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春甜
摘 要:學生英語基礎差,學習英語的興趣不高,教師深造學習的意識淡薄等現象普遍存在于中職學校英語教學中。現就中職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簡單地提幾點行之有效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中職學校;英語教學;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聽說技能;教育發展
眾所周知,英語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通用語言,是聯合國正式工作語言之一,在社會生活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當今,我國與西方國家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加強,英語在國際交流中的媒介作用更是不言而喻、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把是否熟練英語作為一項評判求職者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但是中職學校的學生往往只重視專業技能的學習,而沒有認識到英語舉足輕重的社會地位。因此,讓中職學生意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并努力學好英語是目前中職教師刻不容緩的責任。
一、重視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激發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內部因素。然而,很多中職學生認為讀中職學校的目的是學一門技術,只要學好專業知識和相關技能,就能為今后找“金飯碗”打下基礎,存在“英語無用”心理,從而導致他們重視專業課程,輕視文化課程的現象。例如,學習汽車專業的學生會認為,自己工作只會圍繞汽車行業研發、制造、銷售等,又沒有出國意向,根本沒有學習英語的必要。這些認識上的偏頗最終導致很多學生缺乏學習英語的動機,沒有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教師要有意識性地、有針對性地對這些學生進行思想和心理上的教育和引導,并結合興趣、學習實例,讓他們意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意義。
二、變教學為導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達爾文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據統計,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知識僅占一生所需的三分之一左右,還有三分之二的知識往往是通過自主學習獲得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和家長都不能急于求成、越俎代庖。因此,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尤其是中職學生多因為種種因素未能完成九年制義務制教育,其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在英語學科上表現尤為明顯。加之英語學習是一門語言學習,只有堅持練習,才能實現在日常生活中得體應用的目標。所以,只靠教師的課堂教學,遠遠不足以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教師要教學生學會自主預習、自主總結、自主領會,并通過課堂對學生自主性的探究成果進行展示、討論、綜合、分析并給予合理有效的指導。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記憶和理解,還可以讓學生很有成就感,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領者、指導者,總有一天會退出學生的世界。而學生也總要自己進入社會、適應社會,倘若沒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很容易面臨被社會淘汰的窘境。
三、化知識為興趣,培養學生的英語聽說技能
趣味性學習是一門藝術,輕松和諧、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參與度、主動性,并且能使學生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促進學生開闊思路、加強記憶,從而更好地理解掌握新知識,并在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層次的自主性、創造性學習。基于傳統的應試教育,學生的英語一直停留在“啞巴英語”的怪圈。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一直是英語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不少學生的英語學習流于書面形式,而不能進行簡單的日常口語交流。教師的課程設計不僅要考慮教學大綱的要求,更要學會投學生所好,充分調動其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其實際應用能力。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很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而處在18、19歲的中職學校學生正處于叛逆、張揚、主張個性的青春期,他們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對時尚流行的東西有獨特的敏銳性和欣賞力。愛好觀看神奇科幻的歐美大片,迷戀動感十足的英美搖滾。但是,他們只看中文字幕,只聽音樂節奏。因此,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訓練他們聽、說英語的能力,要求他們在課堂上以口頭交流和模仿表演等形式,介紹自己喜歡的電影和歌曲。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實踐技能,還能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巧妙引入、創設情境、小組游戲、謎語故事等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
四、鼓勵課后實踐,促進學生的素質教育發展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要組織形式,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途徑。在教育教學上的優勢是其他形式無法取代的。但從學生主體的差異性和學習效率角度來看,課堂學習顯然是不足的。尤其是對一周只有短短幾節英語課的中職生來說,根本不能切實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而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相輔相成。因此,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各式各樣的英語活動,幫助學生接觸自然,踏足社會,利用課外實踐的趣味性、自主性和實踐性,營造學習英語的自由氛圍,促進學生個性發展、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鼓勵倡導學生創建有組織性、紀律性的英語興趣小組。讓對英語學習感興趣的學生有機會、有條件、有環境地進行英語合作交流學習。為了確保英語興趣小組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小組必須制訂行之有效的活動計劃,精心選擇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并能指導活動有條不紊的進行,最后還要總結活動過程中的不足與經驗。整個活動過程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英語實踐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紀律性、組織能力、執行能力、協作能力等,從而促進素質教育發展。
五、優化自身素質,培養合格優質的人才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為國家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是國家發展的基礎。教師必須要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發揮好指導者的作用。教師豐富文化素養、淵博的知識儲備和優秀的教研教學能力是駕馭課堂,保證學生學習效率的關鍵。因此,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充電”,即積極參加培訓,汲取新知識,研習新方法。同時,要注重自身心理素質的培養。能力越強,責任越大。不少中職教師還兼任班主任的工作,除了家庭生活的壓力,還要承擔繁重的教學任務,并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學生管理,這就需要教師學會緩解自身壓力,避免影響教育工作。再者,身體就是革命的本錢。教師還要通過鍛煉,保持良好的身體
素質。
總之,英語在當今國際的社會地位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決定了英語教育、學習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因此,教師必須不斷優化自身素質和教學方法,克服英語在中職學校教育教學中客觀存在的問題,從而促進中職教育的教學質量,輸送滿足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徐飛云.淺談當前我國中職英語教學的正確定位[J].南昌高專學報,2010(5).
[2]寧雯.對中職英語教學改革的實驗[J].職教論壇,2010(2).
(作者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