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靜
老年創傷患者急診救治中創傷重度程度評分法的應用
伍靜
目的探討創傷重度程度評分法在急診救治中老年創傷患者的臨床應用。方法選擇自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急診科就治的67例老年創傷患者,使用創傷重度程度評分法(TRISS)對老年患者進行評分,通過數學模型計算得出每例患者的預計生存概率Ps值,進行不同Ps值組的老年創傷患者死亡率的比較。結果Ps值為0.00~0.29組的老年創傷患者死亡率最高,與其他Ps值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使用創傷重度程度評分法可以指導急診醫生快速判斷老年患者的傷情,及時施以正確的求助方法,提高創傷的急診救治水平,能夠促進我國急診醫療事業的快速發展,值得在臨床推廣。
老年創傷患者;急診救治;創傷重度程度評分法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我國現在處于老齡化的時代,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積極主動的參與社會活動中,這樣老年人就更容易發生意外創傷;伴隨著各種快速交通工具的使用,加大了老年人受到意外傷害的機會。現在急診外科面臨的重要課題就是如何提高老年創傷患者的救治率。近年來,使用創傷重度程度評分法對老年創傷患者進行初期評分,根據評分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實施相應的急診急救處理,改善了老年創傷患者的預后,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自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急診科就治的67例老年創傷患者,其中男46例,女21例,年齡61~85歲,平均(68.5±10.5)歲;損失部位:其中顱腦傷47例、肢體傷28例、胸部損傷18例、骨盆傷7例、腹部傷9例、脊柱14例。損傷原因:交通傷32例,跌倒傷16例,墜落傷10例,重物砸傷6例,其他損傷3例。
1.2創傷重度程度評分法 首先收集并記錄每例患者急診就診時的生理參數、變量,進行TRISS的評分,最后通過數學模型計算得出每例患者的預計生存概率Ps值。Ps計算公式如下:Ps=1/(1+e-b),b=b0+bl(RTS)+b2(ISS)+b3(AGE)。其中,e為常數,e=2.718282;b0~b3為解剖、生理和年齡的權重系數,按慣例取值于美國創傷外科醫師委員會組織的嚴重創傷結局研究MTOS的最新修正系數(2009版本);RTS(revised trauma score)為校正創傷積分是生理指標,用三個生理參數來定量患者急診就診時的損傷嚴重程度,參數包括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收縮壓(SBP)、呼吸頻率(RR),其值可從RTS的指標與分值表中查得,計算公式為:RTS=0.9368*GCS+0.7326*SBP+0.2908*RR,將三個生理參數代入公式即可得出RTS值;ISS(injury severity score)為創傷嚴重度計分,以簡明損傷定級標準(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90版為依據,將人體劃分為6個區域(頭頸、面部、胸部、腹部、四肢和體表),選擇3個最嚴重損傷區域的最高AIS的編碼值,求其平方和得出ISS;AGE為年齡系數:年齡>55歲,AGE=1;年齡<55歲,AGE=0。通過數學模型計算得出每例患者的預計生存概率Ps值后,進行不同Ps值組的老年創傷患者實際死亡例數、死亡率的比較。
1.3死亡評價標準 死亡評價標準以腦死亡為準:是指包括腦干在內全腦功能不可逆性的永久性停止狀態。腦死亡的診斷標準:①自主呼吸完全停止(停止呼吸機后5 min無任何自主呼吸反應)。②自主性肌肉活動完全停止。③對外界聲、光、溫、機械性刺激無反應。④腦干反射完全消失。⑤腦電圖呈持續平坦波形。

所有研究病例中,Ps值在0.00~0.29范圍內的老年創傷患者有14例,死亡11例,死亡率78.57%;Ps值在0.30~0.49范圍內的老年創傷患者16例,死亡8例,死亡率50.00%;Ps值在0.50~0.79范圍內的老年創傷患者21例,死亡3例,死亡率14.28%;Ps值在0.80~0.99范圍內的老年創傷患者16例,死亡l例。死亡率6.25%。由表1可見,Ps值在0.00~0.29內的老年創傷患者死亡率最高,與其他Ps值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不同Ps值組的老年創傷患者死亡率的比較
經過創傷院前急救患者流行性病學分析,我國老年創傷的發生率呈逐年增加趨勢,急診搶救患者以老年人為主,70~79歲比例最高,以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為好發疾病,并且多在老年慢性疾病的基礎上發病,常伴有多臟器功能的衰退[1]。主要由于以下因素: ①我國處于老年化社會階段,老年人口基數逐年增加。②各種快速交通工具的使用,而司機與行人安全意識缺乏。③現在老年人比以往更積極主動參與社會活動。④居住環境的改善,城市的規劃,路面的整修等成為老年人發生創傷的安全隱患。⑤家居室內的裝修沒有考慮到老年人行動遲緩,反應能力差的情況加大老年人發生創傷的幾率。生理功能處于不斷退化狀態的老年患者一旦出現創傷,往往具有病情重、預后較差和死亡率極高等特點[2]。因此我們醫療工作者就面臨者如何提高老年人創傷患者救治率的問題。
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創傷外科醫師委員會組織在嚴重創傷結局研究(major trauma outcome study,MTOS)的基礎上,由Boyd[3]等于1987年提出的創傷重度程度評分法。創傷重度程度評分法是預測創傷人員生存可能性的方法,它結合了生理指標(RTS)、解剖指標(ISS),并考慮年齡(AGE)的因素的影響, 通過權重處理及定量的數學模型計算,得出更為精確的Ps值。這個評分方法不僅可以用于預測患者的生存概率, 而且還可以用于回顧性地研究評估患者的治療療效,也可以反應不同醫療單位或者創傷救治部門間的急救診治水平。創傷重度程度評分法能夠比較準確地反映老年創傷患者的損傷程度,其特異性和敏感性均優于以前的創傷嚴重程度評分(ISS)和創傷記分(TS)[4]。在國外,醫院或者急救部門應用創傷重度程度評分法來對創傷救治質量進行評估已有十幾年的歷史,而在我國的應用只是剛剛起步。為了使我國的老年創傷患者急診救治水平的提高,本文主要對自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急診科就治的67例老年創傷患者,使用創傷重度程度評分法(TRISS)對老年患者進行評分,通過數學模型計算得出每例患者的預計生存概率Ps值,探討創傷重度程度評分法在急診救治中老年創傷患者的臨床應用。結果表明:Ps值在0.00~0.29內的老年創傷患者死亡率最高,與其他Ps值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由此可見:使用創傷重度程度評分法可以指導急診醫生快速判斷老年患者的傷情,進行快速分類,及時施以正確的求助方法,提高創傷的急診救治水平;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和我國人民對服務質量要求的提高,我國醫療技術逐漸與國際接軌,應用國際公認的創傷重度程度評分法,能夠促進我國急診醫療事業的快速發展,值得在臨床推廣。
[1] 莊海麗, 邱秀媚. 海南省海口地區130例創傷急救患者臨床特點與流行病學分析.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2, 9(8):139-140.
[2] 劉暢,孫宏,申捷,等.39865例急診外科就診病例的疾病譜構成及特點分析. 中國全科醫學, 2012, 15(11):1283-1284.
[3] Boyd C R, Tolson M A, Copes W S,et al.Evaluating trauma care:the TRISS method. J Trauma, 1987, 27(4):370-378.
[4] 林翔, 魏蔚. 創傷重度程度評分法在老年創傷患者急診救治中的應用.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2, 32(7):1511-1512.
450000 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急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