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鎖生 陳劍秋 余少卿 林家峰 李跟紅 安豐偉 王寶東 朱春生
1.濟南軍區總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山東濟南 250031;2.同濟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上海 720031
兒童變應性鼻炎在臨床上比較常見,近年來,其患病率在世界范圍內也有明顯上升的趨勢。據統計,3歲以下嬰幼兒患病率超過20%,6歲以下兒童超過40%[1]。患兒特征性的臨床表現為鼻癢、流涕及噴嚏,還會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嗅覺功能減退,但在實際的發病過程中臨床表現多不典型,一般表現為慢性或反復性咽、喉痛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的癥狀,該病易與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相混淆[2]。小于1歲的小兒多表現為反復流清水樣鼻涕、咳嗽,易被誤診為支氣管炎[3]。變應性鼻炎可分為常年性和季節性兩類,小兒發病往往以前者為主,常合并副鼻竇、咽、下氣道、眼及耳等臨近器官的病變[4]。由于鼻腔后部與咽鼓管咽口解剖上毗鄰,黏膜延續,故當鼻腔黏膜因變態反應導致充血水腫時,亦可導致咽鼓管黏膜的腫脹,致使咽鼓管通氣功能不良。加之小兒咽鼓管特點:咽鼓管短、咽鼓管管腔小、腭帆張肌收縮力量較弱,從而導致咽鼓管順應性增加引起管腔持續性塌陷和無效的主動開放[5]。因此,兒童變應性鼻炎可直接和(或)間接地影響到咽鼓管的功能,還能引起咽鼓管及鼓膜的病變,最終影響到中耳的聽力功能[6-7]。目前,有關兒童變應性鼻炎引起中耳病變及對中耳聽力功能的影響的臨床研究甚少,這更顯示了對其研究的意義。本研究對濟南軍區總醫院(以下簡稱“我院”)就診的80例變應性鼻炎患兒和同期來我院進行體檢的80例兒童進行了臨床對照,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2年1~12月于我院就診的變應性鼻炎患兒80例(160耳)為觀察組,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齡5~11歲,平均8.2歲,80例患兒均出現鼻癢、流涕及噴嚏等變應性鼻炎的特征性表現,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嗅覺功能減退,所有患兒經我院醫師進行癥狀及特征檢查,鼻內鏡等檢查確診為變應性鼻炎,且符合1997年修訂的變應性鼻炎診斷標準[8]。有其他耳部病變、噪音暴露史、合并腺樣體肥大及有腭裂的患兒排除在外。選擇同期來我院進行體檢的無變應性鼻炎兒童80例(160耳)為對照組,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齡6~12歲,平均9.1歲。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中耳病變檢查方法 應用30°鼻內窺鏡(STORZ),對研究對象的咽鼓管咽口進行檢查,檢查操作時注意觀察咽鼓管咽口是否發生黏膜腫脹,是否有分泌物。用0°耳鏡(STORZ)對其鼓膜情況進行檢查,檢查每只耳時注意觀察鼓膜是否內陷、充血及渾濁。
1.2.2 中耳聽力檢查及評定方法 ①純音測聽:用GSI純音聽力計(美國)在隔音室內(30 dB)測試氣導、骨導聽閾,取500、1000、2000 Hz語頻氣導聽閾均值;聽力評定:正常為均值≤25 dBHL者。聽力損失程度標準:26~40 dBHL為輕度聽力減退,>40~70 dBHL 為中度聽力減退,>70~90 dBHL為重度聽力減退。②聲阻抗檢查:用GSI中耳分析儀(美國)測試,嚴格按照說明書上的操作步驟來進行。鼓室導抗圖測試:探測音為226 Hz,80 dB的純音。評定標準:A型波峰壓點為±50 dapa視為正常。咽鼓管功能測試及結果判定:先測試靜態時鼓室壓曲線P1,然后囑患者捏鼻,閉口吞咽3~5次,測試鼓室壓曲線P2,再囑患者捏鼻,鼓氣測試鼓室壓曲線P3;P2和P1或P3和P2之間的峰壓差大于10 dapa則為咽鼓管功能正常,小于10 dapa則為咽鼓管功能障礙[9]。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160耳咽鼓管中,其中98耳咽口正常,占61.3%,40耳咽鼓管咽口黏膜腫脹,占25.0%,22耳咽鼓管咽口附著有分泌物,占13.8%,咽鼓管咽口總的發病率為38.8%(62/160)。對照組160耳咽鼓管中,154耳咽鼓管咽口正常,占96.3%,僅4耳咽鼓管咽口發生黏膜的充血腫脹,占2.5%,有2耳咽鼓管咽口附著有濃性分泌物,占1.3%,咽鼓管咽口總的發病率為3.8%(8/160)。在咽鼓管咽口的總發病率方面,觀察組遠遠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觀察組160耳中,有128耳鼓膜正常,占80.0%;17耳存在鼓膜內陷,占10.6%;有11耳發生充血,占6.9%;有4耳出現鼓膜渾濁,占2.5%;鼓膜病變總的發病率為20.0%(32/160)。對照組160耳中,有155耳的鼓膜正常,占96.9%;有3耳鼓膜內陷,占1.9%;有1耳充血,占0.6%;1耳鼓膜渾濁,占0.6%;鼓膜病變總的發病率為3.1%(5/160)。觀察組鼓膜總的發病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觀察組中耳聽力總異常率為36.9%,對照組中耳聽力總異常率為6.9%,兩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純音測聽結果比較[n(%)]
觀察組160耳中聲阻抗檢查結果為:正常者106耳,占66.3%,;異常者為54耳,占33.8%。對照組160耳中聲阻抗檢查結果為:正常者154耳,占96.3%;異常者為6耳,占3.8%。觀察組聲阻抗檢查結果異常率要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觀察組患兒相對于體檢兒童的中耳聽力嚴重下降。
變應性鼻炎屬于Ⅰ型變態反應性疾病,發病部位在鼻黏膜,其發病與環境、飲食、體質及遺傳等因素有關,當環境中的塵螨、花粉及動物的羽毛等致敏物質被吸入鼻腔時,易引起鼻黏膜的過敏反應;飲食中吃到魚蝦、牛奶、蛋類等物質也會引起變應性鼻炎;張建華[10]研究發現,變應性鼻炎的發生和兒童的體質關系密切。有研究顯示,雙親均患有過敏性疾病者,其孩子發生過敏性鼻炎的概率可高達75%,單親患病者,其后代的發病率也高達50%,可見遺傳是導致過敏性鼻炎的重要因素。過敏性鼻炎的發生還和一些慢性疾病或感冒等疾病的誘導有關,當患者發生感冒時,也容易并發過敏性鼻炎。由于兒童還處于發育期,身體的各系統發育不成熟,尤其是免疫系統發育還不成熟,在接觸各種致病因素時相對于成人更容易發生變應性鼻炎。
中耳是由咽鼓管、鼓室、鼓竇及乳突四部分組成[11],又通過咽鼓管和鼻咽部相通,當鼻咽部發生炎癥時,通過咽口很容易引起咽鼓管的病變,也容易波及到相毗鄰的鼓膜。小兒的咽鼓管比成人短,且生理功能還不完善,當發生變應性鼻炎時,更容易引起咽鼓管的病變,加上小兒不能堅持自覺地擦拭鼻涕,往往把鼻涕吸入口腔咽下,分泌物可以進入咽鼓管,引起感染,鼓膜也容易發生相應的病變[12-13]。本研究中,變應性鼻炎患兒咽鼓管咽口發病率為38.8%,鼓膜發病率為20.0%,遠遠高于正常體檢兒童的3.8%和3.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變應性鼻炎患兒更容易引發中耳的病變。
兒童發生變應性鼻炎時,鼻咽部黏膜在炎性介質(如白三烯、組胺、血小板活動因子等)的刺激下,使血管的通透性增加,黏液的分泌量也會增加,大量的分泌物可以堵塞咽鼓管,這些分泌物還能減少黏膜表面的活性物質,減弱黏膜表面纖毛的運輸及清理功能,使咽鼓管被堵塞的狀態不能得到緩解,使其通氣、引流功能障礙,影響到中耳傳音功能;變應性鼻炎還會直接引發咽鼓管的炎癥病變,使其充血腫脹,波及到鼓膜,使其內陷、充血或渾濁,最終影響到中耳的傳音功能[14-15]。本研究發現,變應性鼻炎患兒的中輕度聽力下降率要遠遠高于正常體檢兒童,聲阻抗檢查的異常率也高于正常體檢兒童,說明了兒童變應性鼻炎能導致中耳聽力功能的下降。
兒童變應性鼻炎在臨床上是常見病,其會對咽鼓管及鼓膜造成嚴重的損傷,還能嚴重影響兒童的中耳聽力功能,也是導致兒童耳聾的原因之一。由于變應性鼻炎在上述發病中是主導因素,在臨床上的癥狀也比較明顯,因此,患兒家長在帶孩子看病的過程中非常重視對其變應性鼻炎的治療,而中耳部的疾病往往被忽視,這和耳部癥狀不明顯,兒童也不善于說出自己的病情有關。而當耳部病變十分嚴重,或聽力下降也比較嚴重的時候,就會給臨床治療帶來很大的困難,有的患兒還不能很好地恢復聽力,給兒童留下心理等方面的后遺癥。因此,對變應性鼻炎患兒引起中耳病變及中耳聽力下降的情況,不僅要積極主動地治療原發病,還要對中耳病變情況進行及時地檢查,同時檢測患兒的聽力情況,以避免造成患兒中耳病情的發展及中耳聽力的損失,為兒童的健康成長提供保障。
[1]Pedersen S.New perpectives on pediatri callergic rhinits introduction of allergy[J].ClinicaI Immunology,2008,108(1):23.
[2]Simon FER.Allergic rhinitis:theashma-allergic rhinitis link [J].J Allergy C-linic Immunol,2003,104(2):34.
[3]Lack G.Pediatric allergic rhinitis and comorbiddisorders[J].J Allerg Clinic Immunol,2001,108(1):9.
[4]Skoner OP.Allergic rhinitis[J].J of Allergyand Clinic Im munology,2001,108(1):2.
[5]Ishijima K,Sando I,Miura M,et al.Postnatal development of static volume of the eustachian tube lumen.Acomputer-aided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and measurement study[J].The Annals of Otology,Rhinology and Laryngology,2002,111(3):832.
[6]鄭中立.耳鼻咽喉科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25-27.
[7]黃春雷,王成元,谷慶隆,等.變應性鼻炎對兒童中耳的影響[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2009,7(3):22-24.
[8]田勇泉,韓德民,孫愛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66.
[9]徐靜,鄭蕓,梁傳佘,等.183例學齡前兒童聽力篩查結果分析[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4,12(4):258-259.
[10]張建華.兒童過敏性鼻炎和哮喘規范化診斷與治療[J].臨床兒科雜志,2010,28(8):796-800.
[11]許庚,王躍建.耳鼻喉科臨床解剖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05-109.
[12]王德云.應重視對變應性鼻炎的研究[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5,40(3):163-165.
[13]張羅,韓德民.變應性鼻炎治療的進展[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5,40(3):230-232.
[14]孫喜斌,魏志云,于麗玫,等.中國聽力殘疾人群現狀及致殘原因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8,29(7):643-646.
[15]Fujita A,Honjo I,Kurala K,et al.Refractory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from viewpoints of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and nasal sinusitis[J].Am J Otolaryngol,1993,14(2):18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