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區婦幼保健院(101100)侯振環
術后疼痛是病人恐懼手術的主要原因之一。靜脈自控鎮痛是術后鎮痛領域概念性的革新,自從應用于臨床以來,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氟比洛芬酯是一種新型的NSAIDs藥物,通過特殊的微球包裹技術,增加藥物的靶向性,同時控制藥物釋放速度,延長鎮痛效果。目前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術后鎮痛。本研究擬將氟比洛芬酯應用于術后病人自控靜脈鎮痛,以觀察其鎮痛效果。
1.1病人選擇 本研究共納入2013年5月~8月之間的60例擬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接受婦科開腹手術的女性患者。本研究事先獲得倫理委員會的批準。試驗開始前與病人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為:American SAASA分級1~2級,年齡18~65歲,體重40~70kg。
排除標準:術前應用鎮痛藥物,妊娠,哺乳,藥物濫用史,哮喘,消化道潰瘍病史,NSAIDs過敏,嚴重肝腎功能障礙,使用諾氟沙星、伊諾沙星或者諾美沙星等喹諾酮類抗生素。

附表1 兩組疼痛評分和舒芬消耗量
1.2麻醉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靜脈快速誘導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病人入室后建立20G靜脈通路,快速輸注乳酸林格氏液500ml進行容量補充。監測無創血壓(NBP)、心電圖(ECG)、脈搏氧飽和度(SpO2)。經靜脈給予咪達唑侖0.04mg/kg、芬太尼2μg/kg、昂丹司瓊4mg、地塞米松5mg,隨即開始為病人吸氧去氮,5min后開始應用GRASBY3500靶控注射泵靶控輸注丙泊酚,初始靶濃度為6μg/ml,待病人意識消失后給予羅庫溴銨0.6mg/kg,2min后進行氣管插管。插管完成后聽診雙側呼吸音,確認導管位置合適后,固定導管并開始機械通氣。麻醉維持采用100%的氧氣,丙泊酚靶濃度為3.0~4.0μg/ml,根據需要間斷追加芬太尼和羅庫溴銨。術畢停止丙泊酚,連接鎮痛泵,病人意識和呼吸恢復后送至恢復室,待病人完全清醒符合離恢復室標準后送返病房。
1.3鎮痛方案及分組 根據隨機表將60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分別為舒芬太尼組(S組)30例(舒芬太尼200μg稀釋至200ml,1μg/ml),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組(SF組)30例(舒芬太尼100μg+氟比洛芬酯200mg稀釋至200ml)。兩組鎮痛泵設置相同,均為背景輸注2ml/h,單次給藥量2ml,鎖定時間15min。
1.4觀察指標 分別在術后1h、4h、8h、24h和48h隨訪患者,采用視覺模擬評分0~10(Visual Analog Scale,VAS)記錄兩組鎮痛效果,累計鎮痛藥消耗量,不良反應(惡心、嘔吐、嗜睡、呼吸抑制等)。
1.5統計方法 應用SPSS17.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平均值±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組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的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附表2 兩組惡心嘔吐發生率
2.1一般情況 共60例患者入選并最終完成試驗,分別為S組30例,SF組30例。兩組患者平均年齡37.2±4.0歲,36.2±3.3歲(P=0.313);平均身高159.6±3.5cm,160.7±3.4cm(P=0.212);平均體重55.6±4.1kg,56.3±4.7kg(P=0.564),人口統計學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2.2疼痛評分 兩組之間術后各個時間點的靜息和活動VAS評分均沒有顯著差異。而SF組的舒芬消耗量則從術后4h開始明顯少于S組(P<0.05)。兩組疼痛評分和舒芬消耗量見附表1。
2.3副作用 兩組均未發現嗜睡和呼吸抑制的病例。各個時間點兩組惡心嘔吐發生率沒有統計學差異。數據見附表2。
氟比洛芬酯是一種非選擇性的非甾體類抗炎藥,能夠抑制COX,減少前列腺素的生成,從而發揮其鎮痛作用。Zhang等人[1]的試驗結論說明在手術前給予可以減少術中阿片類藥用量。Nakayama等人[2]術中給予開腹子宮切除的病人氟比洛芬酯1mg/kg可以降低術后疼痛評分。有的研究還表明氟比洛芬酯可以減輕術后惡心嘔吐的發生率[3]。本研究將氟比洛芬酯加入鎮痛泵中與阿片類藥物同時輸入,考察的是以單純PCA的模式給予氟比洛芬酯對疼痛評分的影響。結果表明,鎮痛泵中加入氟比洛芬酯可以使術后舒芬太尼的用量減少,而疼痛評分和副作用發生率并沒有變化。
本研究納入的是婦科開腹手術,從切口部位和創傷程度來看,術后疼痛應為中度。兩組的靜息和活動疼痛評分沒有顯著差異,可能與鼓勵病人積極按壓鎮痛泵有關,病人對術后鎮痛效果均很滿意。在達到相同的鎮痛效果時,筆者觀察到鎮痛泵中加入氟比洛芬酯的一組病人舒芬太尼消耗量是減少的,這與理論上是一致的。聯合應用氟比洛芬酯和舒芬太尼,一方面可以減輕炎癥反應[4],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5],降低外周痛覺感受器對傷害性刺激的敏感性,同時還可以作用于中樞阿片受體,達到最佳的鎮痛效果,并且能降低阿片類藥物的副作用。
理論上減少阿片類藥物的使用量會降低惡心嘔吐等副作用的發生率,但本研究并未發現兩組在副作用方面存在統計學差異,這可能與樣本量小有關,因此尚需要更大樣本量的臨床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