得了封號,唯有豬八戒不太樂意,因為他受封的是“凈壇使者”,而不是佛,可是經過如來的一番解釋,說凈壇使者這一職位是享用八方貢品的,頓時笑逐顏開,在他看來,吃飯是天下最快樂的事情?,F實生活中,我們只有把飯吃好,消化好,才能攝取足夠的營養去工作,因此關愛我們的脾胃就很重要了,而做呼字訣可以起到這樣的作用,而且不用費太多的時間,何樂而不為呢?
做呼字訣
可以治療便血
選擇站立的姿態,雙腳分開,全身自然放松,精神處于安靜狀態;兩手手心朝上放于小腹前,使口唇呈圓筒狀,舌體放平,舌尖微翹,向前用力,呼氣時發“呼”聲;呼氣畢兩手放于體側,吸氣時,兩手重新放于小腹前,輕閉口唇自然吸氣,如此反復六次為一遍,做完后可以稍作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