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吃少,先跑一跑
假如你想減重,跑步更勝一籌,而且大比分領先。今年4月發表在《體育醫學與科學》上的一篇文章清楚明白地打著這樣一行標題:《跑步比步行更利于減重》。研究者梳理了參與“全美跑步與步行健康研究”的15237名步行者和32215名跑步者的調查數據。該大型調查由美國加州伯克利市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進行。
參與者在調查開始時匯報了自己的體重、腰圍、飲食習慣和通常每周或走或跑的英里數,6年后再次匯報以上數據的變化。
跑步者在調查初期就普遍比步行者瘦,而且之后一直保持。幾年下來,跑步者在控制體重指數和腰圍方面遠比步行者強。
這種差異在55歲以上的參與者中尤其明顯。此年齡段的跑步者并不進行大量跑步鍛煉,也不比同齡步行者每周消耗的卡路里多。但他們的體重指數和腰圍顯著比同齡步行者低。
為什么跑步比步行更有助于控制體重,原因尚未可知。雖然看似很明顯,跑步比步行強度大,每小時燃燒的卡路里更多。然而,在上述及其他調查研究中,兩種人的能量消耗持平——步行者每周走上好多個小時,與跑步者燃燒同樣卡路里——那么跑步者似乎真的能在長期內更好地控制體重。
一個小而有意思的研究發現,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跑步對食欲的影響。懷俄明大學運動生理學實驗室研究了兩次不同實驗中,9名有經驗的女性跑步者和10名長期堅持步行鍛煉的女性的身體狀況。第一天,參與者在跑步機上或跑或走鍛煉一小時;第二天,她們一起休息一小時。在每天的實驗中,研究者都全程監控她們的能量消耗,并抽取血樣,檢測與食欲有關的激素。研究去年發表在《肥胖癥》雜志上。
每次實驗后,參與者面前都擺上了豐盛的自助餐,可以隨意享用。
結果是,步行者很餓。她們吃掉的熱量比剛才在跑步機上消耗掉的還多50卡路里。跑步者則正相反,她們挑挑揀揀,吃的比消耗的幾乎少200卡路里。而且鍛煉后,跑步者血液中一種名為酪酪肽的激素水平顯著提高,這是一種能夠抑制食欲的激素。步行者血中的酪酪肽沒有升高,她們食欲旺盛。
步行在某些情況下勝于跑步
不過在健康的其他方面,新的科學研究顯示:步行至少和跑步一樣有益;而且在某些情況下勝于跑步。今年5月發表的一項研究再次深入探索了“跑步與步行健康研究”的數據。研究者發現:比起久坐不動的人,跑步者和步行者患老年性白內障的風險都有所降低。這可是鍛煉帶給人們意料之外的又一大好處。
最令人欣慰的也許是4月份刊登在《動脈硬化、血栓和血管生物學》上的那項新研究了。它再次利用了全面的“跑步者與步行者健康研究”數據。分析發現:跑步者比久坐不動者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和查出不良膽固醇指標的概率低得多。不過,步行者的數據更棒。舉個例子,跑步者每天跑一個小時,患心臟病的概率降低4.5%;而每天消耗同等熱量的步行者,其心臟病患病風險能降低9%以上。
誠然,很少有步行者的能量消耗堪比跑步者。“公平地講,如果你想用走路的方式消耗掉跑步所能消耗的熱量,那你要走1.5倍的距離,花2倍時間。”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員保羅·T·威廉姆斯說。
從另一方面來說,開始進行步行鍛煉的人通常都不如開始跑步的人健康,因此他們健康獲益相對更大。
無論你的健康目標是什么,“跑也好走也好,都比什么都不做強。這一點值得重申。”威廉姆斯博士說。
為證明此論點,讓我們看看那個食欲研究的額外發現:參與者在第二天的實驗中靜坐一小時,沒做任何形式的運動。然后她們餓得不得了,比起剛才燃燒的屈指可數的一點熱量,她們竟多吃下去了300卡路里。?笏(孫舒雯譯)(編輯/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