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博
摘 要:受全球化格局演變、金融危機深化和信息網絡發展的影響,國企出現了社會組織形式多樣、青年流動加快等現象,給團工作提出了新挑戰、新憧憬。創新是團的靈魂、生命力所在,通過靈活管理、平臺支持、網絡引導來打造共青團組織者、服務者、引導者的新形象,才能實現共青團工作新突破。
關鍵詞:新形勢;團工作;探微
黨的十八大報告,曾多次提及青年和青年工作,強調了青年工作的重要性,并特別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奮斗,從事關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戰略高度闡釋了共青團和青年工作的重要性。進入新世紀以來, 受全球化格局演變、金融危機深化和信息網絡發展的影響,企業逐步出現了社會組織形式多樣、青年流動加快等現象,這在思想教育、活動開展和服務青年等方面給共青團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1 企業共青團工作所面臨的挑戰
1.1 青年流動快速化對共青團組織建設的挑戰
在原有的計劃經濟條件下,企業共青團組織建設是依托于企業黨政機構建立的單一結構體系,主要依賴于行政命令和行政手段。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年從農村進入到城市,從國企跳槽到外企、私企,青年的地域間流動、行業間轉化的頻率呈現出快速化的趨勢,青年農民工、青年臨時工的大批涌現使得傳統的企業團組織設置方式,已經無法對流動青年進行有效的管理。
1.2 社會組織多樣化對共青團職能完善的挑戰
社會轉型的不斷深化催生了一大批新的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越來越多的青年由于職業和身份的經常變動,他們更加傾向于通過地域聯系的“同鄉會”、興趣聯系的“驢友團”等青年自組織,來尋求自身的歸屬感和成就感,這對于傳統意義上的企業共青團職能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
1.3 媒體宣傳信息化對共青團工作方法的挑戰
當前社會數字化、網絡化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突飛猛進, 互聯網打破了傳統媒體的時空界限, 成為快捷高效、發展勢頭強勁的大眾傳媒,微博、微信成為了青年人的“必備硬件”,這使得媒體宣傳信息化成為既然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之后,對企業共青團工作方法的又一次沖擊。
2 企業共青團工作所面臨的機遇
2.1 自身優勢依然突出
企業共青團最大優勢在于其與執政黨——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聯系,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在政治影響力、行為號召力和影響覆蓋面方面,比其他社會團體、群眾組織依然具有不可撼動的優勢地位,便于組織運用社會各方面力量開展工作,同時企業共青團的特殊地位也吸引許多優秀的青年加入共青團組織,從事團的領導工作。
2.2 外部發展環境利好
歷屆國家領導人對于共青團在關心青年、服務青年,幫助青年成長成才的工作方面寄予了的無限期待與厚望,給企業共青團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社會的穩定發展、經濟的持續繁榮乃至和諧社會的構建為企業共青團組織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作為黨聯系廣大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的企業共青團組織,在協助管理、參政議政、創新創效等青年事務等方面的獨特優勢。
3 企業共青團工作發展的途徑
毛澤東同志在《青年團的工作要照顧青年的特點》指出, 共青團工作要圍繞黨的中心工作,開展適合青年特點的獨立活動,這對當前企業共青團工作同樣具有指導作用。在面臨挑戰的時候,企業共青團工作應該堅持“照顧青年的多數”的觀點,通過工作方式的創新,采用青年喜聞樂見的形式,最大限度地把青年團結起來。
3.1 構建活動載體,擴大共青團組織影響力
企業共青團組織要更好的順應社會發展潮流,就必須改變以往局限于工作單位開展活動的狀況,樹立大社會的觀念,構建社會化載體,不斷擴大團組織的覆蓋面。企業共青團組織要加強與當地政府、社區團組織的聯絡溝通,通過掛靠、聯合等形式,逐步將非公有企業青年、農民工青年納入到團組織的統一管理中,以青年人關心的技能培訓、求知探索、維護權益、交流娛樂等熱點問題為工作突破口,構建多元活動載體,最大限度的吸引不同年齡段、文化背景、興趣愛好的廣大青年,徹底消除“有青年無組織”現象。
3.2 加強自組織建設,提高共青團組織號召力
青年自組織是指以青年為主體,以自發成立、自主發展、自我運作為要求,以活動為平臺,以民間組織形式而存在的一種社會組織。青年自組織基于民主平等的基礎上運轉,在引領時尚、吸引青年方面具有先天的優勢,但是也具備了組織松散、隨意性強的特點。企業共青團應該主動介入,進行資源整合,要“放低姿態”、理性對待,改變傳統共青團工作“行政干預”的色彩和模式,更多的扮演服務者的角色,運用自身合法性的身份、組織力強的特點為青年自組織提供有力的平臺支持,實現青年自組織和共青團組織的“強強聯合”,轉化“有組織無平臺”的草根性質,通過準確把握當代青年的現實需求來實現共青團組織號召力的進一步提升。
3.3 創新工作方式,增強共青團組織凝聚力
青年人的熱點就是共青團工作的焦點。目前,媒體宣傳的信息化對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網上充斥著各種“炫”、“曬”,導致各種“門”事件頻發,全國90%微信微博用戶為35歲以下青年,信息化已經成為共青團工作不可忽視的一塊。網絡并不是洪水猛獸,利用的好也可成為思想教育的利器。企業共青團工作應樹立管理就是服務,服務增進管理的觀念,打好“網絡引導陣地戰”。要充分利用好網絡的便捷性、時效性,使其成為傾聽青年聲音,關心青年意愿的便捷途徑,通過網絡幫助來解決青年人實際問題,贏得他們的信任與合作,使思想教育融入青年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在寬松的氛圍內實現主流價值觀的引導,避免空洞乏味的說教,實現網絡引導的“軟管理”,根除“有平臺無引導”的弊端。
總之,面對新形勢下共青團工作的挑戰與機遇,我們必須堅守創新才是生命力的指導思想,通過靈活管理、平臺支持、網絡引導來打造共青團組織者、服務者、引導者的新形象,準確把握時代脈搏,凝聚青年力量,實現共青團工作新的突破。
參考文獻
[1] 潘鑫,論青年社會化對共青團工作的挑戰,企業家天地, 2011(7) 中旬刊,106
[2]穆凱峰, 論新時期共青團組織在青年自組織發展中的作用 企業導報,2011(8),259
[3] 穆凱峰,論新時期共青團組織在青年自組織發展中的作用 企業導報,2011(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