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俄中亞角力
引發第一次英阿戰爭
《一個國王的復位》的背景是19世紀,為了爭奪歐亞大陸的核心地帶,英國和俄羅斯在中亞的競爭角力,兩國都想將阿富汗納入自己的勢力范圍。英國處心積慮要把親俄的阿富汗國王趕走,扶持自己豢養的遜王舒佳復位,結果引發了第一次英國阿富汗戰爭。
但在占領全境后,阿富汗各部落掀起了全國起義,英國人沒有料到阿富汗人竟然反抗如此強烈,倉卒撤退,結果英軍1.6萬余人,僅僅剩一人自開柏爾山口生還,當時震驚了世界。
今年1月這本書才剛出,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就細讀,3月即請作者到阿富汗見面,劈頭就說:“現在所謂的盟友對我們的方式,就像當時英國人對舒佳王一樣。”甚至連死敵塔利班也是這樣看的,塔利班在3月18日的新聞稿中就說,“每個人都知道卡爾扎伊是怎樣被帶到卡布爾,是如何被放在舒佳的王座上的。”
似乎只有美國人不知道這段歷史,今年5月,在卡爾扎伊與奧巴馬舉行過高峰會之后,白宮國安會就急著找《一個國王的復位》的作者達爾林普到華府,要他補課談阿富汗的歷史。
當然有人批評達爾林普的歷史比較太過簡單,一再舊調重提“阿富汗是帝國的墳場”:繼大英帝國、蘇聯帝國之后,現在美帝又重蹈覆轍。
拒當現代版舒佳王
卡爾扎伊近年動作頻頻
但阿富汗的過去與現在有驚人的關聯性,卡爾扎伊是波帕爾扎伊(Popalzai)族的長老,正是舒佳王的直接后代,舒佳被阿富汗人認定為西方的傀儡,而打敗英國人的多斯特·穆罕默德父子,則被尊為民族英雄。
卡爾扎伊從小就知道這段故事,打從心里不愿意做現代版的舒佳,卡爾扎伊告訴作者,他認為舒佳沒有自己的獨立性,他不愿后人僅記得他是傀儡,所以才要在最近幾年,一直強調自己與北約盟國的不同。而相對的,美國也覺得卡爾扎伊特別難搞,前不久更泄漏出消息,說卡爾扎伊幾年來接受CIA數千萬美元的現款,而卡爾扎伊家族更是包攬工程,收受賄賂等等,想要抹黑卡爾扎伊,以作為報復。
這已經是達爾林普關于南亞的第三本書了,但是從來沒有像這本受到外界的重視,他的書中,一個故事接著一個故事,不是因為純粹想象,而是大量使用阿富汗史料,讓他可以超越西方觀點來從事歷史寫作。達爾林普在2009年研究阿富汗國家檔案時,無意間尋獲兩個長篇史詩,史家口耳相傳,談的就是如何擊敗英國入侵者的經過。
這是引人入勝的故事,但對我們而言,第一次英阿戰爭(1838~1842)與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1842年),時間如此接近,既偶然、也有關聯。
在比較時,有些人常批評中國當時沒有阿富汗的奮戰精神,實力遠不如大清國的西亞小國阿富汗,卻以弱小軍力,讓不可一世的英國軍隊幾乎全軍覆沒。
1839年4月,英國以幫助阿富汗前國王舒佳為由,派大軍3萬多人直接進攻阿富汗。此時的阿富汗軍隊僅有1.5萬人,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遠不及英軍。英軍憑借兵力兵器優勢,只用4個月就兵臨喀布爾城下。
但這不是當時英國在亞洲唯一的戰事,不到一年之間,1840年6月,英軍統帥懿律率領英國艦船40余艘,從印度出發到達中國廣東海面,預備挑起第一次鴉片戰爭。
2萬兵調征鴉片戰爭
英大軍遭阿富汗消滅
當時直接從英國派來的軍隊并不多,手中最可以動用的就是訓練精良的印度軍隊,阿富汗公使麥克諾頓一直要求征服阿富汗之后,必須留下足夠的部隊固守碉堡山口,但是東印度總督歐克蘭卻急于把對精銳的孟買師團,調到中國支持,因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看起來要擴大。
8月21日,英國艦隊經整補后,離開香港北上,這時英軍已從4000人膨脹到2萬人左右,1841年8月道光皇帝求和,中英雙方簽訂《南京條約》,戰爭結束。 但是在阿富汗這邊,軍隊來不及調回來,卻遭遇到慘敗,11月2日,喀布爾爆發大規模起義,當天晚上就占領了喀布爾全城,英軍大驚,駐扎在喀布爾的英軍遭圍困,彈盡援絕,被迫撤退,整批部隊被消滅。
歷史的教訓是,備多力分,當時除了阿富汗,帝國戰爭還有中國;而現在,除了阿富汗,反恐戰爭還有伊拉克,而鴉片戰爭與解放伊拉克,都讓英美兩國力有未逮。
現在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美軍將要在2014年年底撤出阿富汗,但誠如本書作者所說,“入侵者以為他們可以進來,更換政權,然后幾年以后就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但是他們都發現自己陷入更大的沖突”,這是一本奧巴馬應該要看的書。(摘自《聯合晚報》)(編輯/袁紅)
《一支軍隊的殘兵敗將》
1842年的冬天,寒風凜冽。約700名歐洲士兵、3800名印度兵和1.4萬名文職人員逃離了阿富汗首都喀布爾。自1839年,英國占領了阿富汗;而此時,英國已無法繼續維持對阿富汗的占領。一周后,在阿富汗東部城市賈拉拉巴德 ,從一處由英國人控制的要塞看去,只見那一隊人馬中唯一的幸存者跌跌撞撞地進入了人們的視野。這名騎著一匹疲勞地隨時就要癱倒在地的馬匹的孤單士兵,成了人們對于第一次英阿戰爭揮之不去的印象。這一景象被伊麗莎白·巴特勒于1879定格在了一幅名為《一支軍隊的殘兵敗將(Remnants of an Army)》的畫卷上(如圖),這張圖可以說十分慘淡。
那場戰爭耗費了1500萬英鎊,這在今天相當于500億英鎊(約合800億美元),4萬人殞命、5萬頭駱駝死亡。這與當今的爭端相比還算是少的了,因為現在美國每年要在阿富汗耗掉超過10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