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建,潘盛潔
(1.上海師范大學體育學院,上海200234;2.上海市第一中學 體育組,上海200040)
在我國中年女性是全民健身運動中的主要群體,體脂百分比與BMI、WHR的相關與否,可能會影響她們對健身運動的認識涉及以及對自身身體成分的認識和評價[1-2].本研究依據對中年女性身體體脂百分比和身體圍度指標的測定,并根據健身習慣進行分組研究.然后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建立適合中年女性身體體脂百分比的回歸模型,皆在為對中年女性身體體脂百分比的計算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上海市若干健身俱樂部部分會員64名健康女性,年齡在30~4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6.9歲,并根據實驗要求將對象分為健身女性組和非健身女性組各32人.每周健身3次及3次以上,每次健身至少45 min,長期堅持超過1年的會員列為健身女性;新入會會員(之前沒參加過鍛煉的)列為非健身女性.
測量指標:體脂百分比(JW33X-SCAN身體成分測試儀)、腰臀比(WHR)、體重指數法(BMI).實驗對象的測量均由相同人員使用相同的儀器,在同一時間段(統一下午三點進行測量),室溫控制在20℃左右.按《體育測量與評價》中規定的方法和細則進行測量.體重、身高、身體圍度分別采用身高計、體重計和軟尺.
運用Excel 2003軟件和spss 13.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數據處理具體為t檢驗、方差檢驗、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顯著性水平以p<0.05為顯著性差異,以p<0.01為非常顯著性差異.

表1 體脂百分比、BMI指數、WHR指數、腰圍和臀圍的測量結果
為了了解BMI標準在判斷超重和肥胖人群檢出率準確性,本研究對同一人群采用BMI評價結果與體脂率評價結果進行比較,力圖探討兩個指標在診斷超重和肥胖率方面的差異.
根據統計學原理和體育測量學[2]對測量精度的要求,推測誤差小于1%者,對結果的判斷更加接近真實值.表2的統計結果表明,采用兩個評價標準在對同一人群進行評價時,不管是偏瘦、正常,還是超重,其檢出的人數百分比均有明顯的差異.這就提示,我國目前推行或推薦實施的標準中,用BMI篩查超重和肥胖人群還存在一定的偏差,而采用生物抗阻法測量得到的體脂率,更能反映一個人的肥胖程度和健康狀況[3,7].

表2 BMI評價標準與Fat%評價標準差值比較 (%)
為了了解BMI和圍度法在推算體脂百分比時的有效性,采取簡單的相關分析的方法,計算了實測指標和派生指標間的相關系數(r).各指標間的相關矩陣見表3.

表3 Fat%、BMI、WC、HC、WHR 相關系數矩陣 (r值)
表3的統計結果表明:健身組女性圍度各指標和BMI與體脂率均呈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r>0.7(BMI除外),達到了高度正相關關系,且經雙尾檢驗,相關關系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這就提示了,采用圍度指標來推算健身組女性體脂率的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從圍度指標與體脂率的關系來看,WHR相對于WC和HC的相關系數較高,表明采用WHR解釋體脂率的有效性高于腰圍和臀圍[3,10].
在非健身組中,圍度各指標和BMI與體脂率均呈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r>0.7,達到了高度正相關關系,且經雙尾檢驗,相關關系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而且其中BMI與體脂率的相關系數為最高.至于臀圍與BMI呈高度正相關,本研究認為,這與女性脂肪堆積部位和體型有密切關系[1,3,9].
從上述結果中可以看出,WHR、BMI和腰圍等指標均具有推測全身體脂率的可能性.為此,本文作者將能夠準確反映全身真實體脂含量的指標Fat%作為效標,采用多因素逐步回歸分析(stepwise)的方法,嘗試著建立采用BMI、WHR、腰圍等指標推測全身脂率的公式[13].

表4 回歸模型參數——健身組 (n=32)
表4結果表明,通過逐步回歸分析發現,全身體脂率為因變量,以WHR、HC、WC作為自變量建立了3個模型.模型1和模型2的復相關系數(R)均能達到0.7以上,而模型3則達到了0.854,方差檢驗提示有統計學意義(表5);決定系數(R2)和(修正R2)也達到了0.6水平,表明3個模型的獨立變量的變量有60% ~65%左右的是由自變量引起的;而標準估計誤差(SEE)為4.1% ~4.2%左右.但是從Durbin-Watson檢驗結果來看,模型1和模型2中自變量對因變量作出的估計和假設結論不可靠,模型3具有很好的獨立性(DW=1.741),即模型3推測較好.換句話說,采用WHR推測全身體脂率有一定信度,方程的擬合度較好,推算誤差為 4.1123%[3,13].綜上所述,建議采用模型 3作為推測健身組女性全身體脂率的方法(圖1).

圖1 體脂百分比與WHR的線性趨勢圖

表5 多因素方差分析結果——健身組 (n=32)

表6 回歸模型參數——非健身組 (n=32)
表6結果表明,通過逐步回歸分析發現,全身體脂率為因變量,以BMI、WHR、HC、WC作為自變量建立了4個模型.4個模型的復相關系數(R)均能達到0.7以上,而模型4則達到了0.843,方差檢驗提示有統計學意義(表7);決定系數(R2)和(修正R2)也達到了0.6水平,表明4個模型的獨立變量的變量有63% ~68%左右的是由自變量引起的;而標準估計誤差(SEE)為4.1% ~4.3%左右.但是從Durbin-Watson檢驗結果來看,前3個模型中自變量對因變量作出的估計和假設結論不可靠,模型4具有很好的獨立性(DW=1.756),即模型4推測較好.換句話說,采用BMI和HC推測全身體脂率有一定信度,方程的擬合度較好,推算誤差為4.1321%[3,13].綜上所述,建議采用模型4作為推測非健身組女性全身體脂率的方法(表8).

表7 多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非健身組 (n=32)

表8 回歸方程參數
本研究相關分析結果表明,以體脂率為效標,按照運動習慣分組后,各組的BMI,WC,HC,WHR均與體脂率呈正相關.這說明BMI,WC,HC,WHR與體脂率的變化是一致性的.但是健身組中年女性中WHR與體脂率的相關性(r=0.854)最高,BMI與體脂率的相關性(r=0.657)最低;非健身組中年女性中BMI與體脂率的相關性(r=0.877)最高,WHR與體脂率的相關性(r=0.753)最低,說明在用BMI、WC、HC、WHR判斷肥胖時,對于健身組和非健身組的人群是有差異性的,所以單一使用一種評價標準來判斷肥胖,效果并不是很好[4,6].
綜上所述,本研究建立了適合中年女性的全身體脂率的推算公式供參考,推算公式如下:
健身組女性體脂百分比(Fat%):y=38.514×WHR-1.7043.
非健身組女性體脂百分比(Fat%):y=-3.481+0.112 ×HC+0.943 ×BMI.
(1)體脂百分比是反映肥胖程度的忠實指標[1-2,9].
(2)使用單一的評價標準(BMI或WHR)來判斷中年女性肥胖時,對于健身組和非健身組是有差異性的.
(3)通過相關分析得出,通過BMI、WHR和圍度推測中年女性全身體脂率的方法是可行的[3,11-12].推測的公式如下:
健身組女性體脂百分比(Fat%):y=38.514×WHR-1.7043.
非健身組女性體脂百分比(Fat%):y=-3.481+0.112 ×HC+0.943 ×BMI.
[1]朱鵬立,鄭育英,李建衛,等.人體脂肪分布與冠心病危險因素的相關性[J].福建醫學院學報,1993,15(2):147-148.
[2]邢文華.體育測量與評價[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85.
[3]籍曉蕾.城鎮成年人體脂率與BMI和WHR的關系及相關因素的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6.
[4]梁蕾,王蘊紅.北京市委機關工作人員身體成分的調查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18(2):55-57.
[5]楊建雄,王健.6-21歲學生體成分的性別特點與年齡規律[J].體育科學雜志,2005,7(8):67-70.
[6]周君來,黃濱,李愛春.身高標準體重指標與大學生身體成分的關系[J].體育學刊,2006,13(1):65-67.
[7]侯曼,劉靜民.用生物電阻抗法測量人體體成分及分析[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05,24(1):89-92.
[8]李清亞,于瑞敏,趙進沛,等.應用生物電阻抗測定老年農民人體成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0,9(15):1413-1415.
[9]BONCHARD C,DESPRE JP.Genetic and nongenetic determinants of regional fat distuibution[J].Endocr Rev,1993,14(1):72-93.
[10]MARIN P L,OLBER B A.Assimilation of triglycerides in subcutaneous and intraabdominal adipocyte tissue in vivo in man:effects of testosterone[J].JClin Endocrinal Metab,1996,81(3):1018-1022.
[11]GEORGE A B.Contempora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obesity[M].Los Angeles:Handooks in Health Care,2003.
[12]賀杰,漆正堂,羅艷蕊.大學生體脂百分比測量及回歸方程的優選[J].中國臨床康復雜志,2006,10(48):28-31.
[13]祁國鷹.體育統計應用案例[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