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職業技術學院外語與貿易分院 陳林海
自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投資環境作為區域科學研究的新興領域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許多學者也利用各種定性定量的方法對各省市的投資環境進行了研究,常見的方法主要有多因素評估法、等級尺度法、關鍵因素法、參數法、冷熱國法、道氏公司評估法、風險評估法等。這些方法各有利弊,目前國內還沒有統一規范的評價方法,對投資環境的研究也還處在探索階段。因此,本文對浙江省外商投資環境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目的就是為了評估近十年浙江省投資環境的狀況,并提出對策建議。為投資者、受資者評價該地區的投資環境,以此為進行投資決策或改善投資環境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眾所周知,投資環境就是指某一特定經濟地域為投資這種經濟活動所提供的一系列要素和生產條件及其相互作用的統一體,包括硬環境和軟環境兩個方面。狹義的投資環境,是指與投資項目和投資者相關的硬環境(設施條件)和軟環境(服務條件);廣義的投資環境,指發展環境,即投資大環境。所謂投資環境評價是指以某種特定標準,按照一定的原則和方法對投資環境的質量進行評判的過程。對投資環境進行評價有利于政府改善投資環境,更好地吸引外資。本文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對浙江省11市的投資環境進行比較分析,對浙江省近十年來外商投資環境方面的變化發展進行分析,且提出改善投資環境的對策建議。
本文在借鑒國內外學者對投資環境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遵循系統性、針對性、可比性、穩定性等原則,經過反復篩選,結合浙江省自身的實際情況,選取了3個大類指標和26個具體指標。即經濟發展環境、基礎設施環境、社會生活環境三大類指標,其中經濟發展環境包括綜合經濟實力(地區生產總值X1、人均生產總值X2、固定資產投資X3、工業銷售產值X4)、勞動力狀況(在崗職工工資總額X5、在崗職工平均工資X6)、居民消費水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X7、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8、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X9)、人力資源(在崗職工人數X10、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數X13、各類專業技術人員X14);基礎設施環境包括城市面積(城區面積X11、建成區面積X12)、交通運輸水平(境內公路里程X15、公路客運量X16、公路貨運量X17)、郵電通訊(國際互聯網用戶數X18、電話用戶數X19)、能源消耗(全年用電量X20);社會生活環境包括文化事業發展水平(公共圖書館圖書藏量X21)、醫療衛生條件(醫院衛生院數X22、醫院衛生院床位數X23)、社會保障(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X24、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X25、社會福利院床位數X26)。26個指標主要從硬指標方面來反映投資環境的優劣。關于政策體制、政府服務、政治環境、居民觀念、社會氛圍等指標,雖然也對投資者的投資決策產生重要影響,但由于這些指標難以量化,數據的獲取性上難度較大,因此未列入評價指標體系中(數據來源:《浙江統計年鑒(2012)》) 。
因子分析法是指從研究指標相關矩陣內部的依賴關系出發,把一些信息重疊、具有錯綜復雜關系的變量歸結為少數幾個不相關的綜合因子的一種多元統計分析方法。該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據相關性大小把變量分組,使得同組內的變量之間相關性較高,但不同組的變量不相關或相關性較低,每組變量代表一個基本結構——即公共因子。因此,在眾多的評價分析方法中,因子分析法可以比較大限度地克服各項指標間的相關性對評價結果的影響。該方法需要解決兩個核心問題,那就是如何構造因子變量,以及如何對因子變量進行命名解釋。為了研究浙江省的外商投資的總體環境,本文主要從橫向和縱向兩方面進行實證分析。
本研究選取了《浙江統計年鑒》(2012)中的原始數據,從表1可以看出,浙江省11個城市2011年實際使用外商投資金額。
根據《浙江統計年鑒》(2012)得到各評價指標的相應數據,運用SPSS11.5統計分析軟件中的因子分析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共因子,計算出相關系數矩陣的特征值、貢獻率、累計方差貢獻率、因子載荷矩陣等,最終得到綜合得分,并進行排序,最后根據得分情況進行投資環境結果分析。
根據特征值大于1的原則,選取了3個公共因子,其累計的方差貢獻率達93.036%,即反映了原有信息的93.036%(表2所示),可以看出這3個公因子解釋了變量中的絕大部分信息,效果較好。本文將這3個公共因子作為評價浙江省11個城市的投資環境的綜合變量。

表2 公因子特征值與方差貢獻率
從表2可以看出,第一個公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71.397%,它的解釋程度最高;第二個公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13.793%,解釋程度比第一個公因子有所降低;第三個公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7.846%,其解釋程度最低。
然后經過正交旋轉,以上的3個公因子分別反映了浙江省11個城市投資環境的主要特征。公因子為經濟發展環境因子,其在X25、X12、X5、X10、X1、X14、X21、X24、X4、X3、X20、X7上具有較大載荷,從各指標的經濟含義可知其主要反映了城市的經濟規模、勞動力供應狀況、當地的市場容量以及在資本和人力方面的投入情況。公因子2為人均因子,其在X11、X9、X15、X22、X8、X2上具有較大載荷,主要反映了市場需求和人均購買能力。公因子3為社會服務因子,其在X6、X26、X16、X8、X19、X18上有較大載荷,主要反映了當地的社會生活環境狀況。從分析結果看,經濟發展規模因子是影響外商投資的主要因素,它的方差貢獻率占到71.397%,人均因子也是外商投資考慮的重要因素,占到13.793%,社會服務因子對投資環境的影響作用較小。
接下來再根據SPSS軟件自動生成的各因子得分,設為f1、f2、f3,以各因子的方差貢獻率占3個因子總方差貢獻率的比重作為權重進行匯總,得出浙江省投資環境的綜合得分f,根據綜合得分情況,對浙江省的11個城市的投資環境進行排序。根據綜合得分,排序如下:杭州、寧波、溫州、紹興、金華、臺州、嘉興、湖州、麗水、舟山、衢州。其中,杭州市名列第一,杭州是浙江省的省會,浙江省政治、經濟的中心,基礎設施完善,交通便利,這些因素使杭州市成為浙江省投資環境最好的城市。寧波市的綜合得分排名第二,這應當得益于寧波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雄厚的經濟實力。舟山和衢州的投資環境得分排名分別為倒數第二、倒數第一。這樣的差距說明浙江省各城市的外商投資環境發展不平衡。
本研究選取《浙江統計年鑒2003—2012》中2002~2011年的原始數據,來分析2002~2011年浙江省近十年的投資環境變化。由于某些數據的可獲得性,在原來的指標基礎上略有變化,經濟發展環境方面增加了產業分布(第二產業比重、第三產業比重);社會生活環境方面增加了生活環境(城市全年供水總量、工業廢水達標排放量)、科技水平(專利授權量、科學技術活動經費、教育經費、技術市場成交額),其他方面也略作了相應的刪減。然后用SPSS軟件做因子分析,取特征值大于1或累計方差貢獻率大于或等于85%的公因子,再做正交旋轉。根據特征值大于1的原則,選取了2個公共因子,其累計的方差貢獻率達92.153%,即反映了原有信息的92.153%(表3所示),可以看出這2個公因子解釋了變量中的絕大部分信息,效果較好。

表3 公因子特征值與方差貢獻率
然后再做正交旋轉,以上的2個公因子分別反映了浙江省近十年的外商投資環境的變化。公因子1為綜合環境因子,以下指標具有較大載荷:專利授權量、第三產業比重、城鄉居民儲蓄年末存款金額、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在崗職工工資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科學技術活動經費、教育經費、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一般預算收入、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醫療機構床位數、GDP、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就業人員、人均GDP、貨物周轉量、進出口貿易總額等。公因子2為基礎設施和科技水平因子,以下指標具有較大載荷:第二產業比重、郵電業務總量、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數、技術市場成交額、公共圖書館、人均城市道路面積、普通高等學校招生數等。由此可知,影響浙江省吸引外商投資的主要因素是綜合因子,它的方差貢獻率達到了85.467%。另外,基礎設施和科技水平方面也是外商投資考慮的重要因素。
接下來再根據SPSS軟件自動生成的各因子得分,設為f1、f2,以各因子的方差貢獻率占2個因子總方差貢獻率的比重作為權重進行匯總,得出浙江省十年來的投資環境的綜合得分f,根據綜合得分情況(如表4所示),對浙江省十年的投資環境進行排序。

表4 2011年浙江省十年的外商投資環境得分情況
從表4的數據來看,浙江省的投資環境呈現出了逐年上升的良好態勢。其中2011年投資環境的綜合得分是1.58,在2002~2011年連續10年中排名第一。對比2007年和2008年投資環境的綜合得分可知,2008年較2007年有了質的改變,但幅度不是很大,原因在于受當時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較大。以后每年都是穩步上升,尤其是2011年較2010年,上升值達到了0.54,創歷史新高,這主要得益于全國宏觀經濟環境的良好運行和浙江省硬、軟環境方面很大程度上的改善。這也充分說明了引進外商投資的多少與投資環境的優劣存在正比例關系。
再從投資環境的構成因子來看,對比了2008年與2007年的綜合得分發現,2008年的投資環境的總體水平比2007年有了很大進步。但2008年在基礎設施和科技水平因子上的得分卻比2007年下降了0.70105分,下降幅度很大,主要是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并且,在這方面,2009、2010、2011年都在逐年下降,2011年的基礎設施和科技水平因子的得分基本回到了2003年的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基礎設施和科技水平是制約浙江省投資環境的主要因素。
根據以上對浙江省外商投資總體環境的因子分析結果,可以總結出浙江省外商投資環境的優劣勢如下。
(1)浙江省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東臨東海,北與上海、江蘇接壤,具有“瀕江臨海、承東啟西、接南濟北”的獨特地理區位優勢,是中國經濟最為活躍和最有潛力的長三角區域的一部分。目前,浙江省積極與上海、江蘇等省市加強合作,在交通、技術等方面全方位對接,從而加速推動長三角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實現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城市群的共同崛起。這將促進制造業的蓬勃發展,為浙江省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新的契機。
(2)浙江省利用外商投資的規模也在逐步擴大。1993年浙江利用外資首次突破10億美元, 2011年利用外資已經達到116.7億美元。另外,浙江省在吸引大項目外資上也有所發展。
(3)第三產業引進外資的增長較快。浙江省利用的外資主要是第二產業,占全省總額的52.2%,其中制造業是主體,占全省總額的51.3%。近年來,浙江省在外商投資的產業結構方面有所優化,第三產業引進外資的增長較快。2011年,浙江省第三產業實際利用外資54億美元,同比增長30.3%,占全省外資總額的46.3%。第三產業招商正逐漸成為浙江利用外資的一大亮點。
(4)外資來源呈現出良好的多元化發展勢頭。2011年實際利用的外資中,中國香港地區外資占總額的64%,位居第一位,維爾京群島、日本、新加坡、美國、韓國、中國臺灣、意大利分別為第二至第八位。近年來,歐洲等地的外資利用有一定的發展,2011年來自歐盟的合同外資同比增長19.1%。
(1)高質量的外資來源不多。目前外商投資主要是傳統的制造能力的轉移,即使在一些高新技術產業領域,也是一些技術含量低、附加值較少的加工組裝環節的轉移。而且,大型跨國公司在浙江設立技術研究中心也少,先進技術的受益程度有限,難以吸收先進技術和進行再創新,本土化的自主創新能力薄弱,科技水平不高。這些都說明優質外資的引進非常重要。
(2)浙江省利用外資的產業分布不均。第一產業利用合同外資占外資總額的1.5%,低于其對浙江省國民經濟的貢獻率4.9%。相反,制造業利用外資的比重偏高。因此,浙江省利用外資的產業領域有待進一步擴大,服務行業和農業等領域的外資利用比例需要得到提高。
(3)對引進外資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很多地方性的政策措施不到位。浙江省民營經濟發達,外資在浙江省的比較優勢不明顯。長期以來,浙江認為引進外資的作用主要是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而對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引進可以促進出口創匯和產業的轉型升級等方面的認識偏弱,因此,鼓勵外資引進的地方性政策、優惠措施少,落后于同處長三角地區的上海、江蘇等省市。
吸引外商投資的根本目的是促進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和振興,是為了更加健康地開發和利用國內、國外兩大市場,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更長遠地促進企業的發展,早日實現中國的現代化。這就不僅包括要獲得國外資金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還要獲得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因此,浙江省需要調整外資引進的政策,并提高外資引進的質量。首先,積極引導外商投資浙江省重點發展的現代農業、農產品加工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等,設立技術研發中心,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基地。其次,要注重高素質的技術、管理人才的引進,積極鼓勵自主創新。再者,立足現有基礎,加快重點企業和行業的技術改造,努力推進現代產業集群的轉型升級。第四,負責招商引資的部門不能急功近利,需要長遠考慮,具有統籌全局的戰略部署。嚴格把關那些高污染、高能耗項目,科學評估論證,充分考慮當地環境的接納能力,嚴格執行國家的環保政策,確保引進優質外資。
外國投資者在受資國(地區)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基礎設施是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它的好壞也是投資者考慮的重要因素。因此,浙江省需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改善通訊設施建設,完善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同時,應爭取和上海以及國家有關交通部門統一規劃,加快公共交通建設,實現城市間的交通市區化,促進上海、杭州都市圈的形成,為浙滬經濟的一體化發展打下物質基礎。這樣也能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吸引更多的外資來浙。
根據浙江經濟發展的需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領域,特別是擴大農業和教育、衛生和社會保障、環境和公共設施、金融、住宿、餐飲、體育與娛樂、居民服務等服務行業的數量和范圍,使它們成為外資利用新的增長點。要想進一步擴大外商投資領域,政府要盡快出臺相應的政策,完善相關制度,健全市場機制,規范市場競爭,細化重點引進項目、技術和優惠措施,達到改善投資環境的目的,進一步加大農業、服務業利用外資的能力,優化投資結構。
在對外的招商引資活動中,要繼續抓好香港、日本、新加坡、美國、韓國、維爾京群島、臺灣等地區的重點引資。除此之外,還應繼續加強對歐洲、大洋洲等國家和地區的招商力度,使其成為浙江省引進外資的新增長點。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法國、英國和中國的臺灣地區的實際利用外商投資額比2010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比前一年分別下降了82.2%,7.2%,25.9%,15.3%,41.3%,17.7%。所以,負責招商引資的部門,要加大調研力度,充分了解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投資需求,找到實際利用外資額出現下降的原因,提升浙江省的外資引進水平,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增添活力。
從表4的數據可以看出,2009、2010、2011年的科技水平因子得分在逐年下降,說明科技水平因子是制約浙江省投資環境的主要因素。一個地區科技創新能力的高低,是外商投資考慮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擁有較強的科技創新能力的地區會給投資商帶去更多的利益,反之,一個地區的科技創新能力越強,越容易吸引更多更優質的外資。而且,這些科技創新能力強的地區對外資企業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也更容易消化吸收,能更好更有效地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服務。因此,政府應加大對科技教育方面的投入,增加科研經費支出,支持推進科技創新,大力發展教育,建設科技強省、人才強省等措施來實現科教興浙的發展戰略,提高引進外資水平。
政府職能部門的工作效率是影響外商投資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政府部門應明確政府在市場經濟體制中的作用,轉變政府職能,將精力放在公共服務領域,努力為投資者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政府職能部門還應盡力對本地區的外資引進做統籌規劃布局,全盤考慮,及時出臺相應的配套政策、鼓勵措施等。同時,招商引資的各職能部門還應良好地協調配合,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1]浙江省統計局網站.http://www.zj.stats.gov.cn/index.html.
[2]康慶慶.河北省投資環境的實證分析與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
[3]王勇.浙江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多角度透視[J].經濟論壇,2007(13).
[4]劉瑜.重慶市外商投資環境實證研究[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3(1).
[5]潘輝,楊衛.長三角利用外資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思考[J].特區經濟,2011(1).
[6]浙江省統計局.浙江省統計年鑒:2012[M].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
[7]葉紅玉.浙江利用外資現狀及對策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7(1).
[8]王曉潤,尹宗成.長三角地區投資環境評價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