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嘉銅
(浙江省余姚市第四中學,浙江 余姚 315400)
光學應用越來越廣泛,在物理學中也越來越重要.因此在高中物理課堂中,就應該做好光學實驗引發學生對光學的興趣.現在高中物理實驗中使用的器材,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也越來越成熟.其中,光的雙縫干涉實驗是光學實驗中操作難度較大的一個實驗.下面是筆者對該實驗的幾種實驗方案的比較和改進方案,供同行參考.
實驗方案1:利用現有的實驗儀器套件(如圖1).有白熾燈、凸透鏡、濾光片、單縫、雙縫、遮光筒、毛玻璃屏、測量頭組成.該實驗的光路(如圖2),白熾燈發出的光經凸透鏡變成平行光后,經過單縫的光的能量已經很小,再經過雙縫發生干涉,在光屏處即使使用目鏡觀察,也很難觀察到清晰的干涉圖樣.該實驗的最大缺點是到達雙縫的相干光光強太弱,實驗不易成功,更不太可能上課作為演示實驗,讓整個教室的學生觀察.

圖1

圖2
實驗方案2:改變凸透鏡的位置,使燈絲在凸透鏡后成倒立縮小的實像于單縫處.注意要使小燈泡的燈絲與單縫垂直,如果仍像方案1使燈絲與狹縫平行,則不能看到干涉圖樣,只能看到一個亮斑.因為小燈泡的燈絲是一匝一匝的螺旋狀組成的.讓整條燈絲與狹縫垂直,實際上是讓其中一匝燈絲與單縫平行,讓其成為一個更好的線光源.如果整根燈絲與單縫平行,則會發生多匝燈絲的干涉圖樣疊加,而出現一個亮斑.此方案最大的特點就是增強了發生干涉的光強,實驗調節也比方案1方便.
方案2雖然比方案1有所改進,但短時間內調節出干涉條紋仍比較困難,條紋亮度還是不夠,所以不少教師在平時的課堂中并不采用.
實驗方案3:用激光筆直接照射雙縫,將干涉圖樣投射在教室墻上讓學生觀察.這種方法簡單方便,但由于激光筆的光斑很小,產生的雙縫干涉條紋很短.看上去像明暗相間的點狀分布,如果教師不作解釋,學生會認為雙縫干涉條紋是點狀的.再者,不能定量研究測波長,比較粗糙.
實驗方案4:某教學儀器廠針對方案3作了改進,在激光束前安裝一個小圓柱玻璃棒(如圖3),來改變光路(原理類似凸透鏡)對激光束進行縱向拉伸,變成線光源,再經過雙縫,就真正實現了雙縫干涉.但仍有不足:

圖3

圖4
(1)玻璃棒焦距太小,經匯聚后再縱向拉伸后,真正到達雙縫的只是一小部分(如圖4),因此條紋仍然偏淡,課堂演示效果較差.
(2)玻璃棒材質不佳,激光經內部小顆粒散射又使光能量損失一些,且散射光線會干擾干涉條紋,周圍會出現很多散射光斑,使其不夠清楚,(經圓柱體拉伸后如圖5),很難定量分析.
針對以上不足,筆者做了一些改進,供大家參考.

圖5

圖6
(1)將玻璃棒改成焦距較大的月型凸透鏡,并將雙縫放在透鏡焦點處,這樣就可以讓幾乎所有的激光束能量通過雙縫,在雙縫干涉后再縱向拉長投射到較暗背景上(如圖6),這樣干涉條紋非常清晰,完全可以在教室內演示給學生觀察.
(2)凸透鏡玻璃質量較好,內部散射較少,一般不會干擾干涉條紋,使干涉條紋更加清晰.
(3)條紋經雙縫后縱向仍可看作直線傳播,會被匯聚或擴散,條紋會被拉伸.但橫向由于雙縫很小,經過縫后已發生衍射現象,因此透鏡的作用對條紋的寬度不會影響.可以用本實驗儀器在課堂上定量分析,測出激光光束的波長(筆者定量測得光的波長為700nm左右)效果很好.該實驗裝置很簡單:由激光光源(可用激光筆)、透鏡、雙縫、光屏(可用黑板代替)(裝置如圖7,干涉圖樣如圖8).以上是筆者的改進建議,不足之處請同行批評指正.

圖7

圖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