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雯熙 吳小楊
我院門診兒科抗生素處方分析
謝雯熙 吳小楊
目的探討醫院兒科門診抗生素的應用情況,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方法隨機抽取我院2012 年1月至2012年12月兒科門診抗生素處方8000張,對抗生素的使用情況進行統計與分析。結果兒科門診抗生素使用涉及4 類15個品種,使用頻率最高的是頭孢菌素類,不合理使用率為10.23%。結論兒科門診藥物使用基本合理,但存在抗生素使用起點高,超適應證用藥等現象。應進一步加強臨床醫生合理用藥理念,強化抗生素的規范合理,提高兒科抗生素合理應用水平。
抗菌藥物; 調查; 門診兒科患者; 用藥分析
抗生素作為治療感染性疾病的一種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一把雙刃劍,既可治病,也可致病。小兒是處于生長發育過程中的特殊人群,其器官功能發育尚不成熟,對藥物的毒副作用較成人更為敏感。所以對兒童用藥要嚴格掌握適應證,除成人用藥原則外,必須嚴格掌握兒童用藥的藥物選擇、給藥方法、劑量計算、藥物不良反應及禁忌證等,避免或減少不良反應和藥源性損害。本文特對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門診兒科處方抗生素使用情況進行總結分析。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兒科2012 年1月至2012 年12月兒科門診抗生素處方8000 張。
2.1抗生素的使用頻率 抗菌藥物的使用涉及4 類15個品種,使用頻率排名前三位的依次為頭孢菌素類、大環內酯類、β-內酰胺類,使用頻率排序前10位的抗菌藥物詳見表1。其中靜脈給藥占58.25%,口服給藥占41.75%。

表1 使用頻率排序前10 位的抗菌藥物
2.2抗生素聯合使用基本情況 8000 例就診患兒中,單一用藥的4520例,占56.50%; 二聯用藥1520例; 占19.00%;聯合抗病毒藥1960例,占24.50%; 未見三聯及以上用藥情況。
2.3抗生素使用的不合理處方情況 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處方818張,占使用抗菌藥物處方的10.23%。
3.1起點高 我院兒科門診多使用限制性抗生素,多選用第二代頭孢菌素,如頭孢孟多,第三代頭孢克肟、頭孢哌酮等。臨床選用抗菌藥物應遵循《抗菌藥物臨床使用指導原則》,根據感染部位、嚴重程度、致病菌種類以及細菌耐藥情況、患者病理生理特點、藥物價格等因素加以綜合分析考慮。一般對輕度與局部感染患者應首先選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 嚴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對限制使用抗菌藥物敏感時,可選用限制使用抗菌藥物治療; 特殊使用抗菌藥物的選用應從嚴控制[1]。
3.2給藥途徑 我院門診兒童處方抗菌藥注射給藥占抗生素使用的58.25%, 分析原因可能與患兒年齡小,病情變化快,依從性差有關。但靜脈給藥較口服給藥危險性較大,臨床應根據藥物特點和病情需要合理選用抗菌藥物及給藥途徑。
3.3藥理拮抗 繁殖期殺菌劑與快速抑菌劑合用,臨床上可產生拮抗作用。我院兒科處方中發現醫生同時開具頭孢克肟顆粒加阿奇霉素干混懸劑,醫生應及時告知患兒家長2種藥物使用應有時間間隔,不能同時使用,臨床經驗表明,若繁殖期先用殺菌藥,后用快速抑菌藥,不會發生拮抗。如大環內酯類與β-內酰胺類抗生素聯用,若β-內酰胺類抗生素保持大劑量,用藥在先,大環內酯類在用藥后2~3 h使用或于β-內酰胺抗生素用藥后2~3 d使用,可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2]。
3.4療效減弱 ①頭孢泊肟酯干混懸劑與培菲康(酸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聯用,眾所周知,微生態制劑為活菌制劑,抗菌藥物在殺死病菌的同時也會殺死微生素制劑的活菌,降低其效價。而抗菌藥物也會因活菌制劑的存在藥效降低。建議服用時交代間隔服用。②抗菌藥物和胃黏膜保護劑聯用,蒙脫石散和頭孢克洛顆粒用于小兒腹瀉,蒙脫石散屬消化道黏膜保護劑,對病毒、細菌有強固定、抑制作用,同服抗生素,可被蒙脫石散吸附隨糞便排出體外,而且蒙脫石散在腸道形成保護膜,使抗生素不能發揮有效作用。故建議醫師及時告知患兒家長間隔服用。
3.5給藥時間不當 為保證藥物在體內能最大地發揮藥效,殺滅感染灶病原菌,應根據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學相結合的原則給藥。如五水頭孢唑啉、青霉素的給藥基本都是2次/d,但這兩種要屬于β-內酰胺類抗生素,是時間依賴型的抗菌藥,殺菌效果主要取決于其血藥濃度超過最低抑菌時間。而且由于β-內酰胺類抗菌藥的半衰期較短,使用時原則上應采用少量多次給藥才能發揮最大藥效。
3.6診斷和遴選藥物不適宜 兒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絕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其病程特點為自限性,一般情況下均不需使用抗菌藥物,予以解熱、降溫、鎮咳等手段對癥處理即使其痊愈;少數患者為細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礎上繼發細菌性感染,這種情況可以給予抗菌藥物治療,主要針對的是革蘭氏陽性球菌感染[3]。還有比如臨床醫生沒有根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就選擇使用頭孢哌酮等第三代頭孢類藥物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盲目地使用抗菌藥物是產生耐藥菌的首要因素,臨床用藥如果不符合《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相關要求,不僅增加患者負擔,且容易產生耐藥菌。
綜上所述,我院兒科門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還存在一些問題,一些醫生習慣經驗性用藥,且用藥起點高,應加強醫生對《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的再學習,既要掌握抗菌藥物的特性,也要掌握小兒用藥的基本知識,從各個環節減少和杜絕小兒用藥的不合理性[4],同時加大抗菌藥合理應用的宣傳,糾正患兒家長對抗菌藥物應用認識的誤區,監控和規范抗菌藥物的使用。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控制抗菌藥物的過量使用,避免其可引起二重感染和細菌耐藥性,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總后衛生部.抗菌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04,0(819): 29, 30,9.
[2] 王曉燕,周文,李慧.兒童醫院門診處方抗生素利用分析.中國藥房,2006,17(18):1391-1392.
[3] 賴萍,李靜,李慧柳.我院2010 年門診抗菌藥物使用情況調查.中國藥房,2012,23(16):1534-1536.
[4] 邱繼紅. 小兒不合理用藥現狀分析與對策. 兒科藥學雜志,2007, 13(6): 28-30.
352100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寧德市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