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危重癥患兒腸內營養方式的探討
劉艷
目的探討危重癥患兒腸內營養方式,傳統鼻飼法和腸內營養泵在臨床中的應用。方法將60例危重癥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采用營養液由腸內營養泵入的方式,對照組采用傳統鼻飼法。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病種類型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觀察組發生的各種并發癥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使用腸內營養泵的營養支持方式優于傳統的鼻飼方法,適合危重癥患兒的營養支持,更為安全有效,節約勞動成本,值得臨床推廣。
危重癥患兒;腸內營養;并發癥
腸內營養(EN)是經胃腸道用口服或管飼來提供代謝需要的營養基質及其他各種營養素的營養支持方式。近年來,營養支持的方式在危重癥患兒的救治中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選擇何種營養方式,對有效預防和減少并發癥,提高治愈率有著重要的影響。我們總結分析了入住PICU需進行腸內營養治療的60例危重癥患兒資料,探討更適合臨床危重癥患兒的腸內營養支持方式。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科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入住PICU的患兒6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腸內營養泵法)30例和對照組(傳統鼻飼法)3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最小29 d,最大3歲2個月,平均年齡5個月。其中重癥肺炎38例,抽搐待查3例,危重型手足口病10例,重癥腦炎6例,腸炎合并重度脫水3例,機械通氣6例,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疾病種類等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兩種操作方法 兩組操作方法均在治療原發病的基礎上,給予常規置入鼻胃管,達到所需長度后固定并貼好標識。
腸內營養泵是一種可以精確控制腸內營養輸注速度的一種裝置,能提供適當的壓力以克服阻力,將營養液連接專用腸內營養管道,前端與胃管相連接安裝在腸內營養泵上持續輸注,使用加溫器持續加熱,使鼻飼溫度始終保持在37℃~40℃。一般以1~25 ml/(kg·h)的速度開始,每1~2 d進行調整,根據患兒的年齡、體重及前一天的耐受情況確定每日輸入量[1]。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濃度從低到高,量從少到多,速度從慢到快。傳統鼻飼法用注射器分次由胃管注入配方奶,依據患兒年齡、熱卡的要求,嚴格按照醫囑鼻飼所需奶量及喂養次數,觀察患兒的耐受情況,每次鼻飼前后注入溫開水5~10 ml,需要時間15~20 min。
1.3觀察比較內容 觀察兩組危重癥患兒實施腸內營養時嘔吐、腹瀉、腹脹、血糖紊亂、堵管的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兩組間數據比較用χ2檢驗。
腸內營養泵入方式在腹瀉、嘔吐、腹脹、血糖紊亂及堵管方面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傳統鼻飼法,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腸內營養方式并發癥的比較[n(%)]
3.1胃腸道并發癥 腸內營養泵通過恒溫器自動控溫,保證了腸內營養液所需溫度的恒定,有利于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維持腸道及機體免疫機能,有效的避免了患者腹瀉并發癥的發生[2]。合理的營養液供給技術可減少腸內營養相關性腹瀉。而傳統鼻飼推注式腸內營養比較方便,但對腸道功能嚴重損傷或伴有胃食管反流、胃排空延遲的患兒,則持續輸注更為合適,因為這樣可以減少熱效應并提高營養物質的利用率,且危重患兒持續輸注較分次注入耐受性好[3]。對照組鼻飼后發生嘔吐患兒多于觀察組,多由于鼻飼速度過快,一次鼻飼量大造成胃明顯膨脹,消化酶活性受到抑制等原因引起,胃內壓急劇升高,刺激迷走神經及交感神經末梢,產生惡心、嘔吐。而應用腸內營養泵可維持恒定的輸入速度,使營養液緩慢勻速進入消化道,促進各種營養成分均勻的吸收,減少胃腸道容積的突然改變而引起嘔吐,減少對胃腸的刺激。危重癥患者在應急狀態下胃粘膜缺血缺氧嚴重,蠕動及排空速度減慢,營養液易在胃內殘留[4],應用營養輸注泵維持恒定的輸入速度可避免傳統鼻飼過多過快引起營養液在胃內潴留,減少了患兒腹脹的發生。
3.2代謝并發癥 持續營養泵輸注對胰腺的胰島素分泌有穩定的刺激作用,維持穩定的高水平的血漿胰島素可阻礙脂肪的作用,利于能量的蓄積,分次注入對處于應激狀態的胰腺不能發生穩定的刺激作用,可因注入的量、速度、時間、而發生變化,使血糖水平不穩定,易造成危重癥患兒血糖的紊亂,應遵醫囑監測血糖變化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持續滴注法不僅可減輕蛋白質的消耗和營養不良,維持機體重要臟器的結構和功能,同時可降低危重病患者的病死率、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早日康復起到重要作用[5]。
3.3感染并發癥 持續滴注法減少了感染機會,避免了傳統鼻飼法的重復操作,因為感染的發生率低,縮短了患兒的住院時間,減少了住院費用,節約護士時間,降低勞動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3.4機械并發癥 對照組患兒堵管率明顯高于觀察組,原因主要是因為未沖洗管道或沖洗管道不當及間隔時間過長所致;而使用腸內營養泵可精確調節儀器各參數,定時沖洗管道,以穩定、勻速的特性減少了胃管堵塞的機率,減少了患兒不必要的痛苦和經濟損失。
通過對比觀察,我們認為危重癥患兒使用腸內營養泵的支持方式是一條安全可靠、實用有效的腸內營養途徑。腸內營養的成效也決定于腸內營養的途徑與方法的選擇是否恰當,否則可產生各種不良的并發癥。持續營養泵滴注法對胃腸營養、昏迷、并發神經系統疾病以及嬰幼兒等都比較適用,不易出現胃潴留和肺誤吸,惡心嘔吐出現的幾率較少,腹瀉也不易發生,并可以提供充足的營養,減少護理時間,減少人員的維護成本[6]。
[1] 賈鑫磊,錢素云.小兒危重患者的營養支持.合理用藥,2009,7(6):25-29.
[2] 劉西韶,劉建宏,陳侃,等.微生物調節劑預防機械通氣患者伴發腹瀉的臨床療效.臨床肺科雜志,2010,15(6):797-798.
[3] 黃萍,石紹男.小兒危重癥的腸內營養支持進展.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8):127-129.
[4] 湯莉.危重癥病人腸內營養的護理進展.現代護理,2006,12(21):1977-1978.
[5] 毛秀蓮,王曉瓊,李愛花,等.ICU患者早期胃腸內營養的臨床觀察及護理.吉林醫學,2005,26(5):493-494.
[6] 戚海琴.腸內營養在危重病人中的應用及護理.醫學信息,2011,24(7):4707-4708.
475000 河南省開封市兒童醫院P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