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濤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北京 100700)
2003年前后,在第一次進行中醫藥基本名詞規范研究的時候,筆者曾撰文論述過有關經脈等詞的英譯。當時提出了meridian 和channel 有所不同,并在名詞規范的時候將其一并收入,成為經脈的規范英文名。既照顧了約定俗成的命名原則,又兼顧了對經脈一詞本身正確的理解[1]。
時隔多年,在進行了大量的針灸臨床實踐與實驗室研究之后,筆者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名詞的應用與學術觀念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認識不同則用詞不同,即使是同一個中文詞,表達的含義也相距甚遠。從術語學的角度而言,術語背后總是與科學概念聯系在一起[2],也就是說,是與使用者的學術觀點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經絡是經脈與絡脈的統稱,是人體運行氣血的通道。按照中醫學理論,經絡是一個系統,包括了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五絡脈、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等;而經脈和絡脈,根據中醫古籍的描述,有著具體的形狀與位置,承擔著一定的生理功能,并能反映人體的病理變化。腧穴是經脈上的一個個“小站點”,是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輸注于體表的部位,是針灸治療疾病的刺激點與反應點。
一些英語背景的作者傾向于認為channel 與中文經絡的含義更為接近[3]。但許多經絡的研究者習慣使用meridian 一詞來表示經脈,原因是他們認為經脈與腧穴就是一種系統性的表述符號。在十四經脈(在經絡理論中,十二經脈與任督二脈上分布腧穴)與腧穴系統中,需要有一個符號系統來表達經脈與腧穴的位置、走向及相互之間的關系。因為meridian 原意為地球的子午線,本身就是虛構出來用以表示地理方位的。在中醫學固有的體系中,對人體結構的闡述異于西方現代解剖學,因此,習慣于線性思維的西方人對善于進行想象的東方人所描述的概念需要有一套體系來進行說明。鄭述譜教授提到過,在俄國的術語研究史上就有人認為,對于術語來說,知道它的名稱,就能說出它所處的位置;知道了它所處的位置,就能說出它的名稱。這是強調術語的表達形式與其所表達的概念系統的一致性與相符性[4]。基于此,meridian 一詞在這種語境與認識下使用是非常準確的,包括腧穴使用經脈名稱加序號的方法都可以被接受,盡管這種表述失去了中文腧穴名稱獨特的表意性能,如內關、光明、足三里等,其穴名在漢語系統中有著豐富的內涵,表達出腧穴的位置與功能主治。
但是,對于中醫藥界人士而言,經絡研究在針灸學及中醫學中都是極其重要又有爭議的一部分內容。一方面,經絡理論是中醫藥學的理論基礎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另一方面,由于許多研究者對經絡一詞的含義理解有偏差,因此,形成了不同的學術流派,相互爭鳴,各不相讓。常見的研究學派有結締組織結構說、神經生理說、生理生化說和生物場說等[5]。無論哪種學說,雖然可能存在著“已知結構,未知功能”或“已知功能,未知結構”等多種學術論爭,但對于《內經》提出的“經絡者,所以行氣血,營陰陽,決死生,處百病”的概念定義是共同認可的。要能通行氣血,肯定是通道無疑,在這種語境下,使用channel 則能更為準確地表達出經脈的原意。但由于meridian 一詞使用良久,影響廣泛,按照約定俗成的收詞原則,經過再三討論,我們還是將兩種譯法都一起收錄了。
雖然看似矛盾,但這種情況是客觀存在的,從理論上來說,科學術語不管是原語言還是譯名,都應該是對相關對象研究完成階段的產物,但實際上,研究者往往一開始就由于各種原因被迫采用現有的并未經過嚴格界定的詞語作術語[6]。
基于筆者對這兩個術語的理解和目前經絡問題研究的現狀,建議使用者根據自己對經絡的理解選擇channel 或meridian 來表達自己的學術觀點。如果認為經絡本身并無實質性的結構,只是一種概念符號,用meridian 正確無疑;但如果認為經絡是人體的物質通道與功能活動結構基礎,用channel 則更為準確。
[1]黃濤,黃鑫.談“經脈”等詞的英譯[J].科技術語研究,2004(1):41-42.
[2]鄭述譜.站在術語學理論的高度[J].辭書研究,2005(3):1-7.
[3]Kaptchuk Ted J.The Web that Has No Weaver:Understanding Chinese Medicine[M].New York:McGraw Hill,2000:105.
[4]鄭述譜.術語學的研究方法[J].術語標準化與信息技術,2004(2):4-11.
[5]華萍,呂虎,原林,等.經絡研究的四大主流學派及其分析[J].中國針灸,2006,26(6):407-413.
[6]鄭述譜.試論語言學術語的特點[J].外語學刊,2006(3):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