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振啟 劉杰
“續斷”為常用中藥,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因其具有續折接骨之功,故名續斷。續斷別名又稱川斷、川續斷、和尚頭、山蘿卜。其功效是補肝腎、行血脈、續筋骨。用于腰痛腳弱、遺精、崩漏、崩漏下血、胎動欲墮,跌撲損傷、金瘡、癰疽潰瘍等。
相傳從前村里有個年輕人發高燒死了,老父慟哭欲絕。剛好村里來了位郎中,得知年輕人只死了一個時辰,他便把藥葫蘆打開,倒出兩粒藥丹,又讓人撬開青年的牙關,用水灌下去,過了一會兒,青年人竟然奇跡般地活了過來。郎中用的這味藥叫還魂丹。此事一下就傳遍了全村。這村有個山霸,開了一個藥鋪。要郎中與他合伙配藥,牟取暴利。郎中為人正直,一心只想治病救人,于是便嚴辭拒絕了。山霸惱羞成怒,派人把郎中的腿打斷了。可一個月后,郎中又走鄉賣藥了。原來郎中受傷后吃了一味草藥,于是便很快痊愈了。山霸豈肯善罷甘休,又一次找來打手。這次,打手們打得更兇更狠,郎中奄奄一息。這時來了個砍柴的小伙子,郎中打著手勢,讓小伙子背著他走上山坡,又用手指了指一種葉子像羽毛狀分裂,開著花的野草,小伙子將野草挖來,又把郎中背回家,把藥草煎給郎中吃,兩個月過去了,郎中的傷又好了。郎中想要離開這個是非之地,于是把這味接骨藥傳給了小伙子,并讓他傳給鄉親。因為其能將斷了的骨頭續接上,鄉親們將這味藥取名為“續斷”。
續斷為川續斷科川續斷屬植物川續斷的根。多年生草本,高60~90cm,根圓錐形,主根明顯,或有數條并生,外皮黃褐色,莖直立,多分枝,具棱和淺溝,莖上生細柔毛,棱上有疏刺毛。葉對生,基生葉有長柄,葉片羽狀深裂,先端裂片較大,邊緣有粗鋸齒;莖生葉有短柄至無柄,多為3 裂,中央裂片最大,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1~13cm,寬4~6cm,兩側裂片較小,邊緣有粗鋸齒,兩面被白色貼伏柔毛。夏末秋初開花,頭狀花序近球形,總苞片數枚,窄披針形,長約1.5cm,寬約3mm,綠色,每花外有1 苞片,寬倒卵形,質較硬,外側密生白色柔毛,先端突出堅利呈粗刺狀,被白色短柔毛;花小,白色或淡黃色,副萼具4 鈍齒,密生柔毛,萼淺盤狀,具4 齒,略呈卵狀角形,齒間有數個小齒,花冠具4 較深裂片,花冠管基部漸窄,被長柔毛;雄蕊4,伸出花冠之外;雌蕊1,花柱長于雄蕊,柱頭短桿狀而扁。瘦果橢圓楔形,淡褐色。

▲續斷原植物

▲續斷藥材
續斷主產于四川、湖北、云南、貴州等地。多生于土層深厚的肥沃山坡、草地、溝邊,有的栽培。秋季采挖,除去根頭及須根,用微火烘至半干,堆置“發汗”,至內部變綠色時,再炕干。注意不能日曬,否則會變硬。
續斷呈長圓柱形,略扁或微彎曲,長5~15cm,直徑0.5~2cm。外表面灰褐色或黃褐色,全體有明顯扭曲的縱皺紋及溝紋,可見到橫列的皮孔及少數須根痕。質軟,久置干燥后變硬,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皮部外緣呈褐色,內呈黑綠色或棕色,木部黃色呈放射狀花紋。氣微香,微苦,微甜而后澀。以條粗、質軟、微甜帶墨綠色者為佳。
飲片性狀為表面灰褐色或黃褐色,切面黑綠色,中有黃色花紋。
在加工和臨床應用中,續斷混淆品種的鑒別也應特別引起關注。
續斷混淆品種糙蘇根為唇形科植物糙蘇根的干燥根,錐狀圓柱形,上端略粗,向下漸細,長9~12cm,中部直徑約1cm,表面深黃色至黃褐色,有縱紋,溝紋及須根痕。質堅硬而柔潤。斷面略平坦,外層棕色,內層淡褐色或黑綠色,微苦、味辛。在臨床中應注意與續斷加以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