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大西洋的波浪轟然卷過寶拉·瑞德的頭頂,打得她失去平衡,跌坐在甲板上。船身已被浪打得側傾,海水由通風孔涌進。這時寶拉方向感盡失,恐懼油然而生,只能緊緊抓住繩索絞盤。雖然她已把自己用安全帶綁在甲板上,卻心知肚明,隨時可能被掃到船外。船身另一頭,水已淹至隨船幾名水手的胸口,9米長的順風帆桅桿折成了兩半,扯破的帆拖曳在海中。
時年37歲的寶拉,是一名企業內部溝通專家,在倫敦克萊芬區執業。她只有兩個月的航海經驗,卻加入史迪馬隊,參加2004~2005年的環球帆船挑戰賽;賽程才開始16天,她就身陷險境。所幸最后船身回正,船帆補好,史迪馬隊也終于抵達比賽終點樸次茅斯,名列差強人意的第六名。只不過,這已是歷經千辛萬苦的9個月之后。那么為何帆船運動新手寶拉要讓自己陷入這教人精疲力竭的可怕考驗?……
“翻船的時候,我感到充滿活力。”她說,“那一刻我很清楚,自己把人生過得淋漓盡致。”
冒險成為畢生的心愿
寶拉在英國西索塞克斯郡平凡無奇的柯普森村長大,但從童稚時期起,她就表現出與生俱來對追求刺激的渴望。之后她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完成冒險和畢生的心愿上,自少女時代就開始累積的抱負共有130樁,而她已經實現其中的99件,但清單還在不斷增加。截至目前為止,她已經爬過一座爪哇火山,搭過熱氣球旅行,乘獨木舟劃完整條泰晤士河,與鯊魚共潛,和海豚同游,去過加德滿都和拉斯維加斯,也登過阿爾卑斯山。
現年45歲的寶拉說起話來輕聲細語,一點也不像一般的探險家,但卻以無比的熱情,暢談自己想要盡可能汲取新體驗的渴望。她回憶道:“我參加學校的校外教學,到印度人的村落修繕古井,幫忙興建社區中心。我們睡帳篷,一天晚上醒來,有人說附近有老虎,要大家提高警覺。我記得當時心想:呵,這可真刺激!”
17歲時,她開始列出生前想做的事。離開學校后,她做過形形色色的工作,包括旅館服務生、造景園丁和旅行社職員等,目的就是籌措經費,一圓夢想。1990年2月,23歲的她在馬來西亞和眼鏡蛇大戰,當時她正進行為期9個月的環游世界之旅,為了救護一家民宿的老板,寶拉掄起菜刀,了結了它的性命:“我很為難。它是這么美麗的生物,但在那種情況下,這是最好的做法。我原本就在收集人生的種種經歷,因此這件事順理成章寫入了清單。”
接下來4年,寶拉把大半時間都花在接受師資培訓上,但后來又打了更多零工,為新的冒險籌措資金。這些冒險包括1996年8月的跳傘,1997年在新西蘭某座山滑下奪命坡道。1999年底,當她在秘魯的印加古道健行時,看到當地人在滿是食人魚的亞馬遜河中游泳,也跳了下去:“食人魚就跟電視上看到的一樣,有很大的牙齒。它們并不危險……只要你沒流血。”
不過,她在貝里斯外海潛入120米深的“大藍洞”時,可不敢這樣漫不經心。她因流鼻血而浮上水面,卻發現低鰭真鯊在她的四周繞圈,大家正拼命叫喊,要她快回到船上。接下來,她在西班牙小鎮布尼奧爾歡度西班牙西紅柿節;也在柬埔寨乘坐用挖空的樹干做成的獨木舟劃過湄公河。到了2004年,寶拉又開始尋找更大的挑戰了。
非去不可的航行
這時她已開始投入企業內部溝通的領域,雖然很喜愛這份工作,卻遇上了瓶頸,因此決定加入史迪馬隊,參加全程5.6萬公里的環球帆船挑戰賽。其實她先前僅有的航海經驗,是10歲時與叔叔搭船旅行,而且當時還會暈船。
她說:“吸引我的是比賽的范圍和規模、比賽的刺激感,以及一天24小時必須時時努力,連續10個月天天如此的感覺.”
她得籌措報名和訓練所需的2.7萬英鎊費用——這是一般人成為12名船員之一的條件。她向父母告貸,并把公寓再次質押。在預訂出發的前三周,她差點退出。“我真的很恐懼,生怕會犯錯。后來爸也把我拉到一邊,說媽擔心得睡不著覺。這是個非常重大的決定。我很在乎媽,我愛她,但我知道如果不去做,一定會后悔一輩子。”
比賽一開始,寶拉就暈船了,但這還只是最微不足道的小事。才離開樸次茅斯10小時,史迪馬隊就遭逢10級強風,一人落水。兩周后,暴風雨侵襲,差點導致帆船沉沒,接著寒冷的南冰洋又帶來21米高的大浪,打斷了幾名同船伙伴的肋骨和手臂。
“這是我這輩子做過最困難的事,但也是最精彩的事。你站在浪頭上,信天翁在頭頂飛翔,銀河于天際閃亮,簡直不可思議。”
生命不息 挑戰不止
回來后有幾個月的時間,寶拉覺得能捧著一杯茶、窩在家里,就是福氣了。她寫了一本有關企業咨詢的書《由帆船到董事會》,并開始四處發表勵志演說。但沒多久,“非做不可”的清單又開始召喚她了。2007年,她參加了世界人體彩繪節,也擔任電影《神鬼認證:最后通牒》的臨時演員;2008年,她攀登白朗峰;2009年在英格蘭北部完成了307公里的海岸線健走,并且在北歐極北的拉普蘭地區度過圣誕節。
到了2011年7月,寶拉已經走訪過50個國家,但還是渴望前往印度尼西亞西巴布亞省的偏僻叢林。她自己安排了這次的旅行,而她的臨時向導則是在山路上碰到的原住民——除了用葫蘆制成的套子罩在下體上,全身一絲不掛。這趟旅行行將結束時,寶拉感染了熱帶瘡,因此不得不上醫院。“我鄰床的女人頭上插著一把斧頭——但人還活著。”她說。
寶拉現在準備表演“機翼行走”,也就是在飛機機翼上做出各種特技動作。她最近住在英國南部的比奇角燈塔,還打算明年去北極健行。
寶拉承認這些活動多半是為了滿足自我,不過她的清單上也包括為當地的三一安寧療護組織以及英國皇家救生艇協會擔任義工。她已經為慈善機構募到了數千英鎊。身為作家、勵志演講人和領導力講師,她也運用自身的經驗激勵很多企業員工,包括蘇格蘭皇家銀行、巴克萊銀行和聯合利華公司等。
她鼓勵人人都寫一張生前想做的事項清單——不論這些事多么微不足道。“這些心愿可以是睡在星空之下,或者和早已失聯的父親團聚:只要愿意,什么都可以。不要用標簽來限制自己:‘我早上做不了事’、‘我沒有運動細胞’、‘我不會駕船’……那又怎樣?學呀!如果給自己貼了標簽,就會受到限制。我已經明白自己可以應付非常艱難、非常特殊的情況。我相信我們比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更有能力、更堅強、更富彈性。”
她從未走進婚姻,也未生兒育女,但她說:“我愛我現有的人生。雖然我沒有立體聲環繞音響、貴重的珠寶或家具,但我有精彩的回憶。在咽下最后一口氣時,我將了無遺憾。”?笏(摘自美國《讀者文摘》中文版)(編輯/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