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正陽 王 政
(蘇州大學體育學院,江蘇 蘇州 215021)
任何教育都涉及“教什么”和“怎樣教”的問題,因此,教學內容成為教育領域一個既古老悠久又現代嶄新、既廣闊無垠又深邃無比的研課題。其理論背景可追溯到早期古希臘教學(文法、修辭、辯證法、算術、幾何、音樂、地理)和中國古代的“六藝”學習(禮、樂、射、御、書、數);近代斯賓塞[1]的“快樂教育”和杜威[2]的“實用主義教育”,以及20世紀50、60年代贊科夫[3]的發展課程論和布魯納[4]的結構課程論等。實踐中,當“教什么”和“怎樣教”出現問題的時候,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研究就有了突出意義和價值。根據眾多研究者各種表述,我們可以歸納出教學內容主要包含三個方面:有關學科的知識、有關學生的知識和有關學生學習的知識。而對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籃球專修課教學內容體系研究,也正是在對傳統教育理論進行深刻反思、尖銳批判和繼承發展的過程中,能消枝強干,增強課程的理論深度,正本清源,發展學生的籃球技能,提高獨立思考能力;改進方法,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注重素質教育,完善課程結構;激發學習動機,建立智能結構;改變教學策略,教會學生學習的同時掌握籃球課教材教法;優化了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地安排籃球專修課教學內容和教學順序;從而實現“教學內容從預設向生成轉變,實現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5],進而達到體育教育專業籃球專修課的教學目的。
體育教育專業籃球專修課的主要教學內容由實踐部分和理論部分組成。調查研究發現,各體育院?;@球專修課的無統一的教學大綱與教學計劃,而且混亂現狀十分突出(見表1所示)。問卷調查統計發現,有83.3%的專家和72.2%的學生認為目前籃球專修課技術課與理論課學時數比例不合理。而且,武漢體育學院和沈陽體育學院專修課總課時數與河南大學、蘇州大學和廣州體育學院相比有顯著差異,這可能與他們一貫根深蒂固的“重技術輕理論”的教學思想有關。

表1 五所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籃球專修課理論課與實踐課時數對比及占總課時百分比(%)

表2 籃球專修課實踐課與理論課課時比例情況統計表(%)
在調查中,有73.3%的專家認為,理論課應當占總課時的30%以上,也有62.2%學生持同樣的觀點。有40%的專家和17.6%的學生認為實踐課與理論課比例為6:4;有60%的專家和82.4%學生認為實踐課與理論課比例為7:3(見表2所示)。統計結果表明,不管是專家還是學生對理論課的重視程度都非常高。理論課的教學內容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一定廣度,要把本專業的最新理論、最新的研究成果傳授給學生,以便使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勝任學校體育教育、教學、訓練和競賽工作,并能從事學校體育科學研究、學校體育管理及社會體育指導等工作。
通過對從事體育教育專業籃球專修教學多年、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同時又熟悉指標體系設計原則的專家給籃球專修課實踐部分教學內容體系中各指標進行難度權重,求出每個指標所得權重值(見表3)。

表3 籃球專修課實踐部分教學內容難度調查統計情況表(N=15)
將表3所得數值,通過Spss11.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因子分析確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所得結果見表6所示。因子分析的意義在于以最少的信息丟失將眾多原有變量濃縮成少數幾個因子,如何使因子具有一定的命題解釋性的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因此,因子分析的核心是使用較少的互相獨立的因子反映原有變量的絕大部分信息。

表4 籃球專修課實踐部分教學內容難度因子分析旋轉后載荷矩陣表
由表4可知,6個變量旋轉后,在第1因子上的載荷都很高,意味著它們與第1個因子的相關程度高,第1因子很重要;第2因子與原有變量的相關性均很小,它對原有變量的解釋作用不顯著。
經過對籃球專修課實踐部分教學內容難度因子分析可得知,臨場指揮與裁判實習、戰術教學與訓練的教學難度值比較接近,在教學中難度最大,也是學生學習中最不容易掌握的地方,教師教在教學中實施起來也很困難。這既由教學內容自身的特點所決定,也和學生對這方面教學內容學習目的性模糊不清楚有關。臨場比賽的指揮工作,既是實地督戰落實比賽方案的全過程,也是展示指揮者的才干、才能和素養,對比賽的勝負至關重要。指揮者只有具備博學廣識、決策膽量和謀略,才能在千變萬化的比賽環境中運籌帷幄。裁判實習是對學生掌握規則、裁判法以及裁判執法技能的檢驗。只有不斷通過有意識的臨場實踐,才能鞏固對規則的理解和記憶,建立正確的規則概念與正確的裁判技能。而籃球戰術依賴于一定數量與質量的技術和身體素質;同時,學生對戰術的理解、應用和臨場應變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綜上所述,臨場指揮、裁判實習和戰術教學與訓練在教學中,對學生運用綜合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也是籃球專修課中實踐課教學難點所在。
從表4同樣可得知,專家認為教學訓練能力實踐和教學比賽難易程度屬于比較難,專項身體素質訓練和技術教學與訓練難易程度一般。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學訓練能力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教學比賽是檢驗學生掌握技戰術水平情況、培養學生比賽能力和提高教學質量不可缺少的環節。籃球運動水平的發展和提高,要求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籃球技戰術能力。身體素質的發展,在于人體技能能力的不斷擴大和增強,而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則在于運動技能的不斷改進和創新。隨著運動技能的形成,身體素質也得到發展;身體素質提高了,對進一步改善運動技能又打下了良好基礎。所以說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
然而,單從籃球基本技術教學難易程度來看,多元素的綜合技術難度高于單元技術,對抗性技術難度高于非對抗性技術。技術動作的外部結構、參與動作的肌肉群也是技術動作難度的有力根據。所謂的外部結構,就是人體活動的表面形式越多、越復雜,動作的難度就越大。另外,動作的難易不僅取決于人體的各部位形態,還和參加活動的肌肉群有關。參與活動的肌肉群越多,動作的難度就越大。已掌握的運動技術對于新的技能的形成發生積極的影響,能夠促進新技能的形成,新技能越接近于已掌握技術動作,動作難易程度就越小,相反則難易程度就越大。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認真研究和分析教學難點,來突破教學難點;還要弄清學生為什么會感到困難,難在哪里,然后再根據籃球專修課自身的特點和教學難點所在,分析難點,降低難度,加強練習,化難寓練,有針對性地去加以解決。
本研究通過專家對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籃球專修課教學內容體系中各指標進行難度權重,求出每個指標所得權重值(見表7所示)。

表5 籃球專修課理論部分教學內容難度調查統計情況表(N=15)
將表5所得數值,通過Spss11.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因子分析來確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所得結果見表6所示。由表6可知,8個變量在第1因子上的載荷都很高,意味著他們與第1個因子的相關程度很高,第1個因子很重要;但第2個因子與原有變量的相關性程度只有戰術理論、技術理論和競賽組織工作之間有點偏差,但不影響對整體理論部分內容難度因子的分析。
經過對籃球專修課理論部分教學內容難度因子分析可得知,科學研究方法、規則與裁判法和教練員專業素養在教學中難度最大,是屬于第1層次。雖然,這幾方面教學內容在籃球專修課教學中不是教學重點;但是,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未來將從事中等學校體育教育工作,掌握科學研究方法、規則與裁判法等理論知識是必不可少的,籃球專修課的培養目標也要求學生掌握這些理論知識。因此,對學生來說,不僅要理解并掌握這些理論知識,而且在實踐中能學會運用這些知識,尤其是裁判法、教練員專業素養實踐性強,規則抽象的條文規定,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算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這些內容均涉及到對問題的理解、分析、判斷和解決,與培養學生的能力有關。在對專家和中等學校體育教師的調查、訪問中,一致認為要加強對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而且,科學研究方法、規則與裁判法和教練員專業素養等理論課課時數占總的課時數相對較少,這也給上課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表6 籃球專修課理論部分教學內容難度因子分析載荷矩陣表
籃球教學理論與方法、訓練理論與方法在教學中難度屬于第2層次,籃球戰術理論、技術理論和競賽組織工作的難度屬于第3層次。其中,部分內容在平常的實踐課的教學中或多或少的涉及一些,可以說,它們在籃球專修課中是重要內容,但不屬于難點;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的順序,有針對性地解決教學中的難點內容。
(1)對籃球專修課教學內容難度分析研究發現,實踐部分中的臨場指揮、裁判實習和戰術教學與訓練在教學中難度最大,教學實踐和教學比賽教學難度比較難,專項身體素質訓練、技術教學與訓練教學難度一般;理論部分中的規則與裁判法、科學研究方法和教練員素養在教學中難度最大,教學理論與方法、訓練理論與方法在教學中是比較難,技戰術理論和競賽組織工作的難度一般。(2)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對教學內容重要程度調查研究結果,科學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順序,從某種意義上講,突破教學難點更為重要。因為教師只有突破了教學上的難點,才能排除學生在學習中的障礙,解除學生在心理上的困惑,增強學好本學科的堅定信念,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教學中的難點是多種多樣的,對待各種類型的教學難點,教師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在教學過程中要逐漸摸索,進一步探討,尋找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
注釋:
[1]赫伯特.斯賓塞(顏真譯).斯賓塞的快樂教育[M].北京: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
[2]杜 威,呂 達,劉立德等譯.杜威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贊科夫(畢淑芝譯).論小學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2.
[4]J.S.布魯納(邵瑞珍譯).教學過程[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5]魏小琳.后現代視野中的高校課程體系建設[J].北京:高等教育研究,2007(7):90-94.
[6]孫民治.現代籃球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367.
[1]孫民治.現代籃球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39.
[2]薛 嵐. 論籃球戰術系統 [J]. 中國體育科技,2001(12):15-17.
[3]趙登發.體育院系籃球專修教學比賽現狀及改革設想[J].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4):385-387.
[4]王家宏.球類運動——籃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5:33.
[5]孫民治.現代籃球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198.