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在英國的機構Article 36的宗旨是防止某些武器造成不能令人接受的傷害。該組織的武器監督員托馬斯·納什說:“化學武器是不能讓人接受的。但是我要說,同樣不能讓人接受的是,用爆炸式武器轟炸人們居住的地方。準許使用何種武器的所有相關規定都是達到目的的手段。它們是為了減輕和防止我們看到的人道痛苦。它適用于集束彈、燃燒彈,在人口稠密區使用爆炸性武器以及化學武器。”
但是化學武器特別恐怖,因為毒氣通常是看不到的,任何地方都無法躲藏,而且致死過程極其痛苦。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壕里發生毒氣攻擊,那種恐怖景象應當驚醒世人:“絕不能重演。”
但是1925年《日內瓦公約》限制使用生物武器之前,英國政府批準對伊拉克和阿富汗造反部落動用毒氣。歷史學家說,當時在伊拉克北部使用了芥子毒氣。
丘吉爾據說極力主張使用化武,人們也擔心希特勒會對英國使用化武。最后英國逃過一劫,但是其他國家則沒有。
德國納粹在集中營對猶太人和其他受害者大規模使用齊克隆B(Zyklon B)毒氣。
日本上個世紀30年代對中國人動用毒氣,如今仍在花錢進行清理。二戰中墨索里尼在非洲使用過毒氣。 埃及空軍1967年在也門動用過毒氣。
越戰期間,美國在東南亞叢林地帶大片地區噴灑橙劑(脫葉劑),導致數千人喪生。
但是在伊拉克北部城鎮哈拉布賈發生的化武攻擊則是登峰造極。1988年3月,當時的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下令對伊拉克北部一座庫爾德人城鎮施放芥子和神經毒氣,即刻奪走5000人性命。
哈拉布賈的恐怖景象或大馬士革郊外的化武攻擊是否會重演?正是這種擔心促使國際社會行動起來。?笏(董樂譯)(編輯/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