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聰 郝京紅 蘇 紅 孫中悅
(1.《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編輯部,北京 100044;2.《都市快軌交通》雜志社,北京 100044)
在科技文章中要經常使用各類術語符號,來敘述文中的各類理論推導、方法研究、算法試驗和系統建模等,術語符號在科技文章敘述中起到貫穿主線的作用。術語符號的使用要涉及術語學、符號學和編輯學等多個應用學科,其中術語學和符號學都是與語言學有關聯的新興學科,馮志偉在《現代術語學引論》一書中介紹了中國術語學研究現狀[1],余志鴻的《傳播符號學》[2]和王銘玉的《語言符號學》[3]介紹了國內外的符號學的概念和理論發展情況,這些文獻給出了術語學和符號學的理論基礎。筆者就科技類文章中常用的術語符號表示方式和作用進行了分析,闡述清楚了術語符號幾種表示方式之間的對應關系,以及在傳播中的作用和意義。
術語是通過語音和文字表示的一種語言符號,可以看成是在一定專業領域條件下的專業語言。而術語符號是由圖形和字母等符號構建的語言體系,是傳播專業概念的載體,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術語符號就無法進行專業知識的傳播。
(1)符號的結構。美國的符號學家皮爾斯(Pierce)認為:符號是由媒介(形狀)、指涉對象(事物)和解釋(概念和意義)這三種要素構成的[3]。符號的定義可以理解為:符號形狀和符號對象之間的關系為“表征關系”,即用符號形狀表示和象征符號對象(事物);符號形狀和符號解釋之間的關系為“意指關系”,即用符號解釋符號形狀所具有意義或概念。符號與對象的關系,符號與解釋的關系,是構成符號學的三個基本要素,其結構關系如圖1 所示。

圖1 符號的結構關系圖
圖1 中的第一個要素是符號形狀,第二個要素是符號對象,指形狀表示的事物,第三個要素是符號解釋,指形狀所具有的概念和意義。符號是通過符號形狀來表示一個事物和概念的,即形狀、事物和概念同時存在,才能完整地表示符號的意義和結構關系。
例1:奧運會的旗幟是符號形狀;象征全世界運動員集聚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舉辦了競技比賽這個事件;旗幟的五個環代表世界五大洲,五環的五種顏色代表五大洲的不同膚色的人民,旗幟底色是白色代表著世界和平。這里奧運會的旗幟是一種象征性符號,它說出了奧運旗幟、體育運動會和奧運會具有的意義,以及這三個要素的基本關系。
(2)符號的類型。符號類型大約歸類為以下幾種類型:①人類使用的各種語言符號和文字符號等,屬于語言類符號;②用國旗和國徽作為象征一個國家的特征性標志,屬于象征性符號;③數理邏輯運算符號,電器件抽象圖形符號和計算機編程語言等在語言基礎上產生的用字母或圖形輔助表示的符號,屬于替代性符號。
由此可見,符號既可以表示實體事物,也可以表示抽象事物,其表示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術語符號也是用專用語言符號來表達限定的專業概念的。術語符號類型的發展,經歷了由自然符號到抽象符號的漸變過程。開始有表示自然界的光、閃電等現象的符號稱為自然符號;經過人們約定用來傳遞科技信息的符號(如電流I 和光速c)為約定符號(術語符號);表示或象征某種事物的符號(如奧運旗幟的五種顏色代表五大洲的不同膚色人民)為表征符號(象征符號);用抽象化的圖形替代象征符號(如奧運旗幟的五個環代表地球的五大洲)為抽象符號(替代符號)。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術語符號可以看為是由概念、定義、約定、抽象和替代等組成的一個特殊的語言體系,而科技術語符號同樣具有這些屬性。
(1)科技術語符號的結構。從科技領域的角度來看,科技術語符號是表示科技概念的一種語言符號,承載著科技信息傳播和交流。劉青在《科技術語符號的詮釋》中將科技術語符號分為數理符號、字母符號、文字符號、圖形符號和表格符號等[4]。筆者認為可以將這些符號進行分類:因為圖表的關系比較密切,有的圖中含表,有的表中含圖,所以將表格歸類到圖形符號類別。數理符號中如果有字母(如函數、變量和單位)等,可以歸結到字母符號的類別中;如果有簡單圖形(如數理邏輯運算)等,可以歸結到圖形符號的類別中。這樣本文就將科技術語符號簡化為圖形符號和字母符號(英文等字母)兩種符號類別,其結構關系如圖2 所示。

圖2 科技術語符號的結構關系圖
圖2 中科技術語符號結構用兩種符號表示,圖中圖形符號和字母符號是有關聯性的,它們都需要通過文字解釋:通過文字來解釋圖形的意義和讀法;通過文字來解釋字母的定義和名稱。文字語言是研究術語符號的基礎,只有通過文字解釋才能理解圖形和字母所具有的概念和含義。所以兩種符號和文字間也構成了一個三要素的基本結構關系。
例2:電阻元件可以分別用圖形符號和字母符號表示。圖3(a)中的長方形代表電阻模型符號,模型上的文字(術語)解釋為電阻=電壓/電流;圖3(b)電阻模型符號可以用字母符號表示為R=U/I。用字母符號替代文字術語,是為了方便建模分析和計算,兩種符號和文字的對應關系表示為圖3 所示。其他科技術語符號的表示方式可以類推。

圖3 電阻元件的符號表示
(2)科技術語符號的類型。本文分析認為,用文字(術語)解釋概念的有:編程、綁定等名詞概念;用字母符號表示的有:ACS(存取控制系統)、CDM(民航協同決策)等復合術語的縮寫詞(又稱字母詞);變量:如磁場強度(H)等;函數:如指數函數(ex)等;用圖形符號表示產品器件名稱的有:電阻、電感、電容、磁盤存儲器、電路保護器等器件。
科技術語符號類型中的字母符號屬于文字類符號,而圖形符號屬于非文字類符號[5]。圖形符號由有視覺效果的圖形構成,圖形的優勢在于其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它在科技傳播中可以跨越各個國家之間語言和文字的障礙,圖形表示的含義是專業領域中的同行都能看懂的,所以圖形符號在科技傳播中會起到比文字更為簡潔直觀的效果。同時使用字母文字語言的國家較多,所以字母符號在科技領域中也更具有通用性。字母和圖形符號都屬于通用性專業語言符號。
但在使用科技術語符號時應該注意的問題是:(1)因為學科專業術語是海量的,不是每個術語都有相應的圖形符號來表示。一般元器件如電阻(R)、電感(L)、電容(C)有圖形符號的,可以用術語、圖形符號和字母符號的三元關系表示。而變量如電功率(P)、電壓(U)、電流(I)等是沒有圖形符號的,可以用術語和字母符號的二元關系表示。(2)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學科的術語量都非常巨大,新的科技術語還在不斷產生。在一個專業領域中,術語符號的使用,常會出現幾個概念和幾個符號表示同一個事物:如電腦和電子計算機,重量和質量,即用電腦來表示電子計算機,用重量來表示質量,都是不規范的。在科技術語中,重量是表示力的概念,單位為N;而質量是表示物質的概念,單位為kg。生活中人們習慣將質量稱為重量,這點是容易混淆的。因此實現科技術語符號只有規范化,才能被正確使用而不會引起歧義。科技術語的兩種符號之間有怎樣的對應關系?下面將進行分析和討論。
科技文章內容結構一般由五部分構成:摘要、緒論、正文、結論和參考文獻。其中摘要、結論和參考文獻只有文字敘述,而正文部分由文字敘述、公式建模推導和圖表分析實驗數據等三部分組成。文字敘述中包含文字術語,公式推導中包含字母符號,圖表分析中包含圖形符號,也就是術語符號都是在正文中出現。
通過圖3 可以得知科技術語符號之間的關系。電阻可以分別采用圖形符號與字母符號表示,可以寫成圖3(a)和圖3(b)兩種形式,兩種形式是有關聯的。從圖3(a)得知:只有在電阻模型上標注文字(術語)后,模型才有了實際的物理意義,但一般在公式模型或模塊(芯片)上多是標注字母符號,較少標注文字(術語),因字母符號具有通用性。從圖3(b)得知:字母符號可以起到替代文字(術語)的作用。而邏輯運算符號如“∑”是表示數的求和,具有自明性,不用標注就可以知道其含義了。
科技術語為什么選用幾種符號來表示?本文分析主要是考慮分工和作用不同:文字(術語)解釋是為了敘述概念、定義和原理等,字母符號是為了建模、推導和證明等,圖表符號是為了形象化的圖形曲線分析和數據對比等,也就是表示內容各有側重,可以相互補充、替代和關聯來完成文章整體內容的敘述。
術語符號在交流和傳播中的作用和價值為:(1)術語符號是語言符號。它承載著人類文化和科技的信息,術語符號在交流和傳播中起到了促進人類文化和科技進步的作用。(2)術語符號的價值是為了分享和交換知識[6]。當前行業眾多,術語符號量也很大,新的術語又不斷產生,其中新術語中有一半是外來語的中文翻譯,其中翻譯稱謂多有不同。為了保證信息交流的清晰,減少歧義,要實行術語符號標準化工作。(3)術語符號具有穩定性、可變性、系統性和通用性。術語符號約定俗成后,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穩定性;但有些術語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感到不準確,需要進行修訂,所以隨著科技發展和時間變化,術語符號又具有可變性[6]。術語符號是有專業體系的,用來傳遞專業的已知信息,所以術語符號又具有系統性和通用性。(4)建立術語庫和術語字典。術語庫的術語可以進行修改和添加,是今后術語應用的發展方向,術語庫既可以完善術語的規范化,也可以提高使用人員的工作效率。
本文對術語符號的表示方式、符號特性和符號傳播作用進行了分析,有以下幾點結論。
(1)符號是一種語言,反映了符號形狀、事物和概念三個基本要素之間的結構關系。
(2)科技術語符號是專業語言符號,有兩種表示方式:圖形符號和字母符號。兩種符號具有自明性和通用性,其中文字(術語)是研究符號的先導基礎語言,有統一、約定和解釋性;圖形是抽象化的一種語言符號,有簡約和自明性;字母符號是一種用字母符號表示的語言符號,在國內外科技術語符號及模型上使用,具有通用性和多樣性。
(3)術語符號是傳播專業概念的載體,它在傳播和交流中起到促進文化和科技進步的作用。今后應該提倡規范化使用術語符號,才能更有益于數字出版和多媒體出版的發展前景。
[1]馮志偉.現代術語學引論[M].北京:語言出版社,1997.
[2]余志鴻.傳播符號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3]王銘玉.語言符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劉青.科技術語符號的詮釋[J].中國科技術語,2002,2(4):37-42.
[5]賈磊磊.全球化語境中跨文化表達——論非文字文化符號的傳播效應[J].現代傳播,2011(12):17-21.
[6]梁愛林.從術語的價值看術語工作[J].中國科技術語,2009,11(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